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段继业 《茶叶科学》2011,31(2):143-151
归纳了砖茶的主要生产地和五条行销路线,第一次把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整合到“砖茶之路”的概念之中;研究认为,砖茶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是由砖茶本身的生物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因素综合塑造的;论文重点指出:砖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围绕砖茶的生产、长途运输和营销,形成了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长达上千年的民族交往历史,产生了著名的“茶马互市”经济和“以茶治边”政治,造就了享誉海外的“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文化,砖茶参与缔造了西北民族关系、城镇形成、政治治理和砖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建“射阳大米”品牌为案例,将“射阳大米”品牌创建过程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考察了射阳县大米协会在品牌创建各阶段的行为,分析了射阳县大米协会成功创牌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行业协会通过自身建设和科学运作,可以不断解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中的瓶颈问题,从品牌规划、质量提升、规范管理、市场营销和打假维护等方面推进品牌提升。“政府赋能与管理、行业协会主导”的“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倒春寒”气象指标国家标准(GB/T 34816-2017),利用金衢盆地主要城市历史气象资料,整理1981—2020年“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得到每次“倒春寒”过程的气象指标K值。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金衢盆地“倒春寒”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40 a金衢盆地“倒春寒”发生频繁,但以轻度“倒春寒”为主,重度“倒春寒”仅占发生次数的3.4%;“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3上下波动;衢州市“倒春寒”次数和气象指标K值分别存在明显的3 a、7 a、19 a和4 a、8 a、20 a左右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规律;“倒春寒”较强年受贝加尔湖地区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槽后冷平流不断渗透影响江南地区,导致金衢盆地气温异常下降,发生较严重“倒春寒”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天津“小站稻”的今昔对比,肯定了“小站稻”历史上的领先地位,对其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赋予了新的定义和诠释。明确了“小站稻”振兴的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为全面振兴天津“小站稻”乃至我国今后水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分别用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对毛尖绿茶与黑毛茶进行纯种散茶“发花”,测定不“发花”茶叶、“发花”后去掉“金花”的茶叶、“金花”颗粒及液态发酵前后茶汤中的游离氟含量。结果显示:冠突散囊菌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均使黑毛茶的游离氟含量升高,分别较不“发花”的对照茶样提高7.94%和10.47%,但均对毛尖绿茶的无影响;“金花”颗粒含一定量的游离态氟;冠突散囊菌能少量吸收茶汤中的氟,且吸收量与茶汤中游离氟的原始含量无相关性;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因茶叶的含氟水平不同而异,对氟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2019,39(2):220-22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风味铁观音新茶和不同质量等级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铁观音新茶和陈茶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类群区分。铁观音新茶相较陈茶具有更为丰富的香气组分,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铁观音新茶“清新”风味的主要赋香成分,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是形成铁观音“陈香”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2-甲基丁酸-2-苯乙酯、己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苯基甲酸甲酯、丁酸苯乙酯、2-甲基丙酸-2-苯基乙酯、2-苄基(苯甲基)异氰化、己酸异戊酯和香叶基丙酮可作为区分铁观音新茶和陈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铁观音新茶按其香气组成可划分为“显酸茶”、“正韵茶和青韵茶”、“浓香茶”3个茶样类群。带“酸香”风味的“显酸茶”主要与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而显“火香”风味的“浓香茶”香气成分多为长链缩合态化合物,且二者均较“正韵茶和青韵茶”香气组成更为丰富。(3)不同贮藏年份的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无明显的类群区分,但有潜在的质量等级差异。高级铁观音陈茶的酯类化合物相对丰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产品的分类鉴别和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永兴  姜爱芹 《茶叶科学》2012,32(2):147-154
搜集、整理了中文茶经济类科技文献1449篇,从文献统计和关键词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综述。文献统计显示,该类文献的数量在最近10年中呈现出具一定下凹度的曲线向上的增长趋势;共有461种期刊刊登茶经济类文献,其中发表50篇以上的有3种,另有64.2%的期刊每刊只发表1篇这类文章;共有第一署名作者1152位,其中发表5篇以上的有12人;这些作者隶属于803个机构,以高等院校、农业类机构为最多,科研和经贸类机构较少。关键词分析得到,这些文献中共有不同关键词3642个,出现总频次8595次;出现频次处于前列的有“茶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品牌”、“名优茶”、“有机茶”、“普洱茶”、“可持续发展”、“经济效果”、“贸易”、“市场”等;不同年代的高频次关键词呈现不同特点,近年新出现的关键词中主要有黑茶、市场建设、茶业协会、区域品牌、品牌营销、产业结构等。最近10年来,人们对茶品牌、茶文化经济等概念的关注度正在提高,而对出口贸易的关注度总体上处于下降,但最近3年又有回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安徽沿江平原稻区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为科学选用稻麦模式适宜水稻品种类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影响大小表现为迟熟中籼>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晚粳;随播期推迟,迟熟中籼、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水稻产量均显著下降,播期对中熟中粳、迟熟中粳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适播期春小麦接茬周年产量高低表现为“迟熟中籼稻-春小麦”>“中熟晚粳稻-春小麦”>“迟熟中粳稻-春小麦”>“早熟晚粳稻-春小麦”>“中熟中粳稻-春小麦”。在稻麦不同种植模式中,5月20日前播种的“迟熟中籼稻-春小麦”模式周年温光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较目前6月9日播种的“早熟晚粳稻-春小麦”模式的周年温光生产效率提高16.26%以上、周年光能利用效率提高18.06%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王春晓  高峰  陈富桥  曾亮 《茶叶科学》2021,41(6):865-875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重大机遇,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实际效果的系统评估。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与40个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变量的条件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茶叶整体出口额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产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茶出口的增长,但对红茶出口的作用尚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显著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最后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化结构理论出发,在探讨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论证了茶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性;最后提出应该在根据学科性质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展开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冯卫英 《茶叶》2014,(1):45-49
茶叶于17世纪初传入西方社会,日后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贸易商品,且贸易数量多、价值大.饮茶习俗在西方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本文尝试通过中国茶叶博物馆现藏的文物中的外销茶叶、茶具以及纸质文物,研究、并证明茶叶在传入西方之后的几个世纪对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尤其是对茶业和陶瓷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峡茶谜是三峡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有关茶的谜语和谜歌两部分内容。参与三峡茶谜活动,有助于考察三峡地区传统茶俗,从而加深人们对三峡茶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周文劲 《茶叶》2012,38(1):59-62
中国饮茶方式历经了由唐以前的生煮羹饮、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明清瀹饮法的漫漫演进,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变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6.
杭州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自授牌15年来,杭州茶产业和茶文化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文章分析“杭为茶都”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展望,以期进一步巩固杭州“中国茶都”的地位,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增添一缕茶香。  相似文献   

17.
郭丹英 《茶叶》2011,37(1):60-62
本文实地记录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考察之旅.重点记录了黑茶理论之父、千两茶踩制工艺、安化擂茶的制作以及黑茶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黑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黑茶贸易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纪晓明 《茶叶科学》2006,26(3):159-165
黑茶是中国的传统大宗茶类,本文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论述了中国黑茶的主要品类——湖南黑茶、湖北黑茶、川滇黑茶、滇桂黑茶的历史贸易途径和市场沿革状况,提出了黑茶发源于雅安一带的看法和论据,阐述了茶叶贸易和西北商贸历史成就的关系,对黑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志  杨丽韫  汪礼平  杨毛毛  袁鹏  陈军  徐萍  彭飞 《茶叶》2016,(3):175-179
云南临沧市双江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起源地之一的强有力见证,也为双江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双江古茶树的资源现状、价值分析和文化分析,得出双江茶树资源系统有丰富的双江茶树遗传资源多样性、相关物种多样性以及与茶相关的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多重价值,对双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双江茶树品种的多样性、相关物种的多样性、传承文化等方面有很大价值;双江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广泛的特征,需要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相似文献   

20.
张耀武  张静姝 《茶叶》2016,(3):180-183
名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根基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名人文化符号是城市形象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茶文化历史人物,茶圣陆羽毫无疑义是天门的核心文化符号。但天门茶产业基础薄弱,茶文化氛围也不太浓郁,如何将茶圣故里打造成为茶文化名城,是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名人文化符号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视茶圣对于天门的文化符号意义,探索构建茶圣文化符号的路径,并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文化名城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