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柑橘溃疡病菌的药剂筛选及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上重要细菌病害,药剂防治是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本文通过平板抑菌圈试验,测定了来自广东和江西等地的21个柑橘溃疡病细菌对8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叶枯唑1 000×、新植霉素2 800×、水合霉素1 300×等3种药剂对供试的21个柑橘溃疡病菌菌株均没有抑菌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溃疡克星、氢氧化铜.锌和必备等5种药剂对溃疡病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链霉素的抑菌作用最强;部分溃疡病菌株对这5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中生菌素对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沈阳地区辣椒疫病的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对沈阳地区的辣椒疫病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菌丝形态与已知A1和A2两种配型菌株杂交鉴定结果表明,该病致病菌为Phytophthora capsici,配型为A2.盆栽试验表明,甲霜灵、甲霜灵·锰锌、霜霉威防治效果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3,(4):44-45
在辣椒发病初期分别喷洒6种药剂对辣椒疫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得出:80%烯酰吗啉WP 5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是防治辣椒疫病的理想药剂,防治效果为95.2%;其次是10%氰霜唑SC 2000倍液和50%氟啶胺WP 1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3.73%和92.56%。建议在生产中使用80%烯酰吗啉WP 5000倍液、10%氰霜唑SC 2000倍液和50%氟啶胺WP 1500倍液新药剂替代老药剂杀毒矾、甲霜灵等,并且多种药剂轮换使用,延迟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对甲霜灵和霜脲氰抗药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寻综合治理辣椒疫霉抗药性的有效途径,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诱变方法,从辣椒游动孢子群体中筛选出29株抗甲霜灵、6株抗霜脲氰的突变菌株,并证明突变菌株的抗药性经无性和有性生殖均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霉病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江西省采集分离的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153个菌株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已有55.60%的菌株存在抗药性,其中中、高抗菌株占27.50%;甲霜灵与恶唑烷酮、甲呋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霜霉威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甲霜灵对敏感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2776mg/kg、0.2663mg/kg、2.295mg/kg,而霜霉威浓度达500mg/kg时,对菌株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活体寄主上对病菌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番茄早疫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早疫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对于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在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本文选用常用的8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以期为田间防治提供依据。试验于2002年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板栗疫病病原性状及各种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农药对板栗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板栗疫病菌的生长温度为8~35℃,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在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以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的500~1 000倍稀释液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浓度50%多菌灵WP和浓度50%退菌特WP可望用于该病害的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8.
辣椒种质疫病抗性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游动孢子灌根法对7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感病材料32份,中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10份,高抗材料13份,VC42-1、VC48-1、线边H、中21×X8F等材料具有极高抗性。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8种药剂对辣椒疫霉的毒力,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1242,5.0630,8.0035μg/mL。对8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比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疫病的2种药剂烯酰吗啉和精甲霜·锰锌,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灌根法对海南省主栽的19个辣椒品种进行了辣椒疫病抗性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评价6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并对6种药剂进行辣椒疫病盆栽防效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17份感病品种;筛选出1份高抗品种,为热辣4号绿皮线椒;1份中抗品种,为辣丰新三号。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抑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0.575 0μg/mL;其次是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EC_(50)为2.202 9μg/mL;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4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最好,达65.68%。综合室内菌丝抑制和盆栽药效试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连作现象多,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导致辣椒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已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一大病害.  相似文献   

11.
辣椒疫病病原真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病,采用皿内竞争、拮抗菌发酵液以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对筛选出的4株拮抗菌与16种辣椒疫病病原真菌进行拮抗作用试验以及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6种靶标病原真菌在与4株供试拮抗菌平皿对峙培养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LCF-35、LCF-BY1和LCF-BY2同时受到4株拮抗菌较强的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2.2%、46.1%和27.3%;供试拮抗菌对靶标病原真菌具有选择抑制作用和不同的抑制能力,其中,BCHK抑制LCF-35生长效果较好,BCHK和KMCG-4抑制LCF-BY1生长效果明显;4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在紫外照射下不稳定,失去抑制作用,因此,这4株拮抗菌适用于活菌生防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抗病性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 capsiciLeonian)核糖体(Ribosome)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确定其中一对用于辣椒疫病抗病性的分子检测。用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接种,并设置不同的采样时间和部位,提取辣椒基因组和侵染到植株中疫霉菌的DNA,扩增后者的rDNA及其ITS序列。试验表明,在接种后24 h和48 h不能从辣椒叶片中检测到疫霉菌,而接种后24 h可从感病辣椒品种茎中检测到。接种后48 h均能从感病、抗病辣椒品种的茎中检测到疫霉菌,并且感病品种中疫霉菌的DNA的扩增量为100 ng,抗病品种中的为20 ng,前者是后者的5倍;辣椒品种N3中疫霉菌的DNA扩增量为77 ng,介于感病和抗病品种之间,更接近前者,因此该品种是感病的。  相似文献   

13.
2株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株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于南京和广州地区的2株辣椒疫霉菌株NN和HN进行生长速率、孢子囊形态、药剂敏感性和菌体蛋白质分析,研究其生物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NN菌株和HN菌株在PDA、胡萝卜、玉米粉、番茄汁、大豆、10%V8等6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同,NN菌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HN菌株;2个菌株在PDA上形成的菌落存在显著性差异,NN菌株菌落气生菌丝多,而HN菌株菌落表面光滑;2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培养后经无菌水诱发产生孢子囊,它们的孢子囊形态存在一定差异,NN菌株孢子囊形态多样,多达6种,以梨形和椭圆形为主,HN菌株多以椭圆形为主;供试的甲霜灵、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甲霜灵.霜霉威、百菌清等6种药剂对2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霜灵对2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大,2个菌株对各种药剂的适应性在低浓度差异大多表现为不显著,但在高浓度差异显著;对这2株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结果显示,2个菌株菌体蛋白的相似率达85%,存在3个菌体蛋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农业学报》1997,9(4):22-26
研究表明,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的菌落形态多为绒毛型,孢子囊会脱落,带有长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长宽比1.4~1.7,乳突明显;混合菌株可形成藏卵器,雄器底生;菌株在12~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不同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差异很大;孢子囊的形成受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pH值影响孢子囊萌发方式和萌发率,适当偏酸,孢子囊萌发率高,有利于形成游动孢子;病菌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等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水杨酸(SA)、CaCl2、KH2PO4和VA菌根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4种诱导剂中,只有SA能显著提高辣椒的抗疫病性,其它3种诱导剂对辣椒的抗性无明显影响。SA处理的最佳浓度范围为0.15~0.3g·L-1,SA处理后1~5d接种辣椒疫霉菌,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d以上。低浓度的SA(<0.3g·L-1)对疫霉菌没有直接的抑菌作用,说明辣椒苗产生的抗性主要是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16.
云南辣椒疫病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一种新的辣椒病害在云南普遍发生。作者分离、接种表明系辣椒疫病,对此病的症状作了描述。病原菌不易产生厚垣孢子;孢子囊形态变化很大:有卵形、近球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宽比1.5—1.9,乳突明显,没有层出现象,会脱落,带有长柄;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藏卵器穿雄生;病菌能在35℃下生长,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绿不敏感,寄主范围广泛。对照有关疫霉分类资料,鉴定为Phytophthora capsici。此外,还对P. capcici利用淀粉能力及菌体的可溶性蛋白聚丙烯胺凝胶电泳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陕西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将引起陕西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利用一套鉴别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2种常用的防治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陕西辣椒疫霉菌分离物属于生理小种3;不同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的是辣椒病菌清和活康壮,EC50分别为252.76 μg/mL(r=0.8669)和376.18 μg/mL(r=0.9304);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是69%烯酰吗啉WP和80%代森锰锌WP,EC50分别为317.61 μg/mL(r=0.9767)和421.70 μg/mL(r=0.9573);60%椒霸菌毒克星WP和50%扑海因WP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FKJ-1为砧木,以新椒3号和新椒10号为接穗,研究了用嫁接技术增强辣椒对疫霉病抗病性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嫁接苗可有效抵抗疫霉病的发生,采收期延长,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鉴定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疫病抗性不同的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的离体叶接种浓度、发病温光条件及叶位对抗性鉴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鉴定技术,即在辣椒初花期至始果期以自生长点倒数的第4~6展开叶作为测定叶,用0.1 mL游动孢子2×104~3×104 mL-1接种,在25 ℃、光照(3 000 lx)12 h/d的发病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抗性鉴定效果.利用该鉴定法对38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并与喷雾法和灌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体叶法能有效地区分出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根据抗级划分,离体叶法的鉴定结果与两者的吻合率分别为76.3%和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