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ASI增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个群体各二个轮回选择周期的材料,研究了ASI在盖膜与露地以及直播与移栽条件下的反应。结果表明:1.为缩短ASI而实行的轮回选择,可获得显著的选择增益;2.在缩短ASI的同时,散粉期和抽丝期也相应缩短,并且抽丝期缩短更多;3.无论在灌水还是在不分胁迫条件下,直播株的ASI总是极显著地比移栽株短;4.各轮回选择群体的ASI,灌水的都比实行干旱胁迫的缩短。 相似文献
2.
玉米开放的S_1或S_2轮回选择系统与优良自交系种质的循环利用刘仁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轮回选择最早是Hayes和Garber(1919)提出的。目前已成为现代育种将优良基因集中并分离的重要手段,已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普... 相似文献
3.
4.
5.
玉米超长穗自交系的选育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自交系单一性状粗穗和长穗互补,是组配大穗型玉米单交种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骨干自交系少而集中,遗传基础狭窄,特别是长穗骨干自交系的贫... 相似文献
6.
玉米龙早群S1后代轮回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1后代轮回选择法对北方早熟春玉米群体-龙早群进行了二轮轮回选择。结果表明,C1比C0提高5%以上遗传进度的性状有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等性状,抽丝日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等性状的遗传进度均不足5%,丝黑穗病本轮选择后下降1.8%,抗大斑病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Ⅱ.群体方差,配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改良S1轮回选择完成了对中综3号三轮改良,并选择5个测验种,通过NCⅡ交配设计,对改良群体的遗传方差,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克服了S1选择法遗传方差下降过快的缺占。对一般配合力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经三轮选择后,遗传方差仅下降20.8%,且从第三轮开始遗传方差下降已趋缓慢,仅减少4.0%,一般配合力从C0的-45.15增加到C3的44.95。但该法对改良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及 相似文献
8.
半姊姐轮回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姊妹轮回选择法完成对中综2号三轮改良。结果表明:该法对群体产量和配合力均有显著的改良效果。经三轮选择后平均每周期获得量为7.4%;一般配合力从C0的-10.081增长到C3的15.924。二者每周期的获得量与选择轮数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第一轮的选择用遗传基础广泛的非亲缘综合种做测验种,二、三轮的选择用自交系做测验种,结果表明用自交系做测验对改良群体的一般配合力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的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玉米群体完全双列杂交的得到的群体及群要璋杂交种在3个地区进行试验,采用Gardner和Eberhart的ANALYSISⅡ和Ⅲ对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许白群产量vj最高,hj最低,均达显著水平,gi中等;洛孟综产量vj和hj较高,gj最高,二南24群产量vj较高,hj较低,gj略高。这3个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应进行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洛孟综可用于选育自交系,BSSS产量vj最小,hj最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创新与自交系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自交系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优异自交系及其组合选配可以促进突破性新品种的诞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玉米育种家采取多种途径,拓展玉米种质基础,成功地培育出许多综合性状或特异性状优良以及高配合力的自交系,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条件。1抗病性改良玉米抗病性的垂直抗性是指寄主对病原菌的某一个或多个小种是抵抗或免疫的,而对另一些小种是感病或高感的;水平抗性是指对病原菌的全部小种具有同等水平或同样有效的抵抗能力。例如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具有水平抗性,虽总体感病,但并不严重。自从发现了显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混合选择是选择单元为植株本身的一种选择方法,在下一轮选择中与前一轮选择间进行重组。然而,在某些选择试验中,有些性状很难得到保持,因为它在自然传粉品种中的出现频率较低。例如,在墨西哥我们决定采取回交方法来降低玉米地方种的株高;将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高寒山区积温少,无霜期短,无杂交玉米,从搜集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入手,利用超早熟,抗寒冷玉米珍贵捉质资源“坝上火玉米”,导入高配合力,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选育出极早熟优良自交系“承18”,总结出选育一环系和二环系相结合的顶交玉米育种的新途径,并分析该的特点和育成经验,可为今后选育极早熟玉米自交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发现供试的早熟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苗期性状较普通玉米差异较大,而二者穗部性状差异较小,仅虫熟优质蛋白玉米的百粒重较普通玉米低10%以上。遗传分析表明,苗期叶面积,苗期叶干重,拨节期叶干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与普通玉米均为非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粒径数均是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比重较大;而喇叭口期叶面积,叶面积增长速率,出叶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百粒重,单株穗重等性状,优质蛋白玉米以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CIMMYT主要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和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育种手段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开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两个突变体奥帕克-2(o2)和弗洛里-2的发现,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中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这对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有重要意义。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在过去30年致力于用。2基因进行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2基因提高了玉米的蛋白质品质,但该基因同时带来软质胚乳、产量低、感穗腐、易生虫和脱水慢等不良性状,很难大面积推广。经多年的努力,CIMMYT采用修饰基因,已经克服了。2基因带来的缺陷,育出了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优质蛋…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玉米育种创造了世界玉米育种史上的奇迹,从早期的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到后来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的难关,以及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没有突破性进展,只是在抗病育种和籽粒品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及时育成了较抗病的新品种。尤其是近15年问,我国选育的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突破性的玉米白交系。而选育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是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突破性的玉米自交系就不会有突破性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