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日,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渔民村村民孙某在柘林湖水库网鱼时,网到一只貌似乌龟的"水怪"。笔者与永修县野保站站长、永修县林业工作站站长等人一道前往该村见到这只"水怪"。它身长约30厘米,尾巴长约18厘米,体重约3.1公斤。它眼睛细小,尖尖的头部呈三角形,不能缩到硬壳里去,全身呈深褐色,背部的龟壳有三道凸起的褶皱,像小山峰一般凸起于龟壳之上,四肢和肚皮上还覆盖着一层鳞片,尾巴就像鳄鱼的尾巴。  相似文献   

2.
人口余生     
桑德 《湖南林业》2005,(11):24-24
穿山甲的幼仔很小,仅有311.3克重,放在人的手掌上大小正好合适。一名妇女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从一个猎人手上买下了一只穿山甲幼仔,猎人们认为这只穿山甲太小,不足以作为美味佳肴。这名妇女将这只穿山甲带回美国,交给了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后它被饲养在洛杉矾动物园,经动物园的相关专家鉴定,发现它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树穿山甲,以前这种穿山甲的数量是现在的两倍或更多,现在已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3.
走在空寂的山林中,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9岁那年与祖父在那个深山茶园中度过的日日夜夜。在那些日子里有许多动物走进过祖父与我的生活中,其中有2只穿山甲就犹如明星一样闪烁在我记忆的长空之中。那是一个风清用白的夜晚,我与祖父正要上床睡觉,突然听到离住所不远处的玉米地中瑟瑟作响。祖父说可能又是豪猪来偷玉米,于是便操起一根木棍带着我轻轻地走过去。走近一看才发现不是家猪,而是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小穿山甲在玉米地中笨拙地爬行。穿山甲发现我们后迅速蜷成一团,由于用力过猛,背上的小穿山甲被甩在了地上,惊慌失措的…  相似文献   

4.
咱家的麻雀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起风了,天空翻滚着大团大团的乌云。见天气要变,爸爸丢下田里的活计,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正走着,突然一团黑影扑棱棱地扑进他的怀里。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麻雀。爸爸用手捧着麻雀,见它身子微微颤抖着,一双惊恐的眼睛不安地瞅着四周。爸爸将麻雀扔回天上。那麻雀在空中打了几个盘旋,又一头扎进他的怀里。爸爸没办法,只好将麻雀带回家里。   小翠放学回家后,见到那只麻雀,惊喜交加,目不转睛地瞅着它。这是一只很平常的麻雀,尖尖的嘴,一身灰色的羽毛,惊恐不安的眼里还透出几分机灵。麻雀在小翠的手上踱着…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一个偷猎者来说,如果能捕获一只穿山甲,就意味着获得了他们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费,这或许是中华穿山甲极度濒危的主要原因。1992年,生活在中国海南岛石禄县的陈庆注意到一位从乐东县过来的老人:他手里拎着一个东西,这东西很特殊,一身鳞片,蜷缩着身子,如同一个篮球大小。根据陈庆回忆,那时候经常会有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贩卖中华穿山甲,40元人民币就足够买走一只成年的中华穿山甲。那时的两广、海南一带食用穿山甲的现象屡见  相似文献   

6.
我们老所长的眼镜,既不是价值昂贵的稀世珍品,也不具独特的式样或奇异的色彩,而是一付普普通通的老式园框花镜。然而,它却被人们传为寓意颇深的佳话。 老所长已年逾花甲,退居二线。他的眼镜,犀光不减当年,至今依然发挥着效用。六十年代,老所长正值年富力强之期,他戴着这付眼镜,遨游无涯的书海,攀登科学的崇山峻岭。七十年代,老所长视力更减,这  相似文献   

7.
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上午一只重达3.5斤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获救。山清水秀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新桥乡坑坪村。6月5日上午11:00左右,一位在村庄山田边干活的村民大姐解救了一只3.5斤重的穿山甲。这只穿山甲是被农田中的网伤到的。由于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持续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村民保护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非常强。这位大姐发现穿山甲后立即向村支书汇报,村支书又向派出所和上级机关汇报。很快,电话打给了泰宁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智勇     
母猪咬死恶狼一天,一位农民在山沟里拣回一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子。回到家中,他顺手把狼崽扔到猪圈里正吃奶的一堆小猪中间,狼崽立刻吃起了猪奶。也许是出于母爱的天性,母猪只瞅了一眼这陌生的“小客人”,又若无其事地躺下了。午夜,猪圈里传出一阵猪叫狼嚎声。该农民由于害怕,未敢起床。天刚亮,他来到猪圈旁,见一只母狼直挺挺地躺在猪圈里,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6月5日,广西在野外放生一只被救护的中华穿山甲。这是自2000年以来广西首次野外放生中华穿山甲。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各省区,20世纪80年代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逐渐成为濒危物种。广西曾是中华穿山甲资源分布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在2000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0.
穿山甲,有的地方叫鳞鲤.它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食其肉体,能增加人体白血球含量,清热,解毒,防止乳癌等.国家也把它列为二类珍贵保护动物.穿山甲是消灭蚂蚁和其它害虫的能手.虽然它视距近、视野面小,但听力、嗅觉十分灵敏.它一般是夜间活动,把身子钻入蚁巢或在蚁类出入道上,伸出舌头,以其腥味招引蚁类,而后缩舌吞食.有时张开鳞片装  相似文献   

11.
穿山甲穿山甲又叫蚁鲮鲤、石鲮鱼,属哺乳纲穿山甲科。不同个体的成年穿山甲体重和身长差异很大,身长50~100厘米,体重22~37公斤。穿山甲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全身覆盖角质鳞片。穿山甲主要以白蚁为食,且食量很大,所以是能保护森林的益兽。但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种益兽现在却成为了美味佳肴,供人类食用,使得野生穿山甲越来越稀有,濒临灭绝。目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福建省药材部门1982一1994年穿山甲片收购量推测全省穿山甲资源贮量约为5千只。对穿山甲资源变动趋势分析表明存在穿山甲资源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势,穿山甲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捕杀所致,并提出了保护穿山甲资源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奔跑的知了     
<正>厚厚的绿阴,尖尖的蝉声,款款的河流,都在为夏天铺设幸福;都在诉述一条生命的奔跑历程:在地底蛰伏,到化为成虫,冒险钻出地面,努力往树上攀去,最后化蝉飞翔,用歌声划出最美的弧线。这期间,有无数的劫难在等着它,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人类,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以逮住一只会唱歌的知了为童年乐事,而大人们则把它作为美食抑或中药材大快朵颐,一旦落入人类手中,它就只能任其摆布——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14.
7月30日凌晨,我区森林公安民警在北海市至广东湛江高速公路合浦县路段拦截到一辆装有野生动物的车辆.经清点,共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穿山甲冰冻死体853只、熊掌22只.这是我区近年来破获的一起罕见的非法运输野生动物特大案件.  相似文献   

15.
五六十年代,我还在老家读书,记得那时候穿山甲这东西并不稀奇,山坡上时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这种动物大便有一个习惯,先要在地上刨一个坑,拉完屎后再用土盖上,形成一个小土包,如果是新土,十有八九在一两米范围内就有穿山甲的窝,趁它傍黑时分出洞觅食时捕捉之。穿山甲性情温和,胆子怯懦,一见人就缩身成团,又没有牙,逮起来毫不费力。  相似文献   

16.
灰灰     
我八岁那年,邻居送给我家一只小猫,是灰色的,我就给它取名叫灰灰。灰灰长得很可爱,眼睛又圆又大,小胡子很齐整。灰灰很讨人喜欢,有的时候,我扔给它一个小皮球,它就不停地追逐玩耍,跑来跑去;有时给它一个线团,它就会抱着线团翻跟头;中午的时候,阳光照进屋子里,我拿一面小镜子,放到阳光下,把反射出来的光投影到墙上,灰灰就立即扑到墙上去抓这道光,我把光移动到哪儿,它就跟着扑到哪儿,样子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7.
天使在人间     
2003年是小喜鹊“丽丽”在农学院离休老院长———乔院长家生活的第五个年头了。五年前的六月,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乔院长与爱人在家属大院内散步,不时地听见雏鸟的叫声,便寻声找去,发现一只未睁开双眼的雏鸟在树坷中嘶叫,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着一根被风雨折断的小树枝,在它的旁边还躺着一只已死去的雏鸟。刚刚失去爱犬的乔院长老夫妇俩顿生怜悯之心,双手捧起小雏鸟把它带回家,打算待它羽翼丰满后再放归自然。就这样,这个可爱的小天使在乔院长家落户了。乔院长夫妇亲切地叫它“丽丽”。刚刚失去母爱的“丽丽”拒绝进食,这可…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31日,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分局勐腊保护区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在勐腊县小腊公路139公里处居住的罗某家中的烟囱中爬出一只穿山甲”。接报后,派出所立即组织民警前往调查,并以罗某为线索,开展侦察布控工作,很快查清了穿山甲的来源和涉案犯罪嫌疑人,并于2002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师范大学穿山甲饲养繁殖研究基地对新引入圈养环境下的2只雄性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一只为成体,一只为亚成体)进行了行为观察研究,分别在室内进行预观察与连续观察、在人工圈养环境中连续观察,观察期为1个月。从分析结果看出,成年穿山甲的适应环境能力要优于亚成年穿山甲个体,而日常活动开始时间早晚主要由其生理钟调节支配,还可能与其他物种在其周边活动有一定相关性,但与所处小环境并无太大的关联。在圈养环境中,其休息行为比重加大,并且攀爬、游走、作窝行为比重也增大;在圈养环境中,两只穿山甲出现不同日常生理状况,观察到的数据及行为比例对成功人工驯化和饲养野生穿山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5—2021年收集到的福建省中华穿山甲报道信息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确认福建省境内野外发现的穿山甲记录22条共22只,分布在18个县(市、区)。结果表明,福建野外穿山甲数量处于增长中,建立保护区对保护穿山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对保护区外穿山甲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宣传和执法检查,完善穿山甲信息上报机制,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