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2.
辣椒资源材料抗疫病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屹  田晓丽 《北方园艺》2012,(14):138-141
采用灌根法对63份辣椒材料及4个品种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辣椒材料进行了主要农艺学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67份辣椒材料中没有高抗病材料,11份材料对青海省辣椒疫霉菌株YYWS01表现抗病,占辣椒资源的16.42%,中抗材料35份,占辣椒资源的52.24%,感病材料21份,占辣椒资源的31.34%;通过农艺学性状观察发现,部分材料的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种质的创新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结果表明:从功能微生物资源库中选择的25个菌株中,11个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PSB-13-2-2,YC-10和KLP-1对辣椒疫霉菌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51.85%,50.97%和52.60%。  相似文献   

4.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9份,中感材料9份,感病材料8份,高感材料3份;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hla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菌的分离纯化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张家口市辣椒疫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抑菌效果最好的是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抑制率为71.38%;其次是嘧菌·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抑制率分别为66.89%和62.35%;抑制效果最差的是66.6%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抑制率为22.67%.  相似文献   

6.
辣椒品种疫霉菌抗性鉴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辣椒品种在5~6叶期,接种孢子囊浓度为10250个/mL,体积为5mL的疫霉菌,进行疫霉菌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8份干椒和线椒品种中,高抗品种有12个,抗病品种有6个;38份供试的牛角椒和羊角椒品种中抗病品种有4个。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病抗性鉴定及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L.)引起、对辣椒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国内外25份材料进行抗疫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抗性差异大,其中有6份材料表现免疫,3份材料表现高抗,8份材料表现抗性,3份材料表现中抗和5份材料感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进行监测和室内抗性诱导, 结果发现: 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别占 63.2%、30.4% 和 6.4%, 说明敏感菌株是安徽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种群, 但 EC50 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的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群体水平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室内药剂直接诱变容易获得抗性突变株, 且抗性水平可较其敏感亲本高近 1 000 倍, 说明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存在较大的抗药性风险, 据此, 讨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省不同地区的42株辣椒疫霉菌为试材,采用直接配对法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A1交配型14株、A2交配型26株、A0交配型2株,分别占被测菌株总数的33.3%、61.9%、4.8%,未发现其它交配型辣椒疫霉菌。青海省辣椒疫霉菌交配型呈不均势分布,其中以A2交配型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快速分离及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PDAPR)对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进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利用一对抗、感品种作为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复壮前后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进行辣椒疫霉菌单个孢子囊分离的培养基是PDA含药选择性培养基,其分离率高达95%,其中污染率只有15.8%;复壮前后菌株对感病品种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复壮后菌株的致病力比于复壮前提高27.2%,且与刚分离后菌株的致病力相当,说明通过复壮能够恢复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了8种生物杀菌剂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8种生物杀菌剂对南瓜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申嗪霉素悬乳剂对南瓜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2%宁南霉素次之,5%井冈霉素水剂最弱。  相似文献   

12.
以10种瓜类蔬菜幼苗为材料,在其2片真叶展平时,分别以孢子浓度为2×103、2×104、2×105个.mL-1的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进行了人工灌根接种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瓜类蔬菜品种幼苗对辣椒疫霉菌的抗病性表现完全不同,其中早熟1号肉丝瓜和新秀丝瓜幼苗未感染辣椒疫霉菌;其余9种瓜类蔬菜幼苗随着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的提高而抗病性降低,在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为2×104个.mL-1时,蜜本南瓜和新广优节瓜幼苗抗病性较强,早优苦瓜和碧峰黄瓜中度抗病,特大新红宝西瓜、秀美青筋白瓜、银辉薄皮甜瓜、台优蒲瓜和晶莹1号西葫芦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3.
以来自青海省7个主要辣椒种植区域的43株辣椒病样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及形态学观察,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理小种进行划分,并研究了生理小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划分为2号和3号,没有发现1号生理小种,发生频率分别为32.6%和67.4%;初步确定3号生理小种为青海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与代森锰锌对辣椒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共毒系数法测定了茶皂素、代森锰锌及其混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增效比率(SR),同时测定了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剂对辣椒炭疽病室内盆栽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 茶皂素与代森锰锌配比为3∶7时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R分别为2.45和2.48,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且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剂(3∶7)对辣椒炭疽病室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2种单剂。  相似文献   

15.
从67份不同土样中分离得到382株细菌、264株放线分离物,通过平板时峙培养,筛选出拮抗辣椒疫霉的株,其中放线的比例较高,为44.1%;而细菌所占比例则较低,仅为8.5%.测定了抑活性较强的26株株对6种植物病原真的拮抗作用及盆栽控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拮抗B-YD4-6,A-NP6-7和A-GD5-2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作用.且抑能力较强,抑圈直径为22.0~26.0 mm,抑制率达45.18%~55.56%;且该3株拮抗株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1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5%,67.4%,64.5%.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辣椒疫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WP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最强,EC50达到0.16642mg/L,其次是25%甲霜灵WP,EC50为0.54097mg/L,125g/L氟环唑SC的毒力最弱,EC50为3.97226mg/L,木霉菌、20%氟吗啉WP、500g/L氟啶胺SC、10%多抗霉素WP、250g/L啶氧菌酯SC、25%醚菌酯EC、蛇床子素对辣椒疫病的毒力分别为1.64182mg/L、0.92168mg/L、1.43618/L、1.92731mg/L、2.03662mg/L、2.1477mg/L、2.19588mg/L。50%烯酰吗啉WP和25%甲霜灵WP对辣椒疫霉菌的室内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霉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抑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长势和生长抑制率法从61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辣椒疫霉拮抗菌株TR39,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39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机制有重寄生和竞争作用,体外可以产生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TR39还对11种其它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近年来 ,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 ,重病田死秧率达 30 %~ 10 0 % ,成为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如何采取高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危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成就 ,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