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成过熟纯林具有林分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综合效益低下等弊端。可通过渐伐、群团状皆伐、带状皆伐,人工补植珍贵树种等方法将其改造培育为近自然林。  相似文献   

2.
近自然林业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林业经营理论,在增加林业收益、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地选育树种,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加大目标树种培育力度,逐步优化近自然林的树木、植被结构,尊重生态环境现状,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促进人造林、次生林向自然林的逐步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缺点,提出了接续林培育目标和培育技术,并指出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最终将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缺点 ,提出了接续林培育目标和培育技术 ,并指出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 ,最终将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了西安市林业建设中应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必要性。对西安市周边风景片林近自然林营造模式,秦岭北麓浅山区灌木林地近自然化改造模式和秦岭北麓油松、落叶松高密度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改造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因过量采伐、更新滞后等原因,导致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后应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合理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用乡土珍贵建群树种适地适树进行全面人工更新,按照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和培育目标将现有林诱导形成红松、珍贵阔叶异龄复层混交林,将对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顶级群落和提高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退化林的基本内涵是森林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出现逆向改变。国内外研究表明,过度采伐和外来树种干扰是引发森林退化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而干旱是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退化林修复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修复方式选择、乡土树种选育和土壤微生物利用等方面。自然恢复过程高度可变,人工辅助成本较高且效果良莠不齐,在景观水平上可将2种策略互补使用,以提高修复效果,降低实施成本;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有更好的立地适应性且生态风险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应采取自然修复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综合修复措施;土壤微生物在增强土壤养分循环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固氮微生物是最主要的成员,土壤真菌能够辅助细菌更好地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土壤微生物可以有效促进退化林分的恢复。我国森林退化现状与世界各地森林退化情况基本一致,但退化林的成因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在退化林修复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制定修复策略,及时调整抚育间伐措施和财政补贴政策,将森林经营系统化,确保退化林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兰州南部山区森林是兰州市天然的生态屏障,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小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大小均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兰州南部山区森林生长与经营现状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德国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提出了华北落叶松、油松和云杉人工纯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加速人工纯林近自然化经营的进程,最终把低质、低效、低产的森林培育为林分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功能多样的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9.
上海海湾近自然林营造与早期管护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海湾特定立地条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规划营造海湾森林,应用"适地适树"原则选育树种,创造多样生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借鉴宫胁昭造林法,探索人工营造海湾近自然林的途径,同时对已有森林进行调整、优化,为使人工林向具有地带性森林植被特征演化,开展管护的初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理念是培育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经营目标是恒续不断地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基本方法与措施是单株作业和天然更新,参照对象是类似立地条件上的自然度近可能高的天然林,参照树种是天然林乔木层中的主、次要树种,目标树密度依据现有林分结构和林木生长发育情况而确定,确定目标直径的原则是"利益最大化",逐步疏开林冠,补植特殊目标树,将促使人工纯林稳步进入天然更新程序。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更新与萌芽更新培育形成的针阔混交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与天然更新形成的混交林树种结构发生了变化;混交林经20年的生长,总蓄积量比纯林高1.06%;混交林各项养分指标显著高于纯林,土壤通透性优于纯林;人工和天然更新形成的混交林,多样性指数突出,更接近原生态森林群落,更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代萌生人工刺槐林林分质量退化的问题,采取近自然转化和培育技术,增加刺槐优良品种种、适宜树种的占比,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多种效益。通过人工诱导、疏伐补植、渐进式树种置换等方法,将萌生矮林转化为实生乔林,形成刺槐、油松、蒙古栎等树种的混交林分,抑制林分退化,改善养分循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依据森林生态学原理,提出石灰岩山地人工促进侧柏纯林演替的各项配套技术,包括演替的试验区建设,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的划分,演替树种的选择,人工开设林窗标准与方法,林窗内人工辅助造林的相关技术,人工促进侧柏纯林自然更新演替要求与方法,以此推动生态退化的侧柏纯林演替。  相似文献   

14.
江锦攀 《绿色科技》2019,(7):126-129
指出了马尾松是我国建材市场中的主要木材之一,但由于长时间采用单一树种纯林模式经营,导致了土地衰退与森林生产力下降。同时,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容易导致森林火灾,严重制约了马尾松林木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目前,针对马尾纯林改造同种珍稀阔叶树营建复层林成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为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基于对马尾松纯林改造成复层林的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的分析,对马尾松纯林套种珍稀阔叶林营造复层林现状和土地改良方面进行初步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9日,德国埃博斯瓦尔德可持续发展大学教授Michael Mussong(米歇尔·木松)在太岳山林区考察森林培育与经营工作。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七里峪林场低质低效辽东栎天然纯林转化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向混交林引导经营基地,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抚育经营研修林、"油松之王——九杆旗"及油松古树群"十八罗汉"等基地开展综合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太岳山林局副局长王占勤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该局开展森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造林大面积恢复森林植被 ,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人工林的发展道路 ,发现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 ,大都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减少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对多种灾害的抵抗力降低的问题。大面积人工纯林毁于病虫害及各种灾害 ,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的报道频繁出现 ,达不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而随着天然林的不断减少 ,人类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人工林。人工林在当前与未来的世界中 ,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克服人工林的这些重要缺陷 ,培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 ,是当前世界林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云南热区是云…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缺陷,提出了其培训目标和培育的技术,调整林分树种组成与优化林分结构,最终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落叶松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制定不同培育目标的培育技术体系,规范经营标准;中龄林改成培育大径材林的可按目标树作业法作业,近熟林本着伐劣留优的标准,保留300~350株·hm-2进行择伐,伐后进行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见缝插针造林,以迅速恢复森林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精准提升我国北方主要树种油松的森林质量,选取了中村林场4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典型林分开展近自然差别化经营,并建设示范林。经营模式包括:目标树全林经营、目标树经营、油松低效纯林转化培育混交林、交通沿线培育景观林。通过探索油松林经营技术路线并付诸实践,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以期为本区域乃至全省油松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20.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o A坐标排序轴前2轴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94.79%;排序图显示,松栎混交林与阔杂林较接近,阔杂林与栎类纯林较接近,而栎类纯林与油松纯林较接近。将研究区油松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栎类纯林4个30年生的中龄林分近自然状态分别划分为人工、天然、近天然和半天然,对各林分类型从林木竞争、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下更新能力和地表根系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近自然林森林经营策略。林分近自然状态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