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是“国际稻米年”。如何使稻农增收,提高稻米食品的安全,是国际稻米年的主题。稻鸭共作技术在水稻、水禽的可持续生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亚洲许多产稻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于2004年7月18日-22日在中国镇江市召开,体现了中国在稻鸭共作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勃勃生机。本次研讨会为历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参加国家、地区、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泰国、香港、台湾、俄罗斯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就稻鸭共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现场考察,处处洋溢着人们对于生态种养的热情。为此剪影会议实况,以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放鸭治虫最早见于明代,明代霍韬(1487-1540)提到“顺德产蟛蜞,能食谷芽,惟鸭能啖之,故鸭广南为盛,以其蟛蜞能养鸭亦有鸭能蟛蜞两相济也”。(《五山林志,辨物》引《渭崖文集》)。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农业和家禽业的生态化生产典范,在亚洲国家蓬勃发展,在中国各地也如尖尖竹笋,坚强破土,茁壮成长,生机盎然。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后代的产业和事业。6月底,沈晓昆先生告诉我去韩国参加“第五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的消息,遂托其采集会议的有关情况。现发表于后,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稻鸭共作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晓昆 《中国家禽》2004,26(8):17-18
国内最先开展稻鸭共作的省份有湖南、江苏、浙江、安徽,而现在这项技术又推广到了广东、云南、江西、海南、吉林、黑龙江省,就全国而言,现在推广力度最大的当属浙江、江西。稻鸭共作不仅在南方稻区应用推广,而且也在北方稻区应用推广。据介绍,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今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和亚洲稻鸭共作技术推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在遭受药残毒残和洪水天灾的劫后余生中,对于生态平衡的体验尤如久旱逢甘霖般殷切,激励人们……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沈晓昆 《中国家禽》2001,23(22):37-37
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日本鹿儿岛市桂川町的有机农户首先进行稻鸭共作试验,并获得了成功。随后,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家畜管理研究室开始对稻鸭共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用了10年时间,稻鸭共作技术就从其发源地九洲地区开始,逐渐扩大,遍及日本全国各地。目前,全日本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的农户已超过1万户,并成立了日本全国合鸭水稻协会。1稻鸭共作技术的五大效果1.1除草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  相似文献   

7.
1鸭声远胜蛙声南宋诗人辛弃疾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可以理解为听到蛙声一片,这一片蛙声象征着又将迎来一个水稻的丰收年。也可以理解为蛙声阵阵,青蛙多,消灭的害虫多,水稻丰收就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盛夏时节,镇江市农业科技界迎来了他们的节日。7月18日,参加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的日、韩、越、泰、俄等国和港台及内地各省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领导、农友代表汇聚镇江市南山碧榆园宾馆,给美丽的镇江更添喜庆和热烈。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镇江电台、电视台、日本NHK、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农民日报、《中国稻米》、《中国禽业导刊》、《中国家禽》等17家媒体也与会开展新闻采访和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邮鸭和绍兴鸭的稻田放养试验,获得不同品种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适宜的放养密度,以及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密度越小,收捕时鸭平均体重越大。放养密度越大,收捕时每公顷产鸭总重越大。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要多4~5倍。高邮鸭5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40 m~2/只、60 m~2/只稻鸭共作经济效益好。绍兴鸭4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50 m~2/只,60 m~2/只经济效益好。高邮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绍兴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略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22日到2月23日,第十八届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在日本富士山麓的静冈县富士宫市的日本国立中央青少年活动之家举行。参会者有200多人。从大会会场的所在地,就可以看到雄伟的富士山景色。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从1998年起。每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了18届。  相似文献   

11.
鸭、稻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十天左右的秧苗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约80d左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秧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鸭、稻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饲养模式。现就鸭、稻共作实用技术介绍如下:1鸭、稻共作基地的设计1.1基地的环境要求用于实施鸭稻共作生产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远离村镇,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3日,第17届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在日本关东地区的茨城县筑波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大会由茨城稻鸭协会与日本全国稻鸭协会共同举办,有26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自  相似文献   

13.
<正>一稻鸭共作的双赢作用稻田养鸭是运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适应性强的特点和鸭的食性广、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性,对水稻除草、灭虫。同时投喂的饲料经鸭转化成水稻的肥料,鸭的活动和采食又能活化土肥,增加土壤、水层中氧分,并剥蚀水稻枯叶,达到透风透气,促进水稻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国内外的稻鸭共作又有了新的进展,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情况。写成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稻作栽培史与家鸭驯化史可谓源远流长。同样,我国的养鸭业与农业结合亦是历史悠久。稻鸭共作技术与雏鸡肛门鉴别法一样,皆为我国首创,后经日本学界整理、总结、提高与推广,始成为有理论依据与科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稻鸭共作是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生态农业中大有作为。从稻田养鸭发展到稻鸭共作,  相似文献   

17.
"鸭稻共作技术"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等发明的全新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2000年"鸭稻共作"传到中国,2001年开始在广东、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区研究推广.其中,江苏省丹阳市和广东省增城市的示范基地规模可能是最大的.所谓"鸭稻共作"技术,是指将小鸭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肉鸭.  相似文献   

18.
金秋的湖北省监利县,田涌金浪,湖闪碧波,万木葱茏,生机盎然.百万监利农民在喜迎丰收的同时,也为自己有了"稻鸭共育"这个新的增收项目而高兴.监利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稻总产曾居全国之最,粮食生产曾获全省"九连冠",同时也是养殖业大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省太仓市稻鸭共作技术试验的增产效果研究可知,稻鸭共作技术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其净收入可比常规水稻种植提高27 600元/hm2。稻鸭共作技术不施用化肥、农药,既能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又可节约成本,同时鸭粪还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种养结合的目的。因此,稻鸭共作技术能够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增长,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及其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稻鸭共作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农牧混合的生态型农业技术。本文就稻鸭共作技术的优点及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