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3060型联合收割机发动机减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振动理论进行参数设计和选择减振垫,建立了3060型联合收割机发动机系统振动模型,从而找出有效的减振措施。通过试验,检测了发动机振源对整机工作状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减振垫的减振效果,并验证了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驾驶舒适性,针对国产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大及驾驶员舒适性差等问题,以江苏大学和南通棉花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4L-4.0型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为研究对象,在小油门发动机空载、大油门发动机空载、小油门整机空载、大油门整机空载及大油门田间作业5种工况下,对整机的8个测点进行振动测试与分析,得到各测点处对应的时域信号和频率信号。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振动、振动筛和压缩装置的前后往复式运动及切割器的左右往复式运动是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主要激振源;而输送槽、风机、秸秆喂入拨叉和脱粒滚筒等回转运动中产生的不平衡力矩是整机产生振动的次要原因。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在大油门空载工况下,发动机、切割器、割台搅龙、脱粒滚筒、风机、振动筛、秸秆喂入装置、压缩装置引起的激振频率分别为76.6、7.63、3.16、18.62、20.67、6.52、2.63、5.41Hz。研究结果为改善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及驾驶舒适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自由度动力吸振器对汽车发动机怠速时的整机振动进行控制。将发动机模型简化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形式。以发动机传到车架上的振动能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上附加动力吸振器可以使传到车架的振动能量减小39%,有效地控制了发动机的整机振动。最后,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参数对吸振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刚度和阻尼可以提高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履带式大豆联合收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整机振动特性,以久保田4LZ-2. 5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收获机在发动机怠速空转、整机空转及田间收获作业等5种工作状态,利用DH5902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切割器、发动机及脱粒滚筒等6个振动较强的位置进行测试,获取其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器左右运动、脱粒滚筒的旋转和振动筛的前后运动是引起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因素;发动机和风机的运转是联合收获机振动的次要因素。联合收获机空载时,振动最强的位置是切割器,振幅有效值达到了31. 84m/s^2;田间收获时切割器附近振幅比空载时降低,其他测点振幅都不同程度增加,脱粒滚筒处振幅有效值最大,达到43. 74 m/s^2。发动机的运转对驾驶座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影响最强,需进一步优化驾驶座的减振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收获机减振设计、结构优化及各部件的模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微耕机振动传递情况及各主要结构对整机振动影响,以某型自走式微耕机为研究对象,基于LMS Test.Lab系统测试其非作业状态时8种转速工况下微耕机主要结构的振动情况,并进行时域、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微耕机振动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增大,保险杠处振动最为剧烈;主要结构振幅峰值频率分布不集中,在较宽泛的频率范围内都有可能引发共振;后期在微耕机作业工况下的振动研究中,需重点关注发动机、保险杠及手柄等结构,为改善微耕机操控舒适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发动机悬置优化的青贮玉米收割机减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青贮玉米收割机的振动问题,以发动机悬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故障样机道路试验的结果,研究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激励,构建包括发动机悬置参数在内的整机模型,分析发动机悬置的隔振性能,完成发动机悬置的优化设计,进行青贮玉米收割机的整车道路试验,验证发动机悬置优化后整机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发动机悬置优化方案后,驾驶室的振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驾驶室座椅处的自功率谱峰值由原来的0.69 m/s~2下降到0.28 m/s~2,比优化前降低59.4%,有效地改善青贮玉米收割机的低频振动现象。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前景,可为青贮玉米收割机的研发和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半消声室内,利用振动与噪声测试和分析系统,采用平行六面体测试法对发动机噪声进行整机测试。通过噪声试验可以搞清楚发动机的噪声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噪声源的识别,为噪声的进一步分析和控制及降噪措施作了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长安JIA66汽油发动机为例,研究和探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汽车发动机预应力条件下的钢质气缸垫密封性和整机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为平台,对于多种材料、多种结构采用Pure Penalty接触技术实现其装配,计算气缸垫间的接触压力、变形和振动。研究结果为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为发动机的设计、密封性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拖拉机整机出厂终检时整机装配质量快速评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烈度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以奔野484-2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怠速状况下的拖拉机前托架、发动机、离合器及变速箱等部位的振动烈度,结果表明:振动烈度可以作为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局部评价拖拉机装配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行研制的一体式烟秆拔秆破碎机存在振动较大、噪音严重、工作质量及可靠性不能令人满意等问题,要解决该问题首先需研究机器系统的振动影响因素。为此,采用DH5925动态信号测试系统对怠速和满油门条件下拖拉机发动机空载、整机空载及田间拔秆实载作业的5种工况下该机的8个测点处的振动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到相应的振动时域特性和频谱特性分布规律,以寻找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整机在全油门空载工况下由发动机引起的振动频率为153. 23Hz,破碎机、对辊传输结构、拔秆刀辊引起的激振频率分别为48. 34、27. 5、4.88 Hz,且田间拔秆作业时整机各测点的振动幅度达到2. 65、3. 05、2. 42、2. 99、2. 73、2. 5、2. 81、2. 13 m/s2,相比空载下振动幅度明显增大,这表明拖拉机发动机不平衡燃烧力矩及二阶不平衡惯性力、拔秆刀辊、对辊传输机构及破碎机的回转运动是拔秆破碎机振动的主要原因。对振源部件与机架连接处的减振结构优化,可为降低该机振动的整机结构优化和二代样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三轮农用运输车的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扭转激励、路面激励和整车振动对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振动加速度信号对柴油机燃烧始点进行了识别。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了缸盖表面振动加速度特征点和燃烧始点的关系,表明缸盖表面振动加速度和缸内压力二次导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可利用压缩冲程中振动加速度峰值之前的过零点估计燃烧始点出现时刻。在195型柴油机上进行的台架实验结果表明,以缸内压力信号识别的燃烧始点为参考点,振动加速度识别的燃烧始点偏差在1.5°CA之内,基于缸盖振动加速度识别柴油机燃烧始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曲轴扭振连续分布模型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内燃机曲轴扭转振动的连续体模型和计算方法。首先构建了内燃机曲轴的连续分布当量阶梯轴模型 ,根据轴段以及集中质量的动能表达式 ,由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整个轴系的运动方程 ,构造了能同时用于某单一谐次或整个轴系合成振动分析的矢量矩阵。计算结果表明 ,用能量法来分析扭振与实际测量的结果在各主要谐次都保持相当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ZH1110柴油机各特征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 ,指出危害最大的工况、频率成分和相应的部位 ,进而评价ZH1110柴油机的整机振动 ,本文阐述了ZH1110柴油机表面振动试验和振动烈度试验过程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柴油机振动的主要来源及柴油机转速和其振动之间的关系,开发柴油机转速测量仪,利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对柴油机转速进行实时检测。试验证明此测试方法和转速测量仪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某柴油机异响问题,通过振动噪声试验进行分析,找出原机NVH性能问题的部位是FEAD附件支架和前端罩盖。对两部分结构分别提出优化方案并验证,结果表明:提高FEAD附件支架X方向的刚度,断开前端罩盖与FEAD附件支架的连接能有效减小噪声,对优化整机NVH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气吹式深松机进行田间振动试验,得到气吹式深松机整机振动信号。通过对振动信号时域与频域的信号分析,确定了气吹式深松机振动的基频为9Hz,振动的主频为19Hz。此外,由于存在柴油机与空气压缩机的倍频成分,通过相干分析,确定了柴油机与空气压缩机的振动为气吹式深松机整机振动的主要振动源。研究可为下一步气吹式深松机整机动力学分析提供依据,为后续气吹式深松铲的优化改进、整机模态分析、整机的优化减阻,以及解决深松深度不平衡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