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浒苔、石莼、豆粕、扇贝边、葡萄糖、贝壳粉、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为原料配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利用酿酒酵母菌菌液和碱性蛋白酶制剂对刺参饲料进行4种不同的处理,得到5组实验用饲料,分别为对照组、发酵组、酶解组、复合组和鲜浒苔组.将上述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92-0.02)g的幼刺参42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幼刺参.结果显示,不同的浒苔型饲料对幼刺参的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脏壁比(R)无显著性影响(P>0.05).复合组和鲜浒苔组SR要显著高于酶解组(P<0.05),而与其他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鲜浒苔组WGR远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复合组和发酵组WGR显著高于酶解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幼刺参的SGR规律与WGR一致.鲜浒苔组FC显著低于对照组、发酵组和酶解组(P<0.05),与复合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摄食饲料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发酵组、复合组和鲜浒苔组淀粉酶(AMS)活力先升高再下降后趋于稳定,而酶解组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酶解组纤维素酶(Cellulase)活力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而其他组呈现波动变化,且均高于初始活力值.随着摄食饲料时间的推移,除酶解组外,其余各组胰蛋白酶(TRY)活力前后时间点变化差异不大,且每个采样点幼刺参TRY活力大小顺序始终是对照组>复合组>鲜浒苔组>发酵组>酶解组.不同浒苔型饲料饲喂的幼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鲜浒苔组ACP活力最大,且与复合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鲜浒苔组和复合组AKP活力显著高于酶解组和对照组(P<0.05),与发酵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组SOD活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发酵组和酶解组(P<0.05),而与对照组和鲜浒苔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幼刺参在摄食先酶解后发酵的饲料后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效果,并可改善自身肠道消化,维持正常免疫.这为解决刺参饲料原料短缺以及浒苔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刺参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肠道组织结构变化为评价指标,通过42 d的养殖实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空白组)中添加20%生物胶为粘合剂制备粘性饲料(粘性饲料对照组),通过添加浒苔干粉(浒苔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中草药(中草药组)3种投入品对浅海筏式网箱养殖刺参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散失率方面,粘性饲料比空白组饲料散失率降低33.42%,添加浒苔干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对饲料散失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长方面,中草药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1.50±1.39)%和(0.82±0.02)%/d,显著高于其他4个实验组;在存活率方面,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粘性饲料对照组。其中,中草药组存活率最高,达到(94.03±2.28)%;在消化酶活性方面,浒苔组、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第10、20、30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1.70±0.05)、(1.60±0.04)、(1.77±0.04)U/mg prot;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蛋白酶活性波动最大,其活性在第10天达到峰值为(1.78±0.09)U/mg prot;空白组、粘性饲料对照组和浒苔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实验周期内中草药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为持续上升,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为(0.14±0.01)μg/g·min;肠道组织结构方面,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肠道黏膜上皮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浒苔组的肌肉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中草药组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肠道组织结构完整,上皮细胞分泌旺盛。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生物胶所制作的粘性饲料可显著降低饲料散失率,添加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可显著提高网箱养殖刺参的成活率,并显著提高刺参个体的消化酶活力和增重率,添加浒苔对刺参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为(6.77±0.01)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分子量分别为35 kDa和400 kDa,进行为期56d的养殖实验,研究低分子壳聚糖(LMWC)和高分子壳聚糖(HMWC)对仿刺参生长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仿刺参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且LMWC能显著促进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刺参体腔细胞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比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LMWC可显著增强刺参体腔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并能提高碱性磷酸酶(AK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HMWC对刺参体腔细胞中AKP和NOS活性均有显著增强作用(P<0.05).研究表明,在刺参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壳聚糖,对其生长和相关免疫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40%的玉米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ried distiller's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DGS0、DDGS10、DDGS20、DDGS30 和DDGS40),饲喂初始体重为(9.69±0.28)g的刺参56 d,研究玉米DDGS作为替代蛋白源对其生长、体成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玉米DDGS添加水平的升高,刺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有下降,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实验组刺参体壁指数、肠道指数、肠长比以及体壁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不受玉米DDGS添加的影响(P>0.05).体腔液中溶菌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其中,DDGS20和DDGS40组显著高于DDGS0和DDGS 10组(P<0.05),DDGS30组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DGS20组达到最大值,其中,DDGS2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DGS40组显著高于DDGS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酚氧化酶的活性随着DDGS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DDGS0组(P<0.05),DDGS40组显著高于DDGS 1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玉米DDGS对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40%的玉米DDGS均不影响刺参的生长和体壁成分,且添加20%-40%的玉米DDGS能提高刺参体腔液中免疫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 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1.35 U/ml,其后显著下降,第60天时显著低于初始值,分别下降27.87%、38.08%、53.43%;其体质量在第60天时为初始体质量的68.08%,呈现负生长;脏壁比逐渐增大,第60天时为0.56,显著高于初始值0.44 (P<0.05)。随着存储营养物质的消耗,刺参体质量损失率增加,存活率下降,存活率与体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着y = ?0.0354x2+0.4354x 99.117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曲线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饥饿时刺参通过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刺参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刺参的健康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10%、20%、30%、40%、50%、60%)的甘薯块根粉与甘薯茎蔓粉,测定了添加2种甘薯饲料成分对刺参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 d实验期间,投喂添加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刺参平均体重随实验时间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添加20%甘薯块根粉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30%组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茎蔓粉的实验组刺参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SGR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20%甘薯块根粉饲料的实验组刺参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添加10%甘薯茎蔓粉饲料的实验组AC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刺参体腔液中的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AT和AKP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当甘薯块根与茎蔓的添加比例分别在30%和20%以下时,可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促进或保证刺参的生长,提高刺参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 g、(7.52±1.25) g、(2.03±0.68) g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 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体长和体重除在150日龄时表现为杂种优势,其他时间均表现为杂种劣势。K(♀)×C(♂)组抗灿烂弧菌病能力最强,杂种优势率为26.21%。  相似文献   

9.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差异(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饲料转化率(FE)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APD最高,为67.28%,与市售1组的APD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海星棘皮可以较好地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可添加到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用作饲料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添加3种微生态制剂及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研究了其在生物絮团形成与水质调节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对水中无机氮含量、悬浮物、细菌总数及幼参生长的影响,为阐明生物絮团在刺参工厂化苗种培育中的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亚硝态氮易于在培育池水体中累积,可高达0.25 mg/L;添加芽孢杆菌后,水中总悬浮物含量和细菌总数均为最高值,且未检测到弧菌和大肠菌群;第20天,仅添加蔗糖组幼参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复合碳源组和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4 g和2.19%/d;而添加蔗糖和芽孢杆菌组增重与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分别为66.60 g和3.01%/d;复合碳源组幼参增重与特定生长率随着玉米淀粉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以蔗糖为碳源,添加芽孢杆菌形成的生物絮团不仅可以改善水体水质和微生态结构,还可以明显促进幼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 并以浒苔为原料投喂体质量(5.26±0.14) 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幼参, 与幼参常用饵料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效果对比。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 浒苔蛋白质含量为15.7%, 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 脂肪含量低(1%),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0.24%); 浒苔中各重金属(无机砷、镉、铅、甲基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以4种海藻为饵料投喂幼参70 d, 各组刺参幼参生长良好, 成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 幼参体质量均显著增长(P<0.05); 各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 摄食率(IR)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带、马尾藻、浒苔、鼠尾藻, 饵料转化率(FE)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浒苔、鼠尾藻、马尾藻3个投喂组刺参幼参特定生长(SGR)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本研究说明, 浒苔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可全部或部分替代鼠尾藻添加到幼参饵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 g、(7.52±1.25) g、(2.03±0.68) g 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 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5.6~27.0℃、盐度31、光照2000lx条件下饲育仿刺参苗种,研究了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3种蛋白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按海藻质量的1‰、2‰、3‰分别添加鱼粉、大豆蛋白与梭子蟹粉。在27个容积为56L的玻璃钢水槽中分别放入一片30cm×40cm的波纹板和200头(0.1g/头)幼参,适量充气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鱼粉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7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75±0.9)mg;大豆蛋白试验组中以1‰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165.0%,平均每头幼参质量日增加(3.25±0.3)mg;梭子蟹粉试验组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20d内质量增加203.5%,平均每头幼参日质量增加(5.17±0.7)mg。3种蛋白源的1‰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鱼粉>蟹粉>大豆蛋白>空白组,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2‰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显著(P<0.05),空白组与添加蛋白源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添加量中,效果依次为:蟹粉>鱼粉>大豆蛋白>空白组,蟹粉与鱼粉和大豆蛋白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组与添加蟹粉试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证明,用梭子蟹粉作蛋白源效果显著好于鱼粉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14.
对2014年3月山东省蓬莱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保苗场患“肠炎病”的刺参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利用氟苯尼考为治疗药品,以脏壁比、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判指标,探讨了3种不同用药方式(口服、药浴、口服+药浴)对刺参保苗期“肠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炎病”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附着能力弱,摄食和活动能力差,解剖后可见肠道内食物不连续,肠腔内有大量黄白色粘液或浓状物质,肠道壁变脆、韧性差且易断裂,显微镜下观察到肠道存在大量细菌;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刺参肠道绒毛膜散乱、粘膜层溃散,结缔组织散乱,且与肌肉层分离较明显.自刺参肠道处分离出优势度最高的细菌In-1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刺参“肠炎病”致病菌,该致病菌主要来源于饲料藻粉.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和gyrB)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株对头孢三嗪、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效果显示,使用氟苯尼考药浴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刺参经药浴治疗后增重率达(24.23±0.41)%,特定生长率达(0.77±0.01)%/d.本研究可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刺参育苗期常见流行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欢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3):40-40
刺参育苗期常见的流行病有幼体浮游期疾病:烂胃、烂边和延迟变态;稚参附着期疾病:化板病和脱板病。  相似文献   

16.
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生长的大好季节,将刺参和日本对虾混养,在7月份放养虾苗,严格控制养殖池内的杂鱼虾等,就可大大提高日本对虾和刺参的成活率,利用此二者在饵料和空间的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营养成分测定及投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试验观察。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浒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安全藻类食品。另外,分别以浒苔、海泥、浒苔∶海泥(质量比3∶7)、配合饵料∶海泥(质量比3∶7)4种饲料投喂刺参30 d。试验结果:浒苔∶海泥(3∶7)组既有最好的增重率,也有良好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配合饵料∶海泥(3∶7)组次之;而单独投喂浒苔组或海泥组则表现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浒苔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可替代马尾藻、鼠尾藻、海带等作为一种优质的刺参养殖用饵料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