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红梢斑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微红桃斑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bu ell 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扩增法,对北京地区8种斑螟亚科昆虫:圆斑栉角斑螟、红云翅斑螟、曲小锯齿斑螟、叉斑螟、亮雕斑螟、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进行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所得的wsp基因序列分别为590,600和613 bp。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富泽云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Btab2组类群,而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5.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我国主要的松梢害虫之一,对松树的正常生长及种子园生产造成严重障碍,至今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文章对微红梢斑螟的生态学特性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5):159-160
为详细掌握马鞍山林场国外松的主要病虫害,我们进行了3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虫害有:马尾松毛虫、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桃蛀螟、松茸毒蛾、思茅松毛虫、落叶病、枯梢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为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三种嫩梢及球果害虫,为有效地控制三种害虫对国外松的危害,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红梢斑螟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松树害虫微红梢斑螟的药效试验发现,5%氟虫腈乳油、22%甲维盐杀虫单微乳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微红梢斑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d后防效分别达84.4%、75.1%、83.4%、91.6%。  相似文献   

8.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4~1988年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对直接危害油松球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及金绿宽盾蝽,对这4种害虫的生活史、发生历期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幼林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马尾松毛虫和马尾松赤枯病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油松果梢斑螟的特征特性,并分析了其在子午岭正宁林区大面积暴发的原因,通过对油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的观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油松果梢斑螟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微红梢斑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15-215
微红梢斑螟1a发生2-3代,以幼虫在被害枯梢、球果中越冬.生活史极不整齐,以幼虫蛀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的主侧梢.造成树形弯曲,或成小老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  结论  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月26日—5月2日,在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红松纯林采集带有危害状的枝条和球果,解剖收集了幼虫形态相似且常伴随发生的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5龄幼虫各20头,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至死后,利用徕卡显微摄像系统(Leica Microsystems(Switz-erland)Ltd,DMC4500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分析两种梢斑螟幼虫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外部形态有显著区别.①冷杉梢斑螟幼虫体表淡红色或红褐色,赤松梢斑螟幼虫体表灰黑色;②冷杉梢斑螟没有黑色刻点,赤松梢斑螟每体节上有黑色刻点;③冷杉梢斑螟头壳与体宽基本相近,赤松梢斑螟头壳显著窄于体宽;④冷杉梢斑螟前胸背板褐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窄而直,赤松梢斑螟前胸背板黑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宽,且中部宽两端窄;⑤冷杉梢斑螟前胸气门毛片形状为弹头形,赤松梢斑螟则为肾形.以上5点形态差异显著,且便于观察,易于掌握,可为两种害虫的准确识别、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杉梢斑螟发生与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杉梢斑螟在大通地区危害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纯林、低密度林分和人口高密度区云杉梢斑螟的虫口密度、有虫枝率高,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混合进行喷烟防治青海云杉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的配比在1:9以上,用药量13.3ml hm-2以上进行喷烟防治,梢斑螟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5%桉油精500-1500x、25%阿维灭幼脲500-1500x、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1000-1500x、1%噻虫啉微囊粉剂、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粉剂均对云杉梢斑螟幼虫有明显杀虫效果.药剂喷烟防治仍然是当前防治天然林区云杉梢斑螟幼虫最佳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松果梢斑螟又名球果螟,是东北林区常见的林木害虫,主要危害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等球果及嫩梢,导致球果畸形扭曲、干缩枯死,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种子产量。简述了松果梢斑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具有行为调控作用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制剂,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冷杉梢斑螟对8种红松挥发物微胶囊悬浮剂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8种微胶囊悬浮剂在各浓度均能引起冷杉梢斑螟的触角电位反应,冷杉梢斑螟雌成虫对10-1mol·L-1的β-蒎烯微胶囊制剂反应最强。嗅觉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β-蒎烯微胶囊制剂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α-蒎烯和蒈烯对雌蛾有引诱作用;水芹烯和月桂烯对雄蛾有引诱作用,但月桂烯对雌蛾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 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浸泡的饲料饲喂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和接入不同数量中华甲虫蒲螨到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上,测定两者分别对梢斑螟死亡率以及相应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作用于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100%,致死中浓度为6 584.065菌落/mL。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在取食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后,对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随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菌浓度的升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抑制的作用。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90%,半数致死数量为27.454头。中华甲虫蒲螨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