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秦岭火地塘林区7个森林类型,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17个反映森林类型特征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根据等间距法,将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秦岭7个主要森林类型即铁杉天然次生林、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红桦天然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分别为0.98,0.90,0.78,0.56,0.39,0.35,0.01,近自然度等级分别为1,1,2,3,4,4,5,铁杉和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处于近自然状态,其他林分分别处于半自然、远天然、近人工和人工状态,近自然度顺序表现为顶极群落森林>演替过渡群落森林>先锋群落森林>乡土树种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评价结果与该区森林天然性程度相吻合,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近自然度,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
德国巴伐利亚的近自然林业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德国巴伐利亚州及周边地区11个林业经营实体的森林演替、生长现状、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的介绍与分析, 从一个侧面直观地反映了德国的近自然林业实践, 提出了立足我国天然次生林资源丰富的国情, 积极推广乡土树种、谨慎使用引进树种、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探索中国近自然林业经营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山市生态风景林为研究对象,从22个林地特征指标中筛选出20个敏感性指标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自然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林分的自然度较高的是天然林,其次是经过改造的林分,较低的是人工纯林;中山市生态风景林中不存在近天然(自然度值0.8~1.0)的林分,只有半天然林(自然度值0.6~0.8)、远天然林(自然度值0.4~0.6)、近人工林(自然度值0.2~0.4)和人工林(自然度值0~0.2)这4类林分。在今后的林分经营中,应根据不同的林分自然度制定不同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简述了近自然育林理念和流域经营概念,介绍了森林近自然流域经营的关键技术,如:种源选择、容器苗覆盖式造林、天然次生林转化等森林抚育措施,并强调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性。为森林近自然流域经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为目标,对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技术关键点——间伐木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选取林木的自由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健康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和目的树种特性指数等6个指标,结合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间伐指数"计算模型对该林分的间伐木被伐几率进行排序,以确定最后的间伐木。本文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天然次生林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抚育间伐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o A坐标排序轴前2轴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94.79%;排序图显示,松栎混交林与阔杂林较接近,阔杂林与栎类纯林较接近,而栎类纯林与油松纯林较接近。将研究区油松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栎类纯林4个30年生的中龄林分近自然状态分别划分为人工、天然、近天然和半天然,对各林分类型从林木竞争、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下更新能力和地表根系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近自然林森林经营策略。林分近自然状态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近自然林业方法,在天然次生林中进行中低产林改造,能促进改善森林结构、调整树种组成、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植物基因库、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近自然改造对马占相思人工林群落向热带天然林群落结构演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试验对采取了近自然改造措施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的群落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能促进满足一定条件的马占相思人工林在2年的时间内转型为符合热带天然林标准的林分。其中,林分改造前林下天然更新乡土树种幼苗幼树密度是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对马占相思林而言,该研究初步获得的该指标阈值为3400株/hm2;⑵林分在转型过程中仍然保持自然正向演替,采伐等人工干预措施对林下天然更新乡土林木冠幅造成的损伤对林分的演替方向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存在大量天然次生林等实际情况,根据现有森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南方集体林区培育生产力更高和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的技术和方法,以助推我国森林资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崇州林场不同林分近自然度分析与经营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是恢复生态学最成功的实践,讨论"近自然度"通常是用一定程度受到人为影响的现实状态与认为的自然理想状态之间的对比来实现的.选取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崇州国营林场为示范地,采用郁闭度、胸径级、实生幼树株数、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群落顶极适应值为参数对林场不同林分的近自然度进行分析.其近自然度水平为顶极天然林>演替天然林>人工乡土树种幼林>人工外来树种幼林>人工外来树种成林.并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制定了封禁、封调、封改、封造4项经营技术模式,以期模拟恒续林的最优结构和功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本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示范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确了解现实森林在演替过程中的自然状态和受到干扰的程度,准确评价现实森林与目标植被的差别,对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有关森林自然度评价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森林自然度的内涵、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讨论了这些评价研究工作中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近自然林业经营与阔叶化的内在联系着手,根据淳安县森林植被调查睛况,综合原生植被、地类,土壤和立地质量四大因子的差异为设计依据,以地带性顶级群落及进展演替中期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目标林分,选择或培育现有立地条件下自然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设计了24个近自然阔叶化树种配置模式,其中:营造型5个,补植型4个,改造型4个,定向封育型5个,封禁型6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山湾子林场基本矮林的林分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借鉴适合天然次生林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山湾子林场基本矮林进行经营改造。设计近自然经营和传统经营2种经营方法的对比,通过对不同方法经营的林分胸径、蓄积和土壤化学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近自然方法经营的林分胸径平均提高了20%,蓄积平均提高了46%,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近自然经营使森林结构更加合理,森林价值大幅提升,最终使林分发展成为高质量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运用等间距法将城市森林自然度综合指数分为5个等级,基于森林自然度对石家庄市5个行政区以及周边接壤区县森林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5个行政区和井陉矿区的自然度等级为5,评价结果为人工森林群落;正定县、栾城县、藁城市的自然度等级为4,评价结果为半人工森林群落;鹿泉市的自然度等级为3,评价结果为远天然森林群落;井陉县的自然度等级为2,评价结果为半天然森林群落;石家庄市森林状况自然度等级总体偏低。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森林遭受人为的或自然的反复破坏,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定时期的植物演替,从新恢复起来的森林。据我们调查,河南现有的天然林均属于天然次生林类。因此研究河南次生林的现状和抚育改造技术,提高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林木质量,对实现我省林业现代化和农林业产值翻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两类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按生态恢复所经历的时间,把群落年龄归为A1、A2、A3和A4四个阶段。通过对两种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1)自然演替状态下,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A1~A3阶段的灌木层多样性大于A4阶段。A1和A4阶段,草本层的多样性明显比A2~A3阶段大;A1~A3阶段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A3阶段人工林群落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2)A1阶段天然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人工林,随着演替的进行两者逐渐趋于一致;A1阶段天然次生林草本层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林,从A2阶段开始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反而超过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6,(5):86-92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是兰州市天然的生态屏障,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小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强弱均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长与经营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德国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提出了山杨白桦林和灌木林等天然次生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以期加速天然次生林近自然化经营进程,最终把低质、低效、低产的次生林培育为林分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以及健康、功能多样的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两类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按生态恢复所经历的时间,把群落年龄归为A1、A2、A3和A4四个阶段。通过对两种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α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1)自然演替状态下,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A1~A3阶段的灌木层多样性大于A4阶段。A1和A4阶段,草本层的多样性明显比A2~A3阶段大;A1~A3阶段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A3阶段人工林群落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2)A1阶段天然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于人工林,随着演替的进行两者逐渐趋于一致;A1阶段天然次生林草本层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林,从A2阶段开始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反而超过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