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信息在奶牛改良中的应用遗传评定资料在决定奶牛的价值、确定重点使用的公牛、制定后代培育计划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生产与体型性状的评定结果,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给育种者和人工授精组织。人工授精组织应用这些结果决定公牛使用与否,制定精液价格。难产性评定结果只在每年7月公布一次。从最近产犊的母牛中挑选生产性状最高的1%制订成册,标明哪些可以选为公牛母亲,尤其适合进行胚胎移植处理。黑白花奶牛协会公布 TPI 最高的10000头母牛。现在大多数青年公牛(1988年出生的黑白花公牛中71%)由胚胎移植产生,因为通过胚移从个体的选配计划中得到公犊的可能性很高。1990年 TPI 最高的100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遗传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了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 (DF -REML)估计了黑龙江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种畜的育种值。结果表明 :全期产奶量、3 0 5天产奶量和乳脂量为中等遗传力性状 ,而乳脂率和泌乳天数则为低遗传力性状 ,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其中乳脂率与产奶量呈中等负相关。在育种值估计中 ,比较了不同遗传组公牛的效应值 ,认为美、加、德等外血公牛对该地区牛群产奶量的提高有明显改良效果。本文还分析了采用不同模型进行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的效率 ,得出用动物模型估计的准确性要高于公畜模型。根据本文所得结果 ,笔者还对黑龙江省地区今后的奶牛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牧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为牧场奶牛育种提供了新的育种工具,是目前奶牛选种育种已成熟使用的最前沿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缩短世代间隔、降低群体的近交水平,快速提升个体遗传进展和生产水平。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发展、遗传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牧场检测的头胎母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表型值与基因组检测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5个生产性能单性状育种值进行分析,为基因组选择在牧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选择指数对中国荷斯坦种公牛综合育种值排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包含不同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对荷斯坦种公牛排队的影响。收集了全国199个牛场的664 284头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量、乳蛋白量、体细胞数以及35 281头荷斯坦牛的体型性状。然后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预测生产性状和体型性状的育种值,计算3种不同综合选择指数下47头种公牛的综合育种值,并对其排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使用包含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4个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1)和包含乳脂量、乳蛋白量、体细胞评分3个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2)对公牛的排队一致性很高,秩相关为0.94;只包含生产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1、TMI2)和加入了体型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TMI3)对公牛的排队差异很大,秩相关分别为0.76和0.67。这些结果提示,乳脂量、乳蛋白量可以替代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体型性状进入综合选择指数对评价种公牛综合遗传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计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为该场荷斯坦种公牛的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2009~2015年间荷斯坦泌乳母牛的产奶性能记录资料为基础,运用DMUAI-REML算法及动物模型BLUP法,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成分进行单性状方差组分及育种值估计。结果:牛场荷斯坦种公牛后代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非脂固形物的遗传力分别为0.14、0.13、0.14、0.09、0.11。6头种公牛里估计得到产奶量育种值最高的是65206012号种公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固形物育种值最高的是11101917号种公牛。结论:使种公牛生产性能评定的更准确,需综合考虑产奶量和乳成分等性状,最终对种公牛进行选育选配。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武汉市58头公牛的971头女儿2006—2007年间的体型性状鉴定记录及2001—2007年间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配合动物模型,采用REML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探讨了乳房性状、体型总分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房性状与产奶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较小。后乳房宽度与产奶性状之间存在强的遗传正相关(0.44~0.89)。后乳房高度与305 d产奶量(0.27)、305 d乳脂量(0.16)存在遗传正相关,而与305 d乳蛋白量(-0.32)存在遗传负相关。前乳房附着与产奶性状基本不存在相关。悬韧带与305 d产奶量存在遗传正相关(0.79)。乳房深度与305 d产奶量存在遗传负相关(-0.20)。体型总分与305 d产奶量、305 d乳脂量、305 d乳蛋白量存在较强的遗传正相关,故加强乳房性状和体型总分的选择对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前期研究通过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到17个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功能基因,其中,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基因(PIN1)参与甘油三酯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mTOR信号通路,且位于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性状QTL区间。为进一步系统分析PIN1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本实验基于40头公牛的基因组DNA混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PIN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以及上下游调控区2000 bp进行扫描,在内含子2检测到1个SNP位点7:g.14432394G>A,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97和0.5203。采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技术对北京地区98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对SNP位点7:g.14432394G>A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泌乳期,SNP 7:g.14432394G>A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93);在第2泌乳期,SNP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104);SNP位点7:g.14432394G>A对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综上,PIN1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基因组选择,以加快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中国荷斯坦牛各生产性能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并制定总性能指数。结果表明:在群母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育种值排名第一的分别是732210233号、724409179号和119870098号,体细胞评分育种值最低的是766963365号母牛;种公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育种值分别是133412077号、60755967号和13号,体细胞评分育种值最低的是12000167号。根据305天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育种值,制定了总性能指数公式,选留390头母牛为核心群母牛。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河北省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为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了2012—2018年河北省133个牛场8 891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第一胎次的3个产奶性状记录(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和26个体型性状记录,利用DMU软件,以场年季、产犊月龄、鉴定年季和鉴定员效应为固定效应,以个体的加性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对产奶性状、体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5(产奶量)~0.32(乳脂率),体型性状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01(体型总分)~0.28(后乳房附着宽度)。产奶性状与体型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估计值范围分别是-0.43(产奶量与骨质地)~0.31(产奶量与尻部)、-0.59(乳脂率与尻部)~0.20(乳脂率与前乳头位置)以及-0.34(乳蛋白率与前乳头长度)~0.23(乳蛋白率与后乳头位置)。大部分体型性状与产奶量之间为遗传正相关,而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为遗传负相关。加强对产奶性状及体型性状中的中高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尤其对后乳房性状以及体型总分的选择,有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作者所在团队前期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组织转录组测序及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发现RPL23A和ACACB基因是奶牛乳蛋白和乳脂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两个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以北京地区7个牧场的105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试验群体,采集尾根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SNP位点基因型,利用SAS9.4软件的MIXED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C>T与第1泌乳期5个产奶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16),其优势等位基因为T;ACACB基因的g.63878254T>C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C;g.63962768G>A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关联显著或极显著(P=0.0001~0.039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A。综上,RPL23A基因主要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蛋白,ACACB基因对产奶量和乳脂具有显著遗传效应,3个SNP位点可考虑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奶牛高乳蛋白乳脂新品系和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母牛的遗传评价不如种公牛研究的多,原因是母牛在奶牛改良中贡献率低。母牛和种公牛不同,本身有泌乳记录(表型值),对于表型值,环境的影响大,从表型进行遗传能力的评价很难,而且母牛的繁殖率低,一头母牛? 所留下的后代(除特定状态外,如胚胎移植)少。但是作为生产后备种公牛的母牛就不同了,母牛配子对儿子的遗传贡献为1/2,其儿子牛如果作为种公牛采精广泛使用,则母亲的影响就大了,母牛通过两个基因传递通径占奶牛改良总贡献度的34%~39%(Van Vleck, 1977),其中生产用母亲到女儿牛的通径占2%~6%,从母亲到人工授精后备种公牛(儿子牛)的通径占32%~33%。因此生产后备种公牛时,正确评价母牛的育种值就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采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陇州奶牛繁育中心及7个陇州奶牛开放核心群20年来育种资料的数据,对陇州奶牛的主要性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18月龄体重、18月龄日增重以及体型评分)进行分析,并运用动物模型及MT-DFEML(多性状非求导REML)软件,计算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主要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32、0.28、0.27、0.32、0.25和0.19。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负相关,与体重、日增重呈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乳成分与体重没有遗传相关。体重、日增重与体型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性状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和典范转化的REML算法,估测了西安市草滩农场、西安市一奶场、二奶场和三奶场的7个牛群1980~1989年间2985头初产母牛的泌乳天数、泌乳期产奶量、305天产奶量、标准乳产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以及非脂固形物等1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环境相关系数,结果是、10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1、0.27、0.29、0.31、0.41、0.26、0.58、0.50、0.40和0.31;通过净遗传相关分析,揭示了305天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的真实遗传相关关系,表明选择乳脂量可同时提高产奶量、乳蛋白量及乳脂率,因而是一举多得的选择方法,这要比单纯的产奶量选择法或约束乳脂率选择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奶牛评价包括公牛(乳用种公牛评价成绩)和母牛(牛群检定牛即生产性能测定)两部分,由日本农林水产省(相当于我国的农业部)的家畜改良中心负责一年发表两次评价结果──《乳用牛评价报告》,现根据笔者在日本了解到的有关奶牛评价方法的情况做一介绍(时间至1999年5月发表的结果)。1 评价性状1.1 泌乳性状:牛群检定项目中的7个泌乳性状,包括产奶量(MILK),乳脂量(FAF),非脂固形物量(SNF),乳蛋白量(PRT),乳脂率(F%),非脂固形物成分率(SNF%),乳蛋白率(PRT%)。1.2 体…  相似文献   

15.
1 后备母牛选择 按系谱选择奶牛。系谱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其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按系谱选择后备母牛,应考虑其父本、母本的育种值。特别是产奶量性状的选择,应当依据父本和外祖父代的育种值,不能只以母本的产奶量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应同时考虑亲代的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产奶性状是奶牛的主要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5个方面。产奶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产奶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应用于奶牛产奶性状的改良,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本文综述了与奶牛产奶性状有关的基因:乳蛋白基因、Weaver基因、催乳素基因、生长素和生长素受体基因、淀粉酶基因、核外基因和其他基因(DGAT1和DGAT2基因、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以及主效QTL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本世纪末奶牛的育种方案河南省郑州畜牧专科学校(450045)王勇强译高腾云校当今,奶牛的育种方法仍基于对数据资料如产奶量、乳脂及乳蛋白含量、产犊性状和生长速度等的收集,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发现具有优良经济价值的母牛及公牛,并增加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估计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探究母体效应对该场新疆褐牛后代产奶性状的影响,提高该场母牛选育的准确性,进一步为该场奶牛的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2009~2015年间新疆褐牛泌乳母牛的产奶性能记录资料为基础,利用两种模型,一种考虑母体效应,一种未考虑母体效应,运用DMU软件AI-REML算法及动物模型BLUP法,对新疆褐牛产奶量及乳成分进行单性状方差组分及育种值估计和排队。结果:母体效应对个体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体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各性状育种值的母牛排名具有不一致性。结论:当考虑母体效应后,该场新疆褐牛母牛产奶量的遗传力及育种值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牛乳成分的遗传力和育种值。  相似文献   

19.
选择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6头新疆褐牛种公牛及后代母牛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AIREML算法及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该场后代母牛的遗传参数及种公牛的育种值,并进行排序,为该场褐牛种公牛及后代母牛的选种选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场新疆褐牛后代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及总固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06、0.19、0.06、0.04;00233号种公牛在所选公牛中的各项育种值最高,196318号种公牛各项育种值最低。通过研究结果,可对公牛各项育种值高的后代母牛进行选育选配,进一步扩大核心群体,为该场牛品种的改良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基于我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旨在分析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选择1 686头既有基因组遗传评估成绩又有后裔测定成绩的荷斯坦公牛,利用2019年12月基因组遗传评估结果及其女儿的产奶和体型性状数据,通过R软件与Excel计算公牛基因组评估结果与公牛女儿表型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与后裔测定性能指数(CPI)呈正相关(rs>0.3),其中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估计育种值(EBV)呈较强的正相关(0.4 < rs < 0.8)。对公牛女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儿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与肢蹄评分的表型值与公牛GEBV分组趋势一致,且公牛不同产奶性状GEBV组间的女儿性状表型值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北京及上海地区公牛产奶性状、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GEBV分组与女儿表型值趋势较其他省市(地区)更一致,且GEBV高组与低组之间差值均高于其他省市(地区)。基于1 686头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及其女儿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较好,其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表型数据更好地反映了基因组选择的效果;北京及上海地区较其他省市(地区)更能反映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