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业科技化水平,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尽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通过农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的能力仍略显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在此情况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得以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将从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入手,并就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适配"和"助推"作用。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面对新时期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做出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重庆原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生产研究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畜牧业、绿色饮食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企业着力打造万亩生态现代产业园,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工业动作的模式打造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存在政府主导型、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主导型、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型和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NGO)主导型4种典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总结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从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素两方面进行了模式创新,并从社会力量协同、技术成果传递、推广要素结合和推广人员奖励4方面进行了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以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结构不均衡,我国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差、带动力量薄弱,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竞争力也较弱,农业产业化制度不完善等。本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旨在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8,(6):107-110
农业科研人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而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从农业技术推广概念和农业推广理论入手,对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历程、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与现状、模式进行了回顾总结,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在于科技,农业科研单位是承担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多年来开展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经验模式及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典型案例、剖析存在问题,研究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经验、新模式,为创新我国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农业科研创新与推广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今很多国家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在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研创新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工作中,应抓住机遇,将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引入其中,并广泛应用,以突破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中的瓶颈,使我国农业科研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9.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阐述了北京市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包括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中高级职称聘任比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探索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模式,把农业科研单位纳入农技推广工作的主战场,既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和技术升级的需要,也是农业科研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分析总结了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整合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应借鉴外国经验,探索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一体化体制的创新思路。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兴利除弊,推动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模式的革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农业科研开发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挥农业“科、教、推”系统的强大功能,使其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合理配置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利于农村的稳定、利于农业的发展、利于新农村建设、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因此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农业产业一体化、农民组织化是农业市场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农业是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的农户为基础的,在农业国际化不断深化、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农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顺利实现,是一个必须不断总结与探索的重大问题。国外农业市场经济的丰富实践和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初步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借此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是一项战略性举措。本在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对发展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宏观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张睿 《甘肃农业》2014,(24):33-34
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新一轮整合是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基础之上,如何让农业科研单位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如何坚持对涉及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广泛参与,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方参与体制、模式,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经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研单位开展科研推广工作为研究基础,调研分析了科研单位开展科研推广工作成功实践与作法,明确了科研单位在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出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经验、新模式。为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下的农业科研单位发挥推广主体作用提供决策参考,提出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科研单位在当前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必须重新整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同时,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以服务首都、富裕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应急保障、在宜居城市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针对北京市郊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绿色农业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思想,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对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使我国绿色农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岳子存 《甘肃农业》2001,(11):4-5,34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产业组织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起步和发展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产业组织必将迅速发育和创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问题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应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20.
依据当前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该文介绍了当下我国地方(市、县级)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基层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者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农业行政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