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完全试验设计研究硼、钼、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硼、钼、锌单独施用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其配合施用存在互作,其中钼和硼为正互作,可以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植株高度;苜蓿植株高度和干草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792),即苜蓿干草产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植株高度的增加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料对再生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氮、磷、钾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必要的三大营养元素,对于主季稻施过氮、磷、钾肥料的再生稻,是否需要再施用,论点不尽相同。有些研究提出,再生稻依靠肥料的组合比例或混合肥料,另一些研究指出,只有氮素肥料对再生稻才有明显的影响,它有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的作用;也有些研究说,氮素水平不影响分蘖和穗数、千粒重、谷草比或缺穴;有的研究认为,磷肥和钾肥对再生稻产量无影响;也有的认为,主季稻有足够的磷、钾肥,则再生稻就不需要了。这可能是水、土、气、热、种等诸因素的差异而造成不一致的结果。因此,不同地区栽培再生稻,怎样合理施用肥料,应先进行试验。本试验是针对合肥的环境因素及特定的品种而进行的。在1985年摸清皖引4号再生稻的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于1986年进行了氮素肥料施用的研究,1987年再增加磷、钾肥料施用的研究。为再生稻的合理经济用肥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河北省沧州南皮县试验站对生长第三年的紫花苜蓿施用配制的6种苜蓿专用复合肥,研究其对牧草干物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1、2、5、6号与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对照相比,既能增产又能增收.其中,6号专用肥增产显。经济效益最高.其增产和效益主要来源于前两茬;专用肥3、4号增产不增收.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吉林农业科学》2015,(6)
应用"3414"实验设计,研究长春地区氮、磷、钾肥对田间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有一定幅度增产,增产率在0.92%~138.03%之间,其中,施氮肥增产率在1.09%~24.21%,施磷肥增产率在57.39%~135.86%,施钾肥增产率在20.44%~62.61%。缺磷、缺钾、缺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37.53%、54.69%、71.58%,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的丰缺状况依次为极缺、中等和丰富。根据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氮(N)、磷(P205)和钾肥(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9.32 kg/hm~2、103.92 kg/hm~2和34.56 kg/hm~2。 相似文献
5.
6.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遵义县辣椒产业建设,对氮、磷、钾三类要素不同施用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在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内,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K〉P。经综合模拟分析,随着N、P、K用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当P达到50kg/667m^2后,产量影响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钾肥对小麦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徽淮北地区对小麦进行了施用不同水平钾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及成熟期,各器官的含氮量与施钾水平呈极显著曲线相关,含钾量与钾水平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而含磷量与钾水平相关不显著。施氯化钾210Kg/hm~2时,体内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为最高。植株成熟时的积累量,N为228.75Kg/hm~2,P_2O_5为90.75Kg/hm~2,K_2O为205.95Kg/hm~2。氮、磷养分多集中于籽粒中,N占总量的52——68.9%,P_2O_5占48.1—61.6%,K_2O则以茎、穗轴中为最多,约占总量的53.4—79.8%。返青拔节期,其地上部分K/N比值≤0.56,抽穗期叶片<0.45,茎≤1时,易出现缺钾症。施钾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经曲线回归分析,小麦产量、蛋白质及淀粉含量均分别与钾水平呈极显著的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基施等量磷肥(P2O5150 kg/hm2)和钾肥(K2O 360 kg/hm2)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费乌瑞它磷钾利用和土壤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全磷及全钾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但施氮量达160 kg/hm2以上时再增施氮肥增加不显著;增加施氮量,磷肥和钾肥的肥料效率略呈上升趋势,但磷肥和钾肥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率及生理效率略呈下降趋势。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地土壤尤其是0~30 cm土层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但各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施氮量还影响干物质、全磷及全钾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因此,本研究条件下,N、P2O5、K2O施用量可在160、150、360 kg/hm2基础上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丹阳地区小麦产量(Y)与氮(N)、磷(P)、钾(K)肥用量的肥料效应函数Y=141.84 18.16 N-2.36 N2 8.73 P-1.93P2 9.81K-0.97 K2 0.07NP 0.46NK 1.32PK,获得在丹阳地区粉沙土中等地力水平下小麦的最佳经济产量为5 152.1 kg/hm2,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N 216.0 kg/hm2、P2O5 77.2 kg/hm2、K2O 122.6 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增效最明显,其次是钾肥.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氮肥处理中,N1水平(94.5 kg/hm2)的氮素利用率为34.5%~44.4%,高于N2水平(189.0 kg/hm2),N3水平(283.5 kg/hm2)最低,仅为29.2%;磷、钾肥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氮肥类似.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箭筈豌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2505、2556和2560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牧草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钾肥配施对3个箭筈豌豆牧草新品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kg/hm~2磷肥和50kg/hm~2钾肥配施下,2505、2556和2560箭筈豌豆牧草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 352kg/hm~2、8 578kg/hm~2和8 574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8.49%、14.27%和39.96%。增施磷钾肥对3个箭筈豌豆牧草品系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对其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P0.05)水平。其中,2505品系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不施钾肥和施磷肥225kg/hm~2处理最高,为10.56%;2556和2560品系均以不施磷肥和施钾肥100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0.48%和10.62%,且均与CK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2505品系的粗蛋白含量以施磷肥225kg/hm~2和钾肥100kg/hm~2处理最高,为1.64%;2556和2560品系均以施磷肥150kg/hm~2和钾肥100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47%和1.57%,且均与CK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建议栽培3种箭筈豌豆牧草的磷肥施用量为150~225kg/hm~2,钾肥为50~100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钾肥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与离子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磷钾肥配施,土壤含盐量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不显著;②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磷肥和钾肥用量时,设施土壤电导率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升高的趋势,而不同磷肥用量对设施和露地土壤的电导率影响不显著;③施用氮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Na+、Ca2+、Mg2+、NO3-的含量;施用钾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Ca2+、Mg2+含量,磷肥对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机酸-磷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磷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锌同一施用量条件下,有机酸-磷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对磷锌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和有机酸(富啡酸)可显著提高苜蓿鲜草产量,且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P2FA2处理年鲜草产量达到最大值57.43 t.hm-2;各茬苜蓿中磷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P1FA1,P1FA2处理的磷含量最高,但并不随FA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苜蓿体内锌含量随施肥量的不同并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水平下钾营养对大棚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不同氨水平下钾营养对大棚无土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钾肥浓度,可提高番茄坐果率、产量.以及果实中Vc含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并且果实硝酸盐含量和筋腐果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钾肥浓度过高,会使番茄产量、品质降低。氮钾配施十分重要,本试验以N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