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普那菊苣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86 120~194 040株/hm2,纯N 31.68~34.96 kg/hm2,P2O5112.05~127.95 kg/hm2,K2O 85.61~96.19 kg/hm2;鲜草产量≥142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91 500~201 180株/hm2,纯N 33.68~37.89 kg/hm2,P2O5110.55~129.45 kg/hm2,K2O 78.41~93.75 kg/hm2;各因子对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不同因子互作表现:种植密度氮肥互作>种植密度磷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种植密度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 相似文献
2.
3.
普那菊苣引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满足贵州省草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对普那菊苣引种驯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品比和区域性试验。试验表明:普那菊苣的产草量、再生性及种子产量等综合表现较欧洲菊苣、美国菊苣好。区域性试验其产草量、再生性及种子产量,经方差分析各试点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普那菊苣最好,欧洲菊苣次之,美国菊苣最差。区试各试点间相同品种其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罗甸最好,独山居中,大方较差。参试品种在各试点均能正常开花结实,适应性较强,但从生产性能、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普那菊苣是较理想的菊苣品种,可作为优质饲草在贵州不同生境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普那菊苣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普那菊苣在引种地的株高生长状况、茎叶比、营养成分及病虫害防治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保证水肥供应及普通田间管理情况下,普那菊苣在引种地能正常完成生物周期且生长较快,刈割后再生能力强,产草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病虫害少,可作为该区域优良的叶菜类饲草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10-913
以普那菊苣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在含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根再生的情况,优化普那菊苣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0.1%Hg Cl2灭菌8 min时,能有效地去除外植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而且对外植体的伤害较轻;叶片、叶柄和茎段均能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其中,叶片外植体诱导效果最佳,茎段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差;普那菊苣叶片的极性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以及不定芽的产生没有显著影响;外植体类型是影响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根再生的主要因素。优化的普那菊苣再生体系为:使用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和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2 mg/L+Ag NO30.5 mg/L+Vc 0.3 mg/L或MS+KT1.0 mg/L+IAA 0.3 mg/L+CH 100 mg/L,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或MS+IBA 0.2 mg/L。 相似文献
7.
以普纳菊苣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培养基优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对其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1.5mg/L+IBA0.2mg/L+AgNO30.5mg/L+Vc 0.3mg/L为诱导愈伤形成和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100%;MS+NAA1.5mg/L为最适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98%。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添加实验表明,26mg/L卡那霉素是普那菊苣苗能够存活的上限;500~750mg/L头孢霉素是抑制农杆菌过度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研究初步建立了普纳菊苣的高效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对其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长农4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钾肥作用不大。获得亩产150公斤以上的大豆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1万株/公顷,亩施尿素5.5~6.0公斤,三料磷9.5~10公斤,氯化钾3公斤。 相似文献
9.
普那菊苣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动态与产草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普那菊苣不同生育期生长高度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的生长,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令量以1.87个百分点的速度降低;而粗纤维、钙、磷则分别以2.07、0.0134和0.02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粗脂肪含量在抽薹期株高40cm时达到最大值.为4.56%;无氮浸出物在分蘖期株高25cm时达到最大值,为36.84%。结合不同刈割高度产量分析得出,在普那菊苣抽薹期株高40cm时产量较高,达4891kg/667m^2.此时是该草的最佳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密度,农家肥,氮肥和磷肥为试验因子,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的田间参数,建立了地膜玉米中单2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淀粉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籽粒产量≥500kg/亩,蛋白质产量≥50kg/亩,淀粉产量≥300kg/亩的栽培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5181-5909株/亩,农家肥施用量3444-4420kg/亩,施氮量7.18-10.65kg/亩,施磷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南方秋玉米上配施氮磷钾肥,探讨其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的株高、苞位高、茎粗、全氮量和全磷量,而极显著降低了植株的全钾量;施磷极显著增加秋玉米茎粗、全氮、全磷和全钾量,显著增加株高,而对苞位高无影响;施钾则极显著增加秋玉米植株全磷量,极显著降低株高、苞位高、全氮和全钾量,而对茎粗无影响。施氮和施磷能改善秋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植株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腐酸对秋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黄腐酸对秋马铃薯生育期、植株形态、块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提高叶片有效净光合速率、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和商品薯率,从而提高产量。施用黄腐酸后可延长秋马铃薯生育期1~3 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在复合肥减半的情况下施用黄腐酸与复合肥常量施用下的出苗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相当、净光合速率无差异性,特别是固体肥和液体肥配施后产量无差异性。[结论]施用黄腐酸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降低化学肥料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春播条件下研究黔苦2号苦荞籽粒产量与其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黔苦2号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结果表明:黔苦2号籽粒产量高于2800kg/hm2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67.14~74.93 kg/hm2,施N量28.88~40.12 kg/hm2,施P2O5量179.11~210.89 kg/hm2,施K2O量43.94~61.06kg/hm2;试验4因子对籽粒产量影响的程度大小为播种量>施K2O量>施P2O5量>施N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易涝区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早熟早稻翻秋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避灾减灾措施 ,为提高翻秋早稻产量和发展翻秋早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及实用技术 ,对翻秋早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赣早籼 37、赣早籼 4 5是 2个早熟、秧龄弹性较强的适种品种。这 2个品种播种期为 7月 2 0日 ,秧龄 15d ,移栽密度 16 .7cm× 13.3cm ,每穴 7~ 8本较为适宜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分析结果 ,翻秋早稻米质优于早稻米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5因素5水平正交施转回归设计,对陕西水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密度、肥料、缩节胺等5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缩节胺>尿素>硫酸钾>二铵。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效应,获得了≥1875kg/hm2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通过反馈示范,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蓖麻产量的效应。[方法]采用L18(6×36)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研究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不同播期、播深、种植密度、种子处理方法与蓖麻品种产量的关系。[结果]播期、播深、种植密度、种子处理方法对6个蓖麻品种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蓖麻产量因子的主次顺序为:蓖麻品种〉株行距〉播期〉种子处理〉播深。经综合对比,确定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蓖麻最佳栽培技术方案是:法国杂交种CSR24.181;播期为5月2日;种子处理为冷水浸种;播深8cm;株行距60cm×60cm。在该农艺措施下,蓖麻植株生产情况较佳,产量较高。[结论]为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蓖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