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贵州省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种植,取得成功,推广迅速,现全省已达150万亩左右。杂交油菜亩产均达125~15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175~200公斤以上。1985年全省油菜籽产量平均亩产58公斤,到1990年夏收全省平均产量达76公斤,其中以杂交油菜为主的156.85万亩油菜高产栽培示范面积,总产达1.7亿公斤,占全省4.3亿公斤总产的40%。而且,种植杂交油菜,采用以育苗移栽为主体的一套技术,促进了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实现“稳定面积,  相似文献   

2.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相似文献   

3.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广汉市1986~1988三年试种优质早熟杂交油菜涪汕一号和85-117,平均亩产165.8~213.8公斤;我市杂交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9年推广面积2万亩,1990年计划推广7万亩,1991年全市实现杂交油菜良种化,计划面积15.5万亩。现根据几年我市的试验和大田调查,总结了杂交油菜生长发育规律,夺取油菜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供生产上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旱作春油菜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油菜机械化栽培技术是解决我国北方高纬度高寒地区油菜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作者通过对优质春油菜品种的选育、引进、推广、涂抹技术防除自生油菜、播种、收获机械的革新改造等项关键技术成果的研究应用,并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轮作作体系、良种推广、合理密植、配方平衡施肥、改进施肥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促控结合、建立高产群体结构模式、适期收获等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提高春油菜产量的技术对策余世铭,朱广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八五”期间,黑龙江省、内蒙古北部高寒地区春油菜生产有较大发展。现在大面积机械化栽培和全部应用单、双低优质品种。已成为我国当前优质油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产区。1高寒……  相似文献   

7.
“三杂”配套,是指稻田种植杂交油菜秦油2号——迟熟杂交早稻——早、中熟杂交晚稻及其相应配套技术组装成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稻谷亩产可以过吨粮、粮油双高产的种植新模式。一、“三杂”栽培增产增收1988~1989年度,“三杂”配套示范1891亩,结果秦油2号杂交油菜平均亩产菜籽131.2公斤;双季杂交稻平均亩产951.6公斤。其中,早杂475.2公……  相似文献   

8.
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育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我县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每亩增产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丘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9.
油研3号(原杂09)系我所近年育成的早熟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于1991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注册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性突出,全生育期平均仅198天。在1989~1990年全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亩产228.8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比对照增产18.4%。在1990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  相似文献   

10.
1984~1988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腹心地带宝清县,进行了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化探讨。5年中,种植面积由600亩,逐渐扩大到20万亩;最低亩产170多公斤,最高亩产302公斤;总增产大豆2575万公斤,增益1777万元。通过连续科研实践,大面积示范和生产验证,初步明确了宝清县一带春大豆生产,每亩稳产170公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春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开始,我站对约翰·迪尔佳联3070型收获机割台进行了改进。经过几年多点试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甘蓝型春油菜的机械化收获作业,为甘蓝型春油菜收获机械化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产量构成据近几年在苏州、无锡两市大面积示范结果,机插水稻一般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基本同手插大苗持平。高产单位及丰产方亩产550~600公斤,高产田块达656.5公斤。又从11组对比试验田块考种核产表明,机插水稻较常规水稻亩穗数增9.7%,每穗粒数减少8.3%,增穗所得略大于穗形减少所失,平均亩产增5.7%。从蓉南村及换新村近百块典型田块及试验的产量和穗粒结构资料分析表明,机插水稻高产,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临夏高寒阴湿地区面积约5.1万hm~2,以种植春油菜为主,为甘肃省双低春油菜主产区之一。为更好地提高该区油菜种植效益,本文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总结近几年来试验成果及参考国内外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选择适宜临夏高寒阴湿区春油菜品种、种子播前处理、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以及油菜籽贮藏等油菜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浙江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在三熟制高复种指数的条件下,如何经济合理施肥,以获得油菜稳产高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试验的宗旨是:通过对油菜田氮化肥用量、氮磷钾配比以及肥料的施用方法等3方面的试验,明确油菜合理用肥指标和油菜合理施肥方法;并根据产量结果与经济性状的关系,明确油菜生产的主攻方向,得到亩产150公斤以上的高产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通强 《种子》1992,(5):51-52
近几十年来,世界油菜发展较快,面积扩大1.5倍,单产提高50%,总产增加2倍。世界油菜1985年总面积为22452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1888.7万吨;1990年总产达2400万吨。我国1985年总面积为6741万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559万吨;1990年总面积为8255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693万吨。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加拿大和印度;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公斤/亩,199公斤/亩和184公斤/亩。  相似文献   

16.
油菜生产机械化是一项省工节本、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的农业新技术。筛选适合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品种是该技术推广的前提条件。对15个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较强,可在勉县推广种植的油菜直播机收品种,供来年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1986年始,我们选用冀5418和偃大7916品种,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1988~1989年度在安阳县水冶镇北段村的106亩高产田,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515.6公斤。其中6.7亩冀5418,亩产达640.9公斤,12.5亩偃大7916,亩产达578.0公斤。1989~1990年度,该地又实现了平均亩产502.1公斤,有10亩冀5418,亩产达596.6公斤,9.8亩偃大7916,亩产达552.0公斤。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北省农牧厅丰收办下达的“芝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开发”项目,面积为100亩。收获后对57户进行实产抽查验证,平均亩产112.45公斤,其中10.3亩,亩产达到154公斤,最高的农户张庆贤亩产达到159.45公斤。实收平均亩产比对照区平均亩产63.5公斤提高48.95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云梦县今年在万亩油菜田实施了多效唑调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130公斤,比对照增产14%。他们的主要技术是:1.苗床施足底肥。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农家肥4000公斤。2.早播稀播匀播。亩播量0.5公斤。加强苗床管理促早生快发。3.在苗床3叶期亩用15%多效唑50克兑水50公斤均勻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90年代初(1990—1994年),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亿亩以上,亩国超过300公斤,大面积玉米高产田亩产在G00—700公斤,春玉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