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气中CO2含量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种子在模拟大气不同CO_2含量下,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生理变化试验表明,在水稻种子萌发期,大气中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和三磷酸腺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5%,12.0%和24.8%。在水稻幼苗期,大气CO_2含量为500mg/kg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31.33%;CO_2含量为450mg/kg时,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下降24.9%,幼苗吸收磷能力提高19.0%。3叶期稻苗高、根长和干物质含量,400~600mg/kgCO2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比对照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云、水蒸汽、CO_2、CH_4、N_2O、O_3等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温室气体)可减少从地表逸出的红外辐射的损失,而使地球表面大体保持恒温(温室效应)。当氯氟烃、CH_4、N_2O的浓度增大时,可破坏平流层中的O_3,使较多的紫外辐射到达地表,危害活细胞并引起地球变暖(增强温宝效应)。平流层中的O_3经反应可形成激发态氧原丁,与H_2O、CH_4、N_2O分子反应产生具有活性的NO,OH及CH_3自由基,它们可氧化由地球逸出的一些气体形成H_2SO_4、HNO_3、PAN等。CH_4、N_2O、氯氟烃还可在平流层直接与O_3反应使之损耗而出现臭氧空洞。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证明除氯氟烃外,土壤是其它温室气体的“源”,而且是N_2O及CH_4的主要“源”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温室气体如CO_2、CH_4和N_2O等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H_4虽浓度相对较低,但其捕获热量的效率却比CO_2高20─30倍,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本文阐述了淹水稻田CH_4排放过程及数量,稻田土壤类型、栽培措施对CH_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CH_4排放与水稻生长关系。同时讨论了控制和缓解稻田CH_4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磷石膏农用的机理及其利用的途径。室内培养试验过程中,土壤pH值、碳酸氢根含量下降明显,土壤速效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田间试验表明,磷石膏在降低土壤中HCO_3 ̄-、CO_3 ̄(2-)及Cl ̄-、Na ̄+含量的同时,提高了Ca ̄(2+)、SO_4 ̄(2-)的含量。以磷石膏为主的水稻壮苗剂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石灰性土壤地区,改良盐碱土、生产调酸壮苗剂及研制改土肥是磷石膏农业利用的几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二齿胺配体内消旋-1.2-二苯基乙二胺(Stein)内消旋-1.2-二对氯苯基乙二胺(4-Cl-st)和钯配合物[Pd(stein)(NO_3)_2,[Pd(4-Cl-st)(NO_3)_2],[Pd(tmcpda)(NO_3)_2],[Pd(O-phen)(NO_3)_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MTT染色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Pd(4-Cl-st)(NO_3)_2]对人体宫颈癌和鼻咽癌细胞的杀伤力优于顺铂,配合物[Pd(tmcpda)(NO_3)_2]水溶性好,对荷瘤S—180(A)小鼠进行实验,其延命率175%(P<0.001)表明有肯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砷化物为污染源,研究砷对大豆种子萌发及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砷化镓(GaAs)和砷酸钠(Na_3AsO_3三价砷和Na_2HAsO_4五价砷)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五价砷(GaAs和Na_2HAsO_4)1-5mg/L,三价砷0.1-1mg/L对大豆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提高,发芽率有所下降;五价砷50mg/L和三价砷10mg/L显著受抑制;五价砷500mg/L和三价砷100mg/L种子萌发完全受抑制,砷化镓与五价砷相类同,砷对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和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与发芽能力呈正相关,三价砷对ICL和SOD的致钝作用大于五价砷2.5倍,五价砷Na_2HAsO_4大于GaAs。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面张力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OSO_3Na与嗅化烷基吡啶CnH_(2n+1)NC_5Br(Cnp_y,n=12,14,16)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二者是由的硫酸头与CnPy的吡啶头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硫酸头与吡啶头间未发生电性中和,这可能是形成均相水溶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效碳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研究了有效碳(CO_2、HCO-_3)对菹草光合作用及吸收氮、磷的影响。水中缺乏游离CO_2时,菹草的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下降,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25℃、最适光阴、强光而下,菹草进行正常氮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18,0.25;进行正常磷代谢所需HCO-_3的临界浓度(mmol·L ̄(-1))分别为0.32,0.40。不良光照和高pH下缺乏有效碳源使菹草的氮、磷代谢受阻而导致夏季菹草衰败死亡。  相似文献   

9.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N(CH_3)3Bk(C_(12)NM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_(cmc)比单一组份的低。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润湿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约1.3mM时,出现1个转折点。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1个极小值。乳化力随浓度的增力。而增加,在浓度为0.55mM时,体系的乳化明显增加而出现1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l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CH_3)_3Br(C_(12)NM_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分的低。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对极性物的加溶,随混合比的变化呈“V”型,而对非极性物的加溶呈“”型。混合比改变时,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溶液的粘度出现1个极大值(在1:1附近)。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和1个极小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腐酸处理对5种黄土性土壤H_2PO_4 ̄(-1)吸附、解吸动力学性质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腐酸处理对H_2PO_4 ̄(-1)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性无影响,但能使H_2PO_4 ̄(-1)的吸附速度及吸附量分别降低16.7%~66.7%及15.3%~65.4%,解吸速度及解吸量分别增加14.3%~94.4%及10.8%~81.4%;②黄腐酸处理能使磷的有效系数降低38.3%~72.0%,H_2PO_4 ̄(-1)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黄腐酸对黄土性土壤H_2PO_4 ̄(-1)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盐渍土的发展演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松嫩平原盐渍土区为我国内陆三大盐渍土分布区之一,总面积达497.0万公顷。涉及到25个县(市),这一区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下水位较高(0.5~2.5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变化于0.1~3.0g/L,多为Na ̄+-SO_4 ̄(2-)-HCO_3 ̄-和Ca ̄(2+)-HCO_3 ̄-型水。由于地质运动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及范围不断扩大;由50年代到80年代,盐渍土的总面积增加了62.7%,使易利用的盐碱化土的面积下降,而碱土面积急剧上升,统计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与碱化度40年来分别增加2.8~16.8倍和14.4%~81.0%。盐渍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草原和农田上,其中以草原最为突出。近40年中即有1/3的面积发展为重度盐碱化草地,该区盐渍土发展演化的现状是自然因素为内因,人为活动破坏植被为外因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表油菜素内酯对黄瓜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瓜(CucumissativusL.)为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黄瓜经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简称epiBR)处理后对 ̄(14)CO_2同化,HPO吸收转运和K ̄+吸收速率的影响,并观察比较了epiBR处理后叶片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0 ̄(-4)mg/LepiBR处理后,可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新根的发生,使叶片栅栏细胞变大,层数增加,淀粉粒积累增加,有利于HPO养分的吸收和转运,增加 ̄(14)CO_2同化及其同化物向库中转运,提高K ̄+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熏气罩进行模拟试验。供试作物为大豆和花生各一组,每组各设4个处理:CO_2340mg/L(无罩对照);CO_2340mg/L(有罩对照);CO_2517mg/L;CO_2607mg/L。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和花牛的生长和产量是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607mg/L时,大豆和花生的产量分别比无罩对照增加18.6%和25.5%;用聚乙烯塑料薄膜罩,可使罩内日平均温度提高2.8℃左右,从而使大豆和花生籽粒产量比无罩对照降低26%,预计下世纪中期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到600mg/L左右,近地面层温度上升3℃左右,这对大豆、花生等C_3植物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发育于Q_2和沙页岩上4种土壤,盆栽油菜,按每kg土施用0.3、0.6和0.9gK_2O,以研究KCl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施用K_2O0.3g/kg和0.6g/kg,4种土壤上油菜幼苗鲜、干重均较不施对照增加,但两种旱地土壤的增值小于两种水稻土。随KCl施用量的增加,油菜幼苗地上部N、P、Ca、Mg等元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Mn、Cl元素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温江县连续3年研究了水旱连作高产田复种方式的能量和养分转换效率。结果表明,产量在15t/hm ̄2左右时,麦稻玉米(或马铃薯)三熟制的能量与养分投入多于麦稻两熟制,但能效与养分转换效率却相反。总能投入须18~25×10 ̄4MJ/hm ̄2,N,P_2O_5和K_2O投入分别为350~400kg/hm ̄2,140~170kg/hm ̄2和350~400kg/hm ̄2。  相似文献   

17.
通过饱和硫化钠(ss-Na_2S)对Fe_2O_3-Hg,MnO_2-Hg,高岭土─Hg和膨润土一Hg的提取试验,对HgS形成条件的理论探讨,以及ss一Na_2S提取态汞能为CaCO_3、腐殖酸、膨润土等所抑制的试验结果,证明了Natbaniel(1989)提出的土壤HgS的专性提取剂──ss-Na_2S并不具备专性,它能强烈提取各种土壤矿物结合态汞。采用ss-Na_2S作为土壤HgS的提取剂将会过高估计HgS在环境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93~1995年对10个水稻品种(系)机械水直播稻和小苗机插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产量差异较大,88122、8911两品系的产量较高,均超过7950kg/hm2;(2)产量与单位面积颖花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8750**)。每穗颖花数对单位面积颖花量的作用大于单位面积穗数;(3)每穗1次枝梗数与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每穗退化1次枝梗数与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电导仪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a(OH)2溶液在0.0005~0.0045N范围内、浓度(N)和电导率(μΩ-1成直线相关r=0.962153**。根据Ba(OH)2+CO2→BaCO3↓+H2O这一当量反应,植物组织呼吸释放的CO2量,可由Ba(OH)2待测液下降的电导率显示,用此电导率查Ba(OH)2标准曲线浓度,可计算出呼吸速率CO2mg/g·h。  相似文献   

20.
以稃尖紫红色的V20A(B)分别与稃尖无色的珍鼎28A(B)、5460、IR54和IR30杂交,获得F1、F2、B1F1、B2F1以及三亲本杂交群体.研究发现,F1稃尖紫红色对稃尖无色完全显性,F2因组合不同呈不同的比例分离.V20A(B)/IR30F2分离为3紫红色1无色;V20A(B)/5460F2和V20A(B)/IR54F2呈45紫红色19无色分离;而V20B/珍鼎28BF2则呈162紫红色94无色分离.为合理地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可以假定控制这些亲本稃尖颜色的主效基因至少有3对P1p1、P2p2、P3p3.P1、P2和P3为控制花青素在稃尖分配的基因.当显性的色素源基因C和激活基因A存在时,至少两个显性的P基因互补,植株才能表现稃尖紫红色,即紫红色稃尖的基因型为:C_A_P1_P2_P3_、C_A_p1p1P2_P3_、C_A_P1_p2p2P3_、C_A_P1_P2_p3p3.椐此,可暂定这7个亲本的5种核基因型为:CCAAP1P1P2P2P3P3〔V20A(B)〕、cAAp1p1p2p2p3p3〔珍鼎28A(B)〕、cAAP1P1p2p2p3p3(5460)、cAAP1P1p2p2p3p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