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场所,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地区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责任和使命去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农村地区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较低,需要高校思政课尝试寻找一条路径来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需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传授给学生。基于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2.
丁雪 《核农学报》2022,36(2):488-489
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其中"三农"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他们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现实意义,只有在优秀人才队伍的带领下,我国农村地区才能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不仅缺少足够的"三农"人才,而且在优秀"三农"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培养更多优质"三农"人才、提高农村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打造全新的农业生产发展队伍,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落实与走向成功所需要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申娟娟 《中国农业气象》2023,(11):1072-1074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乡村情怀和责任意识,激发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是农村青年的优秀代表,具有独特的背景和特点。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不仅对农村籍大学生有重要意义,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顺利的实施,运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研究,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提出普惠金融应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服务,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农”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未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红莎 《核农学报》2022,(5):1079-1080
<正>新时代来临之际,农村经济在国家整体社会经济体系中所占地位愈发稳固,对全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推进作用。基于此,人们须对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国家提出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现有资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课题。农类大学生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十分重要;再加上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为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所以,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为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强劲动力,也从侧面促进了农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多项农村建设、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强调了充分发挥农村的增长活力及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政策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主要介绍海南省乡村振兴及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应如何通过发展橡胶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迫切要求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赋能全面乡村振兴进行价值探析,即以传统文脉赓续与知识产权保护实现文化振兴,以特色农业经济变现助力产业兴旺,以生态农耕智慧与标准技术流程推动农业“两型”发展,以品牌效应促进人才本土培育与外部回流,以多元主体合力实现组织振兴。在此基础上提出5点具体实现路径:品牌建设,加强宣传;培育龙头,壮大集群;组织协作,共同推进;规范品质,强化监管;人才培育,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它是对农村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9.
芮超 《核农学报》2022,36(3):686-687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虽然使得很多地区掀起创业的热潮,但是大学生却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国家就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十分的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纷纷关注的热点。面对这一困境,农村籍大学生应该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新机遇,返乡进行创业创新,这样不仅能解决当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等问题,还能为助力农村的发展,为农村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为带动农民的收入,农村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撑,尤其是"一懂两爱"的"三农"人才,他们是助力乡村持久发展的坚实基础。要想吸引、培养、留住并激励"一懂两爱"的"三农"人才,传统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应注重乡村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提升。据此,构建了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和三大辅助"人才建设路径,以期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壮大"一懂两爱"的"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除了重视高精尖产业外,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在"三农"问题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业作为乡村发展的主要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会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究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内生型人才和引入型人才,内生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基础,引入型人才则是人才队伍的发展助力。基于山东省引入型人才的现存问题,进行人才引进机制深化研究,以期促进"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消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现实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必须客观分析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理性探索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发展出路,从而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基于此,分析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院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及相关做法,总结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领"学生成长成才计划,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5.
陈丽娜 《核农学报》2022,(5):1075-1076
<正>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三农”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之下,“三农”建设已然成为经济建设突破高质量新阶段的关键措施,在国家对“三农”建设的支持持续加大的同时,社会各行业对“三农”建设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帮助。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在“三农”建设所提供的服务能够促进农村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是实用型院校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服务乡村建设、协助“三农”的重要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6.
从属于劳动教育的"三农"劳动实践既可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辅助高校完善其教育体系的构建,而思政教育又是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稳定提升的关键性核心课程,所以,两者的融合创新发展,不仅能加深大学生对"三农"劳动实践的认识,还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途径。两者不仅拥有相同实践属性,其实行教育的目标与理念也具有极高一致性。由此可推出,"三农"劳动实践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迈向农业现代化,乃至现代化强国的最佳实践。本文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以海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谈"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对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影响,提出海南省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和全方位发展过程,为涉农学科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创新与调整空间。该文旨在探讨农业工程学科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确定学科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近年来,以新工科、新农科建设为标志的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十分注重引入新技术与产业革命成果,用信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工科和农科;相对而言,针对乡村振兴引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扩展与发展形态变革对学科创新的需求则重视程度不足。农业工程因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与关键性作用,理应更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学科创新的影响及其对应关系。当前形势下,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开辟了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2)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开发推广将从以农业生产领域为主向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而形成的多产业融合领域延伸;3)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与科研体系建设要面向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全领域全过程;4)农业农村各产业及区域系统性建设要与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现代化的需求对接。现阶段,关于农业工程学科创新与扩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下述几个方面存在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1)农村电子商务工程;2)乡村景观营造与维护工程;3)乡村新业态生产空间营造;4)乡村生态环境工程;5)乡村社会经济管理与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民低文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面临着"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现实问题,这些客观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重庆市永川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现有耕地67 333 hm~2,为有效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现实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近年来,永川区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即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围绕农业主要生产环节,实行政府买单、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可量化、易监管、受益广的农业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组织化、发展现代化,高效助力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