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山苍子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苍子种子休眠期长,苗木繁育困难的现状,采用7月采的种子和9月采的种子进行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7月采的种子的出苗数和苗高生长量只有9月采的种子的20%和63.3%,两者达到极显著差异。7月采种,由于种子尚未完全成熟,种子发芽率低,苗木生长较差;9月采种,种子已完全成熟,种子发芽率高,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南岭荛花种子品质及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11.71%;种子净度为98.89%,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②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温度26℃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7.5℃。③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④种子发芽率不高,仅为8.4%。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种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的差异,收集毛竹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源种子,测定种子千粒重、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种子含水量、种芒长度、种仁长宽度和颖果长宽度等10个指标,分析不同种源毛竹种子质量差异,进行毛竹种子质量分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毛竹种子10个指标均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为7.3%~38.7%。以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为主要指标,以净度和颖果长度为重要参考指标,将毛竹种子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种子生活力≥90.7%,发芽率≥84.5%;Ⅱ级种子生活力为79.8%~90.7%,发芽率为67.3%~84.5%;Ⅲ级种子生活力<79.8%,发芽率<67.3%。Ⅰ级种子、Ⅱ级种子和Ⅲ级种子分别占比11.11%、55.56%和33.33%。Ⅰ级种子占比较低,这与采种母竹林管理粗放,使毛竹种子质量差、产量低的现状一致。  相似文献   

5.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三明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桦(Betula fujianensis)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含水率及发芽率,了解闽桦种子质量及最佳萌发条件,以期为人工培育闽桦幼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闽桦种子发芽率显著小于亮叶桦;闽桦种子中黑色种子数量高达72.83%;黑色种子为败育种子,黄色种子为良好种子, 25℃为闽桦种子萌发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不同土壤质地、种子成熟度和果肉对水翁Syzygium nervosum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水翁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发芽的速度和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种子发芽速度为砂土壤土砂壤土,幼苗株高为砂土砂壤土壤土;种子的成熟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幼苗株高为成熟种子未成熟种子过熟种子;果肉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影响不大,但对早期发芽的速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很多林木种子存在难萌发、天然更新不良的现象,而种子际是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土壤区域,种子际微生物会对天然更新的植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对解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从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对种子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种子际微生物的自身调节行为等4方面来概述种子际微生...  相似文献   

9.
种子是造林的物质基础,种子贮藏是保存种子生命力的重要环节。种子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生命活动是呼吸,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营养物质就越多,也就越不利于种子生命力的保存。因此,贮藏种子时,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种子的新陈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山地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和种子雨动态,并讨论了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幼苗建成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样地1和样地2的密度为2.3个.m-2和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样地1和样地2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三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子途径的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植物种子萌发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作为环境因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温度对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和对种子萌发生理过程的影响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对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体现在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及种子芽长、胚根长的变化;对种子萌发生理过程的影响体现在种子的酶促反应过程、呼吸作用及种子的抑制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子发育初期,败育种子和正常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大抵相同;随着种子的发育,败育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种子,到后期愈加显著。正常种子生长后期某些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消失。初步认为,杉木种子败育在生化原因上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林木种子介电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林木种子介电特性的因素和种子介电常数与种子活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分级,分别测试出各级种子的介电常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活力高的种子介电常数较小,活力低的种子介电常数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钱柳种子种皮致密、坚硬、不易透水,从而影响种子生命力的特点,采用5种贮藏方法和人工被迫催芽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木的生长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室外沙藏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可以达到94%,高于其它4种贮藏种子,未发芽率和种子霉烂率与其它4种贮藏种子相比都明显偏低;地栽秋播的种子发芽最早,种子出芽整齐;常温干藏的种子,未发芽率达到4%,霉烂率最高达到47%,与其它4种贮藏种子相比最差。  相似文献   

16.
以3个不同产地的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产地和萌发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地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黑龙江帽儿山产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最长;内蒙古扎兰屯产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居中;吉林蛟河产地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时间却最短.萌发温度条件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25℃条件下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30℃条件下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最差.产地与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发芽时间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含水量的白术种子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a,测定种子内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较低含水量的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贮藏,白术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含水量对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林木种子贮藏的任务,是通过改善种子的贮藏条件,通过管理使种子在贮藏期间的新陈代谢和物质消耗降到最低限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生命力。一、影响林木种子贮藏的因素1、种子类型:种子类型是影响种子安全贮藏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在同等贮藏条件下,完全成熟的种子比未成熟的种子保持生命力的时间长;初始发芽率高的种子比初始发芽率低的种子贮藏效果好;种皮坚硬而不透水的种子比种皮柔软而透水的种子保持生命力的时间长;未受机械损伤的种子比受了机械损伤的种子贮藏效果好。2、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的多少与生命力的保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青冈栎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种皮对种子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影响,不同沙藏方式对种子透气性的改善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去皮后的青冈栎种子发芽率高于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8.33%,而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只有46.67%。青冈栎种子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去皮和完整种子的吸水量相差很小,说明种皮对种子吸水没有阻碍作用。青冈栎种子的透气性不强,经过沙藏储存后的种子透气性有所增强,低温沙藏后的种子透气性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低温沙藏后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常温沙藏的种子,因此青冈栎种子更适合采用低温沙藏的方式储存。在25℃环境下,青冈栎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在海拔3700~4200 m阴坡与阳坡处种子特征、种子饱满率、种子发芽率及天然更新幼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向随着海拔的升高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天然更新幼苗数量亦然;不同坡向同一海拔处,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阳坡优于阴坡,幼苗数量阴坡比阳坡丰富;阴坡、阳坡在海拔3800 m或3900 m处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千粒重、种子饱满率及种子发芽率均出现最优值,此海拔处天然更新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