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Ⅰ型鸭肝炎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Ⅰ型鸭肝炎病毒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培养和增殖,反复冻融后离心-0.22μm滤膜过滤-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全病毒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为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感染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便于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方法。【研究方法】将纯化的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DHV-I)致敏双醛化红细胞,制备检测DHV抗体的间接血凝诊断抗原。【研究结果】使用该抗原对9种常见的禽传染病阳性血清、15只随机抽样的非免疫鸭血清进行检测,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阻断后的阳性血清,抗体为阴性;用不同批次的诊断抗原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显示一致;敏感性是琼脂扩散试验的32~64倍;对15只随机抽样的免疫鸭进行检测,阳性率达93%。【结论】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及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梁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24-12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甲肝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疫病。经典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可引发病鸭角弓反张等症状,剖检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而近年来发现的胰腺炎型鸭甲型病毒性肝炎则以引起病鸭胰腺明显发黄、出血且肝脏未见出血为主要特征。本文将从基因组结构、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方面对这两种不同致病型毒株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播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鸭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Ⅱ型、Ⅲ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八次分类报告及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肝病毒和鸭星状病毒引起,鸭甲肝病毒包括传统的血清Ⅰ型、"台湾新型"和"韩国新型’,鸭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卵黄抗体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分别用鸭肝炎病毒1型HB株、3型SD株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鸭,在攻毒后12、18、24 h和30 h分别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于1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7.8%;人工感染后30h治疗,治愈率为40.0%;攻毒对照组9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对于3型鸭病毒性肝炎,人工感染后12、18 h治疗,治愈率达100%;人工感染后24 h治疗,治愈率为70.6%;人工感染后30 h治疗,治愈率为42.9%;攻毒对照组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卵黄抗体(1型+3型)对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刚出现临床症状的雏鸭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遂平县鸭病毒性肝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遂平县鸭群病毒性肝炎病占鸭发病量的42.5%,占第一位,鸭病毒性肝炎也是造成雏鸭死亡的主要病因.在被调查的218例鸭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发病日龄以3~14日龄最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最多;散养场户比规模化鸭场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对该病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林镇元 《吉林农业》2014,(13):62-63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鸭疾病,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并逐渐呈多样化态势,增加了治疗难度,造成大量幼鸭死亡,给中小型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本文围绕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医学原理、诊断方式及防治途径等进行阐述,通过实践,归纳出一些实用诊断及预防方法,希望对鸭养殖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