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渍土农业生态的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重点经济开发区,分布着大量的盐碱荒地。根据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总结提出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适合黄河三角洲当地特点的四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应用效益和实施技术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适用条件和区域布局,该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邢台市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邢台市2000-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邢台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对邢台旱灾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台旱灾受灾概率在受灾指数为10%时达到峰值,在受灾指数超过30%之后几乎为零;成灾风险值显示邢台市在应对旱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该市平均每1.7 a遭受到一次受灾面积超过10%的旱灾,农业旱灾仍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邢台市旱情的清楚认识,对区域防灾减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农业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做强农业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解决农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信息扩散和关键期遥感数据的冬小麦估产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农作物估产对于国家制定粮食进出口政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高精度的作物估产模型,探讨了一种将信息扩散原理和关键期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农作物遥感估产方法。首先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将关键期遥感数据生成的NDVI和实割实测产量数据扩散到多维监控空间,采用模糊合成的方法建立关键期遥感数据和实割实测产量之间的离散关系模型。然后针对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交叉验证,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信息扩散方法构建的遥感估产模型稳定性和精度都明显提高,与多元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决定系数分别提高0.180、0.491,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73.10、487.79 kg/hm2。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遥感估产中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产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且泛化推广能力优异,为应用关键期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估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黑河中上游绿洲各县(区)1991—2010年农业旱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统计数据,利用信息扩散理论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等级划分,对农业旱灾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农业受旱灾影响的受(成)灾风险估计值随风险指数增加而减小,当受灾风险水平在50%以内时,临泽受灾风险估计值最小,为0.000 29,山丹受灾风险估计值最大,为0.811 12,风险频率达到每1.2年一遇。当成灾风险水平在30%以内时,成灾风险估计值以山丹最大,为0.765 50,达到每1.3年一遇,甘州区最小,为0.118 95,旱灾几乎年年发生。旱灾发生具有高频率和集中性特点,受损度主要集中在15%以内,受损程度在30%以上可能性很小。当旱灾受(成)灾指数为10%时,高台、民乐、山丹的灾损程度最大,而超过50%时灾损程度很小;成灾风险等级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以甘州区、临泽为中心,风险等级水平向外围增加,即山丹、民乐风险等级水平最高,属于高、较高风险等级,甘州区、临泽风险等级水平最低,为低、较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7.
数据元标准化是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的基础和信息运行的保证。论文对农业统计信息数据元标准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业统计信息数据元的组成内容、数据元属性与分类、数据元定义的编写规则以及数据元的标准化建设内容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逐渐发展,产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实现现代社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衡量标准.中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农村信息服务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是驱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数据的农业网络信息自动采集与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农业Web信息,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农业Web数据自动采集与抽取、基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文本分类、物联网异构数据采集等技术,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描述了农业网络信息自动采集与分类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农业网站、物联网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共享,为用户提供农业资讯、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在线查询,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和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样本集网站的信息抓取准确率为98.2%,资讯分类准确率为92.5%,具有数据采集实时性强、用户参与度好、通用性高等特点,该系统为农业信息整合和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农业电影电视作为直观认识和了解农村问题的大众媒体,具有宣传农业发展和科普农业知识的良好功能及作用,它有助于农村居民了解当前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和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及设备,为全面普及农业科技化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深入研究农业科普电影电视艺术并促进农业电视节目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广大农村居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农村生活文化的需求,同时有效推动农科电影电视艺术的良好发展。笔者在平顶山学院国家级培育基金项目(PXY-PYJJ-202003)的支持下,通过阅读《中国农业电视发展战略研究》一书,详细了解我国农业电视节目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研究农业科普电影电视的功能作用并探索其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基于陕西省农业地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北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现代农业的总体面貌,揭示该区当代农业发展缓慢产生的社会根源。[方法]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结合陕西省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与社会文化禀赋,探讨现代农业与社会发展间的关联性与发展趋势。从社会结构入手,分析了人口外流、阶层分化等社会因素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从发展理念、社会基础和均衡性三个方面分析,认为研究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该区社会结构的\"断裂\"、\"失衡\"与\"差距\"。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不仅受严酷的自然因素和低水平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深嵌于社会结构中,受到社会组织、社会政策、行政干预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即变迁中的农业面貌因外部变量的影响而被改造。[结论]对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村社会形态的选择,与区域未来的发展走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3阶段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熵值法、Tobit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对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会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作用于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2)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9-2018年间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剔除外生环境影响和随机干扰后,年度效率均值由2009年的0.53提升至2018年的0.80;但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河北等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达到前沿面,但是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只有0.45。3)城镇化发展整体上能够促进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城镇化综合指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系数为0.60。4)城镇化各指标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各指标情况来看,人口城镇化率负向影响农业生态效率,但不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经济密度正向影响农业生态效率;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建成区面积比重、人均建成区面积等指标负向影响农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果从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研究——以重庆渝西经济走廊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渝西经济走廊地区各县(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方法,把渝西经济走廊地区各县(区)按发展水平高低为:江津>合川>永川>潼南>壁山>铜梁>綦江>大足>南川>荣昌>万盛>双桥.把此地区12县(区)分为农业发展水平较发达、一般发达、一般和落后4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