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凌河流域属辽西低山丘陵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大凌河流域面积为23 263 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9%,平原区占11%。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大凌河流域辽宁省境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78 m3,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生态治理方案采取分区治理。治理范围为大凌河干流河道全长522 km,涉及葫芦岛、朝阳、锦州、盘锦等4个市的11个县(市、区)。治理措施分别为退田还河封育治理;生态林建设;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疏浚;管护路等。  相似文献   

2.
永定河上游乌盟重点治理区第一、二期工程从1983年开始启动,共完成68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702.33km2。治理区群众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基本农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均产粮由1982年的不足300kg增加到500多kg,纯收入由治理前的一二百元提高到上千元,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翻了近两番,使大部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朝阳县属于大凌河流域重点治理区。辽宁省全面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政策后,面临的新课题是如何安排资金与劳力问题。朝阳县“四荒”资源十分丰富,待治理面积较大。只有正确处理好拍卖“四荒”与“十放八包”的关系、发展林业和发展牧业的关系、拍卖大户与普通群众的利益关系、统一规划和分户治理的关系、合理确定底价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关系、集中治理与分户治理的关系,才能促进流域快速治理。农民购买“四荒”使用权后,迅速掀起了治理热潮,加快了“四荒”开发治理的步伐,首先体现在资金投入资金和活的劳动上再分配。其次反映在管理上自觉维护,互惠互利。  相似文献   

4.
锦州市大凌河流域200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典型流域是义县砬子山小流域,属石质山区。其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匮乏。资源优势是气象条件优越,雨热同步,光照充足,适宜发展农林果业。其治理路线是立足于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以水土保持为主线综合开发;以发展果业为手段专项延伸,近靠林木、粮食增收,远靠果、林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服务于“三农”,实现三大效益并举。具体措施是:依据自然特点,分成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及经济开发3个区域,采取3种治理方案。5 a后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蓄水效率为73.83%,保土效率为81.79%。依据GB/T15774-1995国标计算,产投比为6.92:1,回收年限为1.5 a。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水土保持》1993,(5):11-13,19
辽宁省柳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1034.78km~2,部分地区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0000t/km~2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上游群众生活贫困,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使柳河成为地上悬河,洪水灾害频繁。该流域自1983年被列入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后,十年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面积579.87km~2,累计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9%。经过重点治理,流域输沙量减少87%,森林覆盖率由17.4%提高到34.6%,粮食总产量提高2.5倍,人均收入增加4.57倍,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组织大面积的综合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八片重点治理的深远意义 第一,它是一项跨世纪的改造大自然的宏伟工程。多年来,我国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一直没有得到控制。解放以后,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水土保持活动,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上多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滥砍滥伐滥垦现象严重,造成一些地方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1982年召开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设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并制定了“防治并重,  相似文献   

8.
建平县属大凌河流域北部重点治理区,经过几十年的小流域治理,治理程度达到83.11%。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程度减轻。其治理成果曾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三北地区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03年列入三期工程。但近年来,人工沙棘林出现大面积死亡,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病虫危害相对严重。同时面临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的新情况,必须研究劳力再分配问题。三期工程治理必须研究吸取前两期的治理经验教训,实施生态修复战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劳力再分配。以生态修复为着眼点,以“四荒”治理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民承包、购买开发“四荒’,以逐步形成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凌源市在大凌河中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过程中 ,以符合凌源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松槐带帽 ,果牧拦腰 ,两田穿靴 ,一龙坐底”的“金字塔”模式为蓝本 ,对小流域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 ,经过 5年连续奋战 ,使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 64 6%降到 15 5 %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 3 40 6t/km2 降到 65 2t/km2 ,农、林、牧、果占地比例由 1∶0 87∶0 12∶0变为 1∶2 69∶0 2 6∶0 3 5 ,森林覆盖率由 2 2 4%提高到 46 6% ,林、草覆盖度由 2 2 6%提高到 60 9% ,农业收入增加 162 4 2万元 ,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而且显著增强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介绍了基本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三川河流域自1983年列入全国八大重点治理区后,至1992年底止,10年新增治理面积1129km~2,流域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7.6%。采用水文法与水保法分析该流域重点治理以来的减沙效益,前者的分析结果是,重点治理期间的年均输沙量较重点治理前减少59.03%,每毫米汛期降雨所产生的输沙量分别比1957~1972年、1957~1982年减少61.30%和52.23%;后者的分析结果是年均输沙量分别比1957~1972年、1957~1982年减少44.26%和55.18%。考虑到降雨变化对水文法分析产沙的影响,故10年重点治理期间较重点治理前多年平均输沙量年均减少约为50.0%。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3,(9):18-20
<正> 山西省岚县属汾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其中汾河流域面积113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4%,水土流失面积占岚县汾河流域面积的74.2%,年侵蚀总量596.4万t,占全县侵蚀总量的89.4%。严重的水土流失,落后的自然经济观念,低层次的平面垦殖,形成历史性的生态、经济、社会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在推行农村大包干形势下,应运而生于80年代初的户包小流域治理,给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涉及10个县(市),1998年以来,项目区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5 597hm2,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农村经济,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作用。项目实施中,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政策驱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氛围,5年来共吸引群众投劳折资和社会投资46 375万元,是国家补助资金4 500万元的10.3倍。  相似文献   

13.
鲁家街流域属半山丘陵黑黄土区,侵蚀沟发育迅速。据调查分析,地形,土壤是该流域侵蚀沟发育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坡长,抗剪强度的力学分析,计算出该流域临界坡长为25m ̄150m;土体临界高度为4m ̄5m,为流域综合防治措施了宝贵的资料。鲁家街流域通过对侵蚀沟的治理开发,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侵蚀沟的发育,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促进了水土保持产业化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临朐县地处山东省沂蒙山区,总面积1833km~2,属山区农业大县,共辖22处乡(镇),973个行政村,86万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朐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临朐山地资源的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把山区开发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快了开发治理山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浅谈流域治理的社会开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社会开发理论及其发展观 ,对本质为水土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活动的社会开发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流域治理是水土流失地区重要的开发形式 ,具有区域的特殊社会开发性 ,且这种开发性对于制定流域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在新的治理开发观指导下 ,流域治理活动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终建立起高效综合的农业生态经济体系 ,实现区域稳定持久的社会开发 ,而建立治理风险保障制度体系对于治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流域治理成果的评价指标也应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流域治理的社会开发观 ,需要复合型的水保专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凌河流域在199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治理区后,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治理理念,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多年来,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近5亿元,投入人工6万个工日,动用土石方1.6亿m3,对200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近2 000 km2。治理后,项目区年蓄水量达16 231.79万m3,年保土量达759.7万t,林草覆被率由16.3%提高到58.9%,区域经济由传统的以粮为主的种植业向林业、果业、畜牧业、工副业等多元化发展,生态产业型农业已具规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1993,(6):13-16,40
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三川河流域,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9km~2,累计治理度达到57.6%,平均治理速度4.1%,其中第一期71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度达73.4%,年均治理速度5.6%。通过重点治理,全流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1hm~2,人均经济林0.055hm~2,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7.8%的速率递增,98.7%的贫困户脱贫,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较治理前减少50%以上,治理成效显著。并在实施治理中创造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经验。  相似文献   

18.
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属老、边、穷、山区,1997年被列入“长治”重点治理项目区。该区依托“长治”基建水保项目和国债水保项目,先后治理了白花溪、新拱桥河、司城河、自库河等17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 km2,涌现了白花溪小流域的观音堂、司城河小流域的柏梓山、自库河小流域的七星寨等水保示范基地15处。该区探索的治理机制的“五抓”、治理方法的“五结合”、建后管理的“五模式”,实现了“五化”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皇甫川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支流,也是黄河主要粗沙产区之一。1983年皇甫川流域列为全国重点治理区后,准格尔旗开展治理的一期工程开展38条小流域,通过十年综合治理,累计保存治理面积750.7km2,治理程度达73.8%;人均产粮由326kg提高到526kg,人均收入由116元提高到557元;总产值由1982年的1361.1万元增加到6385万元;土地生产率由每平方公里1.71万元提高到7.75万元;可增加环境容量6.3人/km2据测算,重点治理区的蓄水效益达73%,减沙率为70.6%。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赣江流域自 1998年列入国家八片二期二阶段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范围。经过 3年多的实施 ,10个重点治理县 (市 )开展重点治理小流域 96条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36 95km2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主要做法及体会是 :从充实机构队伍入手 ,重视重点治理前期工作 ,加强宣传 ,落实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 ,突出综合治理 ,强化监督执法 ,抓科技推广 ,抓督促指导 ,严格项目管理 ,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投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