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4株海洋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湛江特呈岛、东海岛及水产品市场采集海泥、红树叶、花、果、土壤、带鱼、章鱼、鱿鱼等样品,用于海洋红酵母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性观察及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作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从样品分离菌中鉴定出4株海洋红酵母,分别是胶红酵母ZJZ1、胶红酵母ZJD2、粘红酵母ZJN5和红酵母ZJH8;4株红酵母均产生类胡萝卜素、粗多糖、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胶红酵母ZJD2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55.86 μg/g;胶红酵母ZJZ1产生的蛋白酶和维生素B6含量最高,为188.96 U/mL和1.14 μg/mL;粘红酵母ZJN5产生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最高,为9.89 μg/mL和6.65 μg/mL;红酵母ZJH8产生的粗多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含量最高,为14.696 μg/mL、99.271 U/mL和1.913 U/mL。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高产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野生型菌株,以采自北极地区的176株细菌为材料,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法和气相色谱两种方法筛选出4株疑似产EPA的细菌,并通过气质联用进一步确认其产物为EPA。其中编号6-42的菌株EPA占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最高(4.9%),经16S r DNA进化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并命名为S.baltica 6-42。通过研究温度和浅蓝菌素等培养条件对其EPA含量的影响,发现加入3μg/m L的浅蓝菌素后,0℃静置培养其EPA的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和单位干菌含量最高,分别为11.5%和6.7mg/g,10℃振荡培养其单位体积培养液EPA含量最高为3.6mg/L。  相似文献   

3.
从腐烂的木薯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菌株ITBB FC2,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属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用2%生木薯粉培养基摇瓶,37 ℃,200 r/min培养3 d后,发酵液葡萄糖含量为970 mg/L,生淀粉酶活力为495.04 U/mL。采用固体产酶培养基(麸皮 ∶ 水=1 ∶ 1)培养,所得酶活力为6 330 U/g。酶反应最适pH为4.0~5.0。Ca2+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生油中亚油酸(LA,C18:2Δ9,12)含量很高,为了研究花生Δ12脂肪酸脱氢酶(Δ12 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花生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AhFAD2B的cDNA,连接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转化酿酒酵母K601,得到工程菌Kp4AFAD2B。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在酵母K601中表达,并使菌株产生了两种新的脂肪酸即棕榈二烯酸(C16∶2Δ9,12)和亚油酸(C18∶2Δ9,12),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1%和9.2%,棕榈油酸(C16∶1Δ9)和油酸(C18∶1Δ9)含量与对照相比相应地下降,证明该基因编码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除能作用于C18∶1Δ9,还具有催化16碳的C16∶1Δ9底物在Δ12位脱氢生成C16∶2Δ9,12的功能,但在两种底物之间可能更偏爱C18∶1Δ9。  相似文献   

5.
5株海洋酵母的鉴定及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洋浦近海分离到5株海洋酵母,利用生理生化结合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解脂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红酵母(Rhodotorula sp.)、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耐盐性分析表明,在NaCl浓度为3%时,5株酵母的生长均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芭蕉植株(Musa basjoo Siebold)上附着的微生物菌群,并从中分离选育乳酸菌菌株,扩大植物源乳酸菌菌种库,为今后的青贮饲料发酵业和食品发酵工业等提供植物源乳酸菌,运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好氧细菌、霉菌、酵母、芽孢杆菌等进行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疑似乳酸菌的菌株,对疑似乳酸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生长速率测定试验和产酸速率测定试验,以此来鉴定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属的分类;利用其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样品中均含有好氧细菌(6.5~8.0 log cfu/g FM)、霉菌(6.0~7.7 log cfu/g FM)、酵母(2.0~3.3 log cfu/g FM)、芽孢杆菌(2.0~4.4 log cfu/g FM)及乳酸菌(6.5~7.5 log cfu/g FM);在芭蕉植株上共筛选出34株疑似乳酸菌菌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菌株均符合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其中有4株菌株抑菌效果较好,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以玉米浆作为主要氮源,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多株色素产生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观察、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有2株为红酵母。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中真菌种群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以孟加拉红(DRBC)和18%的甘油琼脂(DG18)两种培养基对60个普洱茶样品中的真菌种群进行了分离,种群分离结果显示:样品中真菌种群数量变化值范围为1.6×103~1.16×105cfu/g;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分离到的71株真菌做了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真菌分别属于19个属,40个种,主要是曲霉属13种,青霉属7种,其他属20种。数量上占优势的真菌种群是酵母和曲霉属的不同种。这些真菌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刘志航  袁忠林  罗兰 《玉米科学》2015,23(2):147-151
通过平板稀释法对来自青岛不同地区的海洋样品进行分离,共得到18株海洋放线菌。采用浸虫法测定海洋放线菌发酵液对玉米螟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筛选得到2株活性较高的菌株YC3和SLR3,其48 h发酵液对玉米螟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21%和81.04%。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性状将活性菌株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18℃条件下,利用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根据透明圈和滤纸降解情况筛选菌株,最终通过酶活分析和秸秆降解率确定目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离筛选高效低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小兴安岭山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C1,15 d内对秸秆的降解能力达55.6%,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分别为18.4 U/mL和54.3 U/mL,初步鉴定菌株C1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解钾菌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钾菌。从钾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初筛和解钾菌筛选培养基复筛得到可培养物89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可溶性钾含量在70μg/m L以上的菌株有6株,其中菌株JT-K21、JT-K11和JT-K18的解钾率为80%以上。JT-K21培养液的可溶性钾含量高达132.68μg/m L,解钾率达到221.1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JT-K2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不同碳氮源试验表明:JT-K21对蔗糖和硫酸铵的吸收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K21液体发酵菌体浓度最大培养组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5 g/L);JT-K21液体发酵解钾活性最佳时,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3 g/L)。  相似文献   

12.
从4种芭蕉属植物的10个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Sherlock MI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脂肪酸鉴定,分析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含量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威廉斯香蕉内生细菌含量最高,达8.809×108 cfu/g,而芭蕉和红花蕉含菌量最低,分别为2.022×105cfu/g和2.171×105cfu/g。在同一种类的不同器官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共分离得到64株内生细菌,可鉴定的菌株有23株,划分为14个种群,隶属于11个属,数量最多、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内生细菌为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克雷白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赫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huttiensis)。根据这14种内生细菌的分布情况显示,不同种内生细菌在种群数量分布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温度低、耐酒性差、乙醇产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耐高温、高浓度酒精酵母的选育与耐受性能初步鉴定研究.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从22个样品中经分离得到S11、S12、S15、S17 4株在40℃均能较好生长的耐高温酵母菌:对S15、S17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育种,获得1株编号为S132的耐受性优良酒精酵母.与对照丹宝利耐高温酵母相比,S132耐受40℃高温和16%(v,v)乙醇的能力分别高出20.9%和15%,是一株良好的高耐受性酒精酵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良磷脂脂肪酸法分析水稻植物自身磷脂脂肪酸和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性。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其内生微生物共有磷脂脂肪酸有直链磷脂脂肪酸20∶0、12∶0、16∶0、18∶0和支链磷脂脂肪酸如18∶3ω6с(6,9,12)、19∶0 CYCLOω8с、15∶1ω6с等,且在水稻中含量均低于30μg/g,在内生微生物中的含量高于30μg/g。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主要为支链磷脂脂肪酸,共有22种如i20∶0、20∶1ω9с、12∶0 3OH等,含量差异很大,为0.91~11 481.25μg/g。对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对应分析CA得到,遗传距离近的水稻品种其对应距离也近,CA载荷图显示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对应距离小于姨2的为多元分布,即该磷脂脂肪酸分布在多个水稻品种中;大于姨2的为单一分布,即仅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分布,表明水稻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分布与水稻品种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Florisil固相萃取法联用气相色谱测定油脂中sn-2位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与气相色谱分析相配套的高效前处理方法,以测定不同物种来源的油脂中sn-2位(β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考察了Florisil固相萃取柱对经sn-1,3专一性脂肪酶水解后的油脂各产物的分离富集能力,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lorisil固相萃取柱能有效地将sn-2单甘脂从油脂水解产物中分离;同时发现Florisil固相萃取可以实现油脂水解产物中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单甘脂及游离脂肪酸的依次分离。5种不同来源的油脂(植物油、藻油、微生物油脂、鱼油和海豹油脂),水解后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萃取,联用气相色谱测定sn-2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植物油、藻油和海豹油中sn-2位主要为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sn-2位中C18∶1,C18∶2和C18∶3约占95%;藻油sn-2位中C16∶1,C18∶1和C18∶2约占50%;海豹油sn-2位中C16∶1,C18∶1和C18∶2约占67%),菌油和鱼油中sn-2位多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油sn-2位中C20∶4约占37%;鱼油sn-2位中C20∶5,C22∶5和C22∶6约占40%)。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从工业化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了豆渣的高效水解技术、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培养工艺。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纤维素酶和普鲁兰酶水解豆渣,以葡萄糖为标准测量水解后料液中糖含量,得出水解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5℃,料液比为1∶24,先用普鲁兰酶水解,调至pH5.0,再用纤维素酶水解,调至pH5.5,普鲁兰酶3 h,纤维素酶1 h,时间比为3∶1,加酶总量为3%,普鲁兰酶∶纤维素酶为3∶1。用此条件对豆渣进行水解得到水解液,料液中含糖量最高位为160.7 mg·kg~(-1)。用含量为35%的水解液去培养抗性菌株,筛选的抗性菌株C发酵效果较好,酵母含量达18.49 g·L~(-1)。  相似文献   

18.
纳塔生产中污染真菌的分离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塔生产中真菌污染现象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从纳塔工厂的受污染发酵液、原料椰子水及环境中分离到58株酵母、17株霉菌。研究显示,产膜醭酵母,如假丝酵母(Candidaspp.)、毕赤酵母(Pichiaspp.)是引起污染的主要真菌,它们主要来源于大量带菌的原料椰子水,由于椰子水的不恰当处理而散布到环境中。向发酵液中添加2~3g/L脱氢醋酸钠或1.5~2g/L尼泊金丁酯,可以较好地抑制产膜醭酵母而不影响木醋杆菌的生长和纳塔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海洋微生物的可培养性,采用海水需求实验分离海洋细菌的方法,分离出9株严格依赖海水生长的细菌。通过16S r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菌株HB10001(=CGMCC 1.10781T)与Spongiibacter tropicus DSM19543T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6.3%,其(G+C)含量为66.7 mol%;菌株HB10303与Paenibacillus. agaridevorans DSM1355T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4%,其(G+C)含量为45.5 mol%。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引起海南省白沙农场中粒种咖啡成株叶片呈砖红色枯萎症状的一种未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分离得到菌株21BS02-1和21BS02-2。将分离菌株接种到叶片并观察症状,发现菌株21BS02-1的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通过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发病症状也与初始病原菌症状一致,由此确定菌株21BS02-1即为致病菌。菌株21BS02-1的菌落主要呈白色,毡状,菌丝致密,菌落中央呈玫瑰色;其菌丝体细长,部分菌丝为有隔菌丝;大型分生孢子两端稍弯曲,形状似镰刀,其大小为(56.26~175.76)μm × (12.93~19.78)μm,有3~7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较少,呈椭圆形,0~1个分隔;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进一步对菌株21BS02-1的ITSβ-tubulinTEF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搜索表明,其ITSβ-tubulinTEF序列与Fusarium lateritium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56%(MN686293)、100%(KJ00154)、99.68%(KF918550)。3个单基因聚类树均一致,表明菌株21BS02-1属于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致病菌21BS02-1最适合的培养基为OMA和CMA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时的利用率最高;牛肉浸膏为致病菌最适生长的氮源;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pH在7~9范围内最适合该致病菌生长。本研究是砖红镰刀菌(F. lateritium)侵染中粒种咖啡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