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型肥料是指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下其营养功能得到增强的肥料。当前新型肥料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常规)肥料再加工,使其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二是通过开发新资源,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开发肥料新类型、新产品。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其新功能和新特性将新型肥料暂且划分为:缓释肥料、增值肥料、功能性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对发展新型肥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国内新型肥料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传统肥料(常规肥料)的再加工,使之具有某些新的特性和功能;另一个是利用我国的原材料,生产出一些新的肥料品种。前者种类较多,大致可归纳为四类,即缓控释肥料、功能性(多功能)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菌剂),也有把生物有机肥列为一类的。这些新型肥料也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例如目前公认的新型肥料之一的缓控释肥在世界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研发包膜碳铵。又如全水溶性肥料作为叶面肥施用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因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了解当前北京市场新型肥料销售现状以及应用效果,对京郊新型肥料市场销售及肥料质量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及取样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场上销售的新型肥料品种主要包括氨基酸类肥料、腐殖酸类肥料、海藻类肥料、微生物(复合微生物)类肥料、有机水溶肥等;新型肥料销售价格普遍较高,平均销售价格是26 590元/t,是普通肥料价格的10~20倍;新型肥料质量状况普遍不高,氨基酸类肥料合格率为40%、腐殖酸类肥料合格率为70%,微生物菌剂合格率为57%。因此农业部门应做好政策规范,加强质量检测,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工作,促进北京新型肥料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贾然然 《中国农资》2014,(44):13-14
<正>11月7日,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一届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新型肥料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召开。新型肥料高峰论坛上,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管樊明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留生、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文胜等与会专家对新型肥料标准化发展方向、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新研究进展、肥料增值技术以及功能性肥料未来发展等课题进行热烈探讨。与会专家认为,为保证新型肥料市场的有序发展,业内人士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好企业之间的纽带关系;二是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合作、信息交流,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世界竞争力,共促新型肥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各种新型肥料如缓释肥、生态肥、水溶性肥、螯合肥等不断上市。肥料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肥料行业已从单纯的功能性向经济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如何来审视、认识、推广这些新型高价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在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高效农业方兴未艾之际。肥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中央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农产品数量、质量双安全。为保护生态红线,不仅要加速创新农化产品,更要做好农化服务。化肥企业在维护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质量方面责任重大,但目前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和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速我国肥料结构调整,促进土壤生态用肥,努力发展新型功能性肥料。功能肥料应体现肥料与土壤的和谐功能性肥料是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关键和重点。传统肥料关注的是提供作物的养分,新型肥  相似文献   

7.
<正>1月5日,由甘肃农业大学、中国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和北京中农侬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西安易补肥料有限公司、陕西西音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西北新型肥料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甘肃农业大学韩建民院长、张虎教授,陕西杨凌有机农业推广中心专家组组长陈波,中国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理事长肖艳博士,中国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副理事长、广州聚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思健,  相似文献   

8.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物资之一。当今肥料市场上,除了常规的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化肥外,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新型肥料。如何看待新型肥料,正确认识新型肥料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维护肥料市场的正常秩序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新型肥料应如何选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专家认为,惟一的依据是该产品是否取得了农业部门的肥料登记证。2000年农业部出台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除办法中规定的免于登记的产品外,凡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宣传的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肥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依靠进口到供需自给有余,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大更新浪潮,使得我国肥料行业步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的肥料高浓度化,比较典型的代表高浓度尿素取代了低浓度碳铵。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肥料复混化,典型代表是磷肥、复合肥、磷酸二铵取代了普钙。第三次是始于2005年至今,新型肥料发展高潮,典型代表是商品有机肥、缓释/控释肥项目的建设和施用推广。尤其是近两年来,新型肥料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师容 《中国农资》2014,(13):23-23
<正>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航化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5月21-23日在深圳召开,是国内新型肥料研究及推广的顶级盛会。此研讨会的议题丰富,包括新型肥料材料创新与技术发展、缓控释肥料技术创新与发展、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  相似文献   

12.
氮肥控释的机理与应用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叙述了一些新型控释肥料的主要品种及其养分控释机理,并对各类肥料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评述。分析了控释肥料的现状,提出了控释肥料今后发展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38-40
<正>当前,虽然新型肥料总产能仍仅占我国肥料总产能的5%左右,销售额占我国肥料总销售额的7%左右,但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新型肥料以其高效、稳定、环保等性能特点,异军突起,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形成肥料行业的新增长点。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型肥料总产能达到1600万~1700万吨,总产值约为649亿  相似文献   

14.
张高科 《中国农资》2014,(28):23-23
<正>7月12-13日,由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主办的第三届功能性肥料产业发展论坛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秘书长张小彪、台湾味丹集团副总经理陈鸿谟、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等嘉宾做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业内人士与会。会上,张小彪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使用量居世界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13,(11):3
<正>本报讯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23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2012年新型肥料总产值约为649亿元,同比增长27.0%;销售额605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新型肥料销售额仅占我国肥料总销售额的7%左右。2012年,新型肥料总产能约1600-1700万吨,其中微生物肥料和缓控释肥料产能分别为930和350万吨,占  相似文献   

16.
崔孝营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55-57,60
为应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低下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无污染、资源丰富的肥料替代品,即为新型肥料。新型肥料如缓控释肥等,正逐步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努力发展新型肥料事业,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缓/控释肥料是肥料产业的一次新的革命,是低碳经济的新型增值肥料。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主要种类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肥料是为了解决肥料生产、施用等过程出现的新问题而在原料种类、养分结构、功效、施用方法、养分释放方式和周期、适用对象、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采用新理念、新技术的区别于现实常态中大量存在和使用的肥料的一个概念。新型肥料应该是对长期施肥惯性的校准、补充,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以发展新型肥料首先应该反思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缓释肥、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态肥、多肽尿素等新型肥料成了我国化肥市场的一个个亮点,也成了经销商和农民的新宠,我国新型肥料产业无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期,新型肥料企业在崛起,传统肥料企业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并通过发展新型肥料不断提升,实现超越发展。为探讨已然成为市场新宠的新型肥料产业化如何健康发展,在研发和推广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从行业专家、生产企业和市场流通三个方面.采访多住业内人士对产业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低碳农业背景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少化肥的施用已然成为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目标.我国应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以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在改善传统施肥技术的基础上,施用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长效肥料、微生物肥料),实施施肥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农业施肥技术、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以及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均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