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青枣又称台湾甜枣,属印度毛叶枣第四代改良选育品种。在90年代初,广东省一些科研单位先行从台湾引入试种,从1997年开始形成规模发展。据华南农大专家预测,截止2000年上半年止,台湾青枣发展面积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已近66667hm2,云南多在1999年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引种试栽,在红河州、西双版纳州、玉溪地区、昆明市东川区、德宏州及楚雄州元谋等地引种试验示范面积达333.33hm2,笔者就云南省各地引种试验示范情况谈谈台湾青枣栽培发展,供广大生产者参考。1 引种概况云南各地引种品种多为高朗一号,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 ̄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 ̄3/hm ̄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 ̄3/hm ̄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 ̄2,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马尖相思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持续6年,面积达23.67hm^2的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适于云南引种区采用的马尖相思育苗、造林技术。在普文引种试区马尖相思生长迅速,6年生树高年均生长量达2.31m,胸径年龄生长量为2.9cm,活立木蓄积289.04145m^3/hm^2,年均生长量48.173575m^3/hm^2;4.5年生的马尖相思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05.6t/hm^2,有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云台山引种火炬松和湿地松试验研究李立潮,杨传书(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连云港市分校,222002)(南云台林场)火炬松和湿地松原产北美,是优良的用材树种。1974年南云台林场开始引种试验,获得成功。到目前已引种66.67hm2,有43.33hm2已...  相似文献   

5.
塔拉生物生态学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1995年在云南省昆明、景东、景洪、四川省布昆、新都等地对塔拉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树开始开花、结实,一年2-3次,荚果单产6.0-7.5t/hm^2,树高3.7m,地径5.5cm。它喜光、喜热、耐干旱,适宜在砂壤土和壤土上生长。  相似文献   

6.
谭宏超 《云南林业》2001,22(4):20-20
根据云南林业的发展规划,“十五”期间,云南省林业厅将在全省营造优质高产高效人工竹林4万公顷,并选择了甜龙竹、龙竹、毛竹、香竹、慈竹、云南箭竹、筇竹、小薄竹等8个优良竹种为发展重点。 云南师范大学竹类研究所紧紧围绕全省竹产业发展目标,率先在滇中一些地方建立了以毛竹、香竹、慈竹、箭竹、筇竹等为主的大型育苗基地。其中,富民县有6.7 hm2,官渡区有8hm2,晋宁县有4hm2,宜良县有 3.3hm2,嵩明县有 10hm2,寻甸县有8hm2,曲靖麒麟区有6.7 hm2。在滇南建立了以甜龙竹、龙竹、香竹、小薄…  相似文献   

7.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6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分析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40%水氨硫磷,5%高效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20%氰戊菊酯对花椒桔潜跳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林间166.7hm^2大面积示范防治,平均防治效果为90.5%。  相似文献   

9.
布朗李的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淳安县引种美国布朗李的成功经验,其中黑宝石、黑琥珀两个品种,表现为适应性强,早产丰产的特性,引种后第4年产量分别达到13050kg/hm62和9520kg/hm^2,经济效益达15.66万元/hm^2及11.42万元/hm^2,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时来舟林场三块立地条件大体属优良、中等、不良的样地进行生物量调查,探讨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林的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20年生杉木人工林优良林分现存生物量为154.2t/hm2(干重),而不良地只有62.6t/hm2;其中优良地的干干重为128.9t/hm2,不良地只有其37%,为48.1t/hm2;优良地的枝、叶干重分别为13.0t/hm2、12.3t/hm2,不良地为7.4t/hm2、7.1t/hm2,分别是优良地的57%与58%;干的年生长量优良地为,19.63m3/hm2,不良地只有5.64m3/hm2,是优良地的29%。优良地与不良地林分生物量的显著差异说明适地适树造林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坡位是划分立地条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主要杨树生长状况及抗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树市自“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净增林地面积3.1万hm2。其中杨树人工林2.6万hm2,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4%。并且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通过对7个主要杨树品种的现状调查、对比分析得出具体结果是,年生长量大、抗性强的树种有西+加、美×青,其次是小黑杨,建议各地今后更新造林时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及效益研究王树超,刘长敏,杜炳欣,尤守华(廊坊市农林局,廊坊102800)进入90年代,廊坊市霸州、永清、固安等县(市)的大棚栽培葡萄已达13.3hm2。为了总结推广大棚葡萄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大棚葡萄高效栽培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安国有林场1992年在海拔260~280m的丘陵山地引种巨尾桉。6.5年生平均胸径14.2cm,平均树高18.9m,蓄积205.7m3/hm2,产材量218.8t/hm2,销售收入56888元/hm2,成本利润率230.8%,产出投入比1.89∶1。本文介绍引种栽培技术措施,林木生长情况和引种适应性,并对经营效果进行财务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大强 《贵州林业科技》1997,25(2):52-55,62
针对龙洞堡地区植树造林难的客观情况提出了龙洞堡浅丘灰岩森林植被恢复的应用课题,从1985冬~1990年春,累计值树造林面积33.7hm^2,约16.355万株,封山育林3.3hm^2,保存率达合理造林株树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利用计算机,以水和投资限额为限制因素,从23个方案中选出了效益较高的方案,总投资40万元,年供水量45.36m3,栽苹果树96.09hm2,梨20hm2,山楂27hm2,杏17hm2,石榴7hm2,枣2.72,柿16.7hm2,小麦114.3hm2,花生5.7hm2,棉花6hm2,年总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主要杨枝生长状况及抗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树市自“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净增林地面积3.1万hm^2,其中杨树人工林2.6万hm^2,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4%,并且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通过对7个主要杨树品种的现状调查,对比分析得出具体结果是,年生长量大,抗性强的树种有西+加、美×青,其次是小黑杨,建议各地今后更新造林时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经1989~1991年3年对培育食用菌常用原料树种闽粤栲等13个树种的育苗试验,模索和掌握了闽粤栲、丝栗栲、米槠等8个树种在闽东高海拔(800m以上)山区培育大田苗,容器苗的关键技术,共成功地育苗2.87hm ̄2,苗木139.8万株,合格率90.9%,其中容器苗11.7万株,成苗率73.8%。  相似文献   

20.
雷竹造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培育管理条件下,造林密度为420~630株/hm2的雷竹,造林后第4年郁闭并形成经济产量,第6年进入盛产(笋)期,第7年平均产笋19.7t/hm2,产值可达5.11万元/hm2,当年投产比1:4.7。造林7年中,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K=0.30(元),年平均投产比R为1:1.73,投资回收期T=4.9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