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是毕节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5万余hm2 ,常年总产量 2 0t左右。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气温偏低 ,光照不足 ,全区年均温 13.2℃ ,无霜期 2 5 0d左右 ,在水稻生长的 4~ 9月 ,≥ 10℃的积温为 3836 .33℃ ,光照时数为 881h。不利的自然气候条件 ,极大地制约了全区水稻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新的水稻栽培技术 ,充分挖掘水稻生产的潜力 ,促进水稻生产发展。 1993年 ,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在全区 8县 (市 )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 ,水稻旱育稀植能有效地协调水与气温之间的矛盾 ,大大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早…  相似文献   

2.
阮伟江 《作物杂志》1998,14(6):23-24
广西于1991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经试验示范,在坚持这项技术的肥床旱育、重视水稻根系培养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使这项技术更适应广西生产实际,操作更方便。因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到1998年推广面积超过广西水稻播种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江大权彭作铭(重庆市酉阳县农业局648800)武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相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据统计,本区海拔800m以上地区稻田面积占总稻田面积的30%以上,此类地区的水稻生产历来因春季寒潮频繁推迟播种,秋风冷露来得早而……  相似文献   

4.
5.
自1992年毕节地区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以来,水稻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推广面积达到32.87万hm2,平均单产7362.9kg/hm2。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毕节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熊玉唐 《耕作与栽培》2001,(3):40-41,55
“七五”到“八五”初 ,贵州大力推广“杂交稻、两段秧、配方肥、综合防”配套技术 ,使全省水稻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1992年全省水稻平均单产达 343kg/ 6 6 7m2 比 1985年提高6 3kg/ 6 6 7m2 ,增长 2 2 5 %。为探索水稻生产新的突破口 ,1992年省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省科委和省农业厅联合引进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经全省广大农技干部的共同努力 ,九年来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贵州不断发展和完善 ,到 2 0 0 0年全省推广面积达 2 2 73万hm2 ,累计推广 12 2 6 7万hm2 ,平均单产达 5 39 16kg/ 6 6 7m2 ,比常规…  相似文献   

7.
郑海发 《中国种业》2012,(11):76-77
北方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北方一季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从品种选择、苗床管理、本田管理等各个重要技术环节介绍该项技术的应用,特别突出旱育壮种、控水育秧、本田稀插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5—2007年保山市隆阳区西山海拔1 800 m以上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样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小春作物套种玉米能确保玉米4月20日及4月20日前播种全苗,避过8~9月低温、多雨、大斑病、灰斑病和锈病危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形成穗大、粒多、粒饱的高产性状,并归纳了小春作物套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熊飞 《科学种养》2008,(4):12-12
推广从日本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对我国传统的水稻“水育密植”技术来说是一场水稻种植上的革命,它确能使水稻亩产大幅度提高,但需对土壤实施“调酸”、“消毒”,十分复杂,后来采用“壮秧剂”育秧,免去了“调酸”、“消毒”工序,故被称为简化旱育秧。有了旱育保姆后,水稻旱育秧更简单,连水稻催芽也省去了,所以被称为水稻“旱育保姆”新式简化育秧技术。这是育秧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与革新。该技术与简化肥床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而且秧根自带肥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搞好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促进三穗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和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根据省农技总站和省能源办的安排,2006年继续进行了生态旱育秧大田施沼肥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点与品种试验地选择在三穗县滚马乡下德明村吴世先责任田中进行,海拨600m,年平均温15℃,年降雨量1200mm。试验地质地沙壤,肥力中等,肥势均匀,前作油菜,水源方便。供试品种Ⅱ优多系1号由三穗县种子公司提供。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A每小区底施沼渣30kg、复合肥1.2kg(底施沼渣1000kg/667m2、复合肥40kg),栽后7d每小区追施沼液30kg(施沼液1000k…  相似文献   

11.
陈祖瑶  黄勇  郭国雄  成马丽 《耕作与栽培》2005,(5):F0003-F0003,38
胡萝卜也叫丁香萝卜、红萝卜.属一二年生蔬菜,以肉质根供食用,富含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人们青睐。胡萝卜属半耐寒性蔬菜,其肉质根生长适于冷凉气候.幼苗耐旱性与耐热性相对较强,长期以来,胡萝卜栽培以秋播冬收为主。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高寒山区.夏季气候凉爽,7月平均气温17、6~23、5℃.具有“天然空调”的自然气候特点。为充分利用胡萝卜幼苗期耐热性强的特点,发挥毕节区中高海拔山区夏季气候凉爽的优势,提早胡萝卜供市时期。2004年,实施了胡萝卜夏秋高产栽培相关试验及示范.取得了胡萝卜产量达3003.1kg/667m^2、产值近2500元/667m^2的示范效果,为高寒山区胡萝卜夏秋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恢复再生稻生产、确保全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部门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创新中稻再生技术,组装集成和探索总结出超级稻 +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超级稻 +再生稻每 667m2 两季平均产量 835.3kg、增产 11.4% 的显著效果。从选择稻田、选用品种、播种移栽、肥水运筹、防虫灭病、收割留桩和综合种养等方面对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明振 《科学种养》2014,(10):14-16
<正>一、水稻轻型栽培的概念广义上讲就是:凡是能减轻水稻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的一切种植方式,统称水稻的轻型栽培。二、水稻轻型栽培主要技术要点(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1.床土准备1取土。床土最好用肥田土或坑塘土。一亩大田如按用秧盘25~28个、每个盘装土4千克算,需准备120千克土。2晒干。将土摊开晒干至含水率在10%左右。3粉碎。将晒干后的土进行粉碎,粉碎后的颗粒直径在2~3毫米的为床土、直径在1~2毫米的细土为  相似文献   

14.
李章模 《作物杂志》1993,9(1):33-33
近几年在北方稻区,每年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面积达2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农户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发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效果。一、秧苗素质差是育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选择秧田地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低洼处或本田中,本田灌水泡田时秧田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的基础,这是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栽培中的育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得好,"苗好一半谷"。为了适时培育壮秧,水稻育秧技术不断进步,多年采用的水育秧在北方已经很少应用,原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克服了床土质量差,苗细苗弱,易发生病害、药害等缺点,增产效果显著,是水稻育秧中的一项突破性创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我市是水稻主产区,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4万亩。近年来,水稻育秧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直播、小棚育秧、大中棚旱育秧、大棚钵体苗旱育秧、两段式  相似文献   

18.
高寒山区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在海拔1500米的下川乡覆膜小麦102亩,平均亩产397.3公斤,比对照增产216.3公斤。1986年覆膜2269亩,平均  相似文献   

19.
近年寒地水稻育苗床立枯病发生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由于遭受早春严重的异常气温,使我们地区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水稻立枯病对大棚旱育秧田为害十分严重,明显影响水稻育苗质量,发病重的地区可造成秧苗成片枯死.1 近两年大棚旱育秧田立枯病发病重的原因分析1.1 温度是立枯病大发病主要因素遇到持续低温、土壤冷凉、光照不足是发病重的重要因素,尤以低温影响最大.育苗棚内温度持续在10℃以下,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菌进行侵染,常导致病害急剧发生.1.2 湿度大可导致立枯病大发生育苗棚内通风不及时、通风炼苗晚、灌水过勤、阴雨或潮湿可加重立枯病情.1.3 种子质量差和生活力弱能诱发立枯病发生受伤、受冻、催芽过长、生活力差的种子和抗逆力很弱都是引起病害的隐患.1.4秧田条件和管理失调使立枯病发病加重播种量大、高温徒长的苗床,床土黏重、偏碱、播种时间过早、过密、覆土过厚以及施肥量大,都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郑州沿黄稻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李晓春(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50006)栾静(郑州市中原区农技站)我市为黄河中游引黄灌溉稻作区,自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后,经过试验示范,已经摸索出采用中苗种植麦茬稻的高产栽培技术。1995年在市郊金水区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