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 (地上、地下、全苗 )等 7个性状研究表明 :上述 7个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各性状相关分析发现 ,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生物量、全苗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主根长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侧根数与苗高之间有显著相关 ,侧根数与地径、侧根数与生物量 (地上、地下、全苗 )无显著相关 ;通过对各性状的等级划分和全苗生物量的LSR检验 ,初步筛选出 4个优良家系 ,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期多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老排12个家系优树单亲子代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地上、地下、全苗)等7个性状研究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生物量、苗高、地径、鲜叶重、主茎重、主根重、侧根重等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而主根长、大于5cm I级侧根数与全苗生物量及各种性状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属独立遗传。通过对各性状的等级划分、QI值评价和全苗生物量的LSR检验,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家系,做为今后种子园营建及组培、扦插快繁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梓树3个种源当年生幼苗进行砧木培育,通过不同密度的播种和移栽,选出在天水地区以种源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19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 mm;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性,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各种源苗木生物量与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盆周边缘山地和四川盆地2个育苗自然类型区内苗龄0.3-0.7的山桐子播种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4个指标。采用“正态分布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分级研究,指出山桐子苗木质量分级采用正态分布法更符合生产实际。结合国家和省级标准相关要求,对分级结果进行拟合修正,最终分区域将山桐子苗木质量划分为2个等级。盆周边缘山地:Ⅰ级苗苗高>59 cm、地径>0.75 cm、主根长>15 cm、Ⅰ级侧根数>6根,Ⅱ级苗苗高36 cm~59 cm、地径0.45 cm~0.75 cm、主根长≥12 cm、Ⅰ级侧根数≥4根;四川盆地:Ⅰ级苗苗高>52 cm、地径>0.65 cm、主根长>15 cm、Ⅰ级侧根数>5根,Ⅱ级苗苗高30 cm~52 cm、地径0.35 cm~0.65 cm、主根长≥11 cm、Ⅰ级侧根数≥3根。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了薄壳山核桃大田播种育苗和火箭盆、无纺布、塑料钵容器等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火箭盆容器培育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为39.14 cm和0.96 cm;无纺布容器苗和大田播种苗次之;塑料钵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1级侧根数、1级侧根平均长度、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茎鲜质量比和根茎干质量比等指标影响显著,火箭盆容器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木侧根系发达,根系质量好;而大田播种苗和普通塑料容器苗的主根发达,侧根少,根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
对西南桦的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和常规塑料袋育苗技术(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比对照提前2~3d达到出苗率最高峰值;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和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2.7%、7.8%、10.5%、37.7%和63.1%.穴盘培育的苗木的苗高、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主根长和Ⅰ级侧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主根长与苗高、地径、Ⅰ级侧根数间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能明显提高西南桦苗木质量,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木荷轻基质穴盘容器育苗苗高、地径等几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成分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1a苗龄容器苗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8.09%,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地径次之。采用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I级苗,苗高>40 cm,地径>0.50 cm,主根长>10.5 cm,根长>5 cm的I级侧根数9条;II级苗,苗高30~39 cm,地径0.40~0.49 cm,主根长9.5~10.4 cm,根长>5 cm I级侧根数6~8条。  相似文献   

9.
通过接种Pt菌剂及施用3号ABT生根粉,进行马尖相思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和3号ABT生根粉都对马尖相思苗木生长及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Pt菌剂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用3号ABT生根粉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千年桐苗圃地布设样方,调查苗木地径、苗高生长状况,并在对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叶重、主茎重、侧根重、主根质量以及全株干质量等指标测定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地径和苗高作为千年桐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以24个样方864株苗木地径D、苗高H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千年桐苗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年生千年桐播种苗的l、级分级标准为:Ⅰ级苗,D:≥1.35cm,H≥82.44cm;Ⅱ级苗,1.35cm〉D≥1.05cm;82.44cm〉H≥61.11cm;Ⅲ级苗,1.05cm〉D≥046cm,61.11cm〉H≥30.00cm。  相似文献   

11.
对比常规育苗,对比Pt菌剂应用于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um)育苗的效果。通过调查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Ⅰ级侧根长、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Pt菌剂培育黄樟苗木,苗木多项质量指标得到提高,苗木高径比未失衡,反而促进了苗高和地径的协调生长。与对照比较,极显著的缩短主根长度,缩短55.39%,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39.08%;地径、Ⅰ级侧根数、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42.11%、183.33%、32.29%、131.58%;Ⅰ级侧根长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3.59%。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13.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基质对长蕊甜菜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对1a生长蕊甜菜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冠比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冠比呈极显著影响,以50%森林土+50%火烧土的基质对苗木的生长最好,在生产实践中可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米老排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米老排苗木分级质量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其1年生米老排Ⅰ级苗:苗高115 cm、地径1.10 cm、主根长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18条;Ⅱ级苗:苗高80~115 cm、地径0.75~1.10 cm、主根长22~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为12~18条。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米老排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质量轻、根系发达的翅荚木(Zenia insignis Chun)容器苗,采用黄泥与椰糠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基质并对幼苗进行不同切根长度处理等试验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间苗高、地径、植株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及侧根数量差异显著,黄心土与椰糠的比例为3:7、5:5和7:3配制的基质均可明显地促进苗木生长;不同切根长度的处理间苗高、侧根数量差异显著,而苗木地径、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差异不显著,芽苗移植时先切断主根,保留主根长4 cm最佳,其次是保留主根长3 cm和5 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滇润楠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开展不同切根强度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ABT)浸泡处理对滇润楠苗木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滇润楠进行春季切根处理能有效提高苗木质量。切除主根长度的1/2能显著提高苗木Ⅰ级侧根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其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全株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ABT处理能使苗木主根和侧根生长加快,苗木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特别是苗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全株干质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育苗方式条件下晚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差异,选择江西省3个不同种源的晚松,采取露地直播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对一年生晚松苗期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直播的晚松地径和冠幅显著大于容器苗,但其苗高相对更小,苗高和地径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冠幅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苗高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和冠幅差异规律一致,均达显著水平;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显著多于容器苗,主根长和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且长度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容器苗差异不显著,露地苗的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育苗方式,种源间的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露地直播的晚松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的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容器育苗,各生物量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露地苗的各部分生物量种源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容器苗差异均不显著;一年生的晚松,除了苗高容器育苗较露地直播高,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以露地直播方式较好,露地直播对晚松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峡江种源晚松的各生长指标以及各生物量均大于安福和泰和种源,可选为优良种源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种源地兴安落叶松种子播种品质及幼苗生长量的差异,以进行种源选择,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净度、优良度、生活力、千粒重、发芽率、苗高、基径、冠幅、根幅、2cm侧根数、主根长和须根长的种源差异,对播种品质及幼苗生长量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1)利用种子播种品质和播种苗生长量指标来进行种源选择是有效的,除基径、根幅外的其他各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以须根长及苗高为主的兴安落叶松种源选择改良潜力巨大。须根长和苗高受高强度的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值分别为0.936,0.850;冠幅、2cm侧根数、主根长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基径和根幅受遗传控制的程度低。3)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黑龙江阿木尔、内蒙古金河、黑龙江呼中、内蒙古莫尔道嘎种源综合表现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其结论尚需在今后的区域化造林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