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上述病害的抗性,主要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不同玉米材料,抗病性有明显差别。F_1的抗病性,倾向抗病亲本或比亲本的平均病级低。实践证明,采用轮回选择法和利用多细胞质杂交种是行之有效的玉米抗病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3.
高纬度地区极早熟玉米育种的现状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纬度地区积温相对不足,干旱、低温冷害等不利因子频发,只能种植极早熟玉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高纬度地区极早熟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原有的种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极早熟玉米品种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纬度地区极早熟玉米育种的目标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保山市积极推进玉米抗病育种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新的考验。在当前新发病害影响玉米生产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探索和推动本地玉米育种工作,总结了保山市玉米抗病育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形势,思考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条件,并探讨了发展方向,为促进保山市玉米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以期带动高原特色现代玉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从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毒方式、发病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种质鉴定与发掘、抗性遗传及抗病QTL定位、抗病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粗缩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的分析,认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遗传基础狭窄、品种单一化,抗病育种目标单一、缺少多抗性品种,耕作栽培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策略,即坚持以培育兼抗、多抗玉米品种为目标,加强玉米种质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玉米抗病种质资源;同时注重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74份试材的综合分析研究及抗病低酚棉花新品种晋棉14号的成功培育,认为:①低酚与抗(耐)枯萎病不存在遗传负相关,选育抗病低酚棉花的较佳技术路线应该是,有性杂交渗入抗源基因-早代于病圃进行一次自然淘汰和人工定向选择-无病圃和病圃对中选个体进行交替种植选择。②感病的低酚棉品种或无抗源的低酚棉组合后代,若置病圃连续种植和筛选,亦可获得抗病材料,但需时较长,选效亦差。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季棉50年早熟性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喻树迅  安阳 《棉花学报》2005,17(5):294-298
通过第一次收花率、生育期、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比较等性状总结了我国短季棉早熟性育种的成效。对不同年代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短季棉生育期缩短9~14 d,本试验不同年代品种平均缩短2.5 d。通过对早熟性多个性状的对比,分析了辽棉系列短季棉与中棉所系列短季棉的不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农场玉米连作10年以上的病圃内,并连年用丝黑穗病菌土盖种和对植株进行人工接种大、小斑病菌。材料和方法以自育稳定自交系和国内外引入的优良稳定系2000余份,作为筛选抗源和高抗玉米大斑病及丝黑穗病的鉴定材料;用自选低代系和引入的非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张启东  赵仁全  程小芳 《种子》2004,23(10):76-78
为了适应贵州省玉米产区寡照多湿、病虫害严重、间套作较普遍的实际情况,选育适应贵州省玉米产区较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杂交玉米,我们选育了抗病虫抗倒伏杂交玉米--黔北二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22 d,株高238 cm,穗位高98 cm,穗长19.4 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40粒,百粒重36g,出籽率89%,单穗粒重155.8g.一般产470~650kg/667m2.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中抗矮花叶病、高抗玉米螟.其中对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均比对照农大108高一个级别.适宜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等适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种业发展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早熟耐密植玉米"5800"创新育种工程,即东北春玉米区选育早熟品种,保苗7.5万株/hm2,产量1.2万kg/hm2。经过10年的努力,丰垦种业在新的种质资源研发上有突破性的进展,采用新研发的种质资源组配出一批性状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根据其农艺性状表现统称其为"清秀型"玉米品种。通过连续两年的多点试验,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现将试验结果初报。  相似文献   

12.
《种业导刊》2008,(3):20-20
品种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平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买断品种,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551E。2005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05002;2006年通过河南省认定,认定编号豫引2006004。  相似文献   

13.
孙智开  王石惠 《种子》1998,(4):44-46,80
回顾冬小麦早熟性发育及其遗传与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其中包括早熟品种的发育类型,早熟性状的表现,熟性遗传,叶穗花的发育生物学,贵州生态区早熟高产育种理论及其模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_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敷(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 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CIMMYT主要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和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辉  高翔 《种子》1999,(4):55-56
通过育种手段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开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两个突变体奥帕克-2(o2)和弗洛里-2的发现,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中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这对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有重要意义。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在过去30年致力于用。2基因进行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2基因提高了玉米的蛋白质品质,但该基因同时带来软质胚乳、产量低、感穗腐、易生虫和脱水慢等不良性状,很难大面积推广。经多年的努力,CIMMYT采用修饰基因,已经克服了。2基因带来的缺陷,育出了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优质蛋…  相似文献   

16.
南元涛 《作物杂志》2004,20(6):55-5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6 年用偏硬型自交系“绥系701”为母本, 以中齿型自交系“绥系601”为父本杂交育成早熟春玉米绥玉10。1998~2000 年在所内参加品种鉴定试验及省内适应区多点异地鉴定试验,2000~2001 年以代号绥313 参加并通过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产量居参试组合的第一位;2002 参加并通过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试验, 产量为第一位。2003 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并命名“绥玉10”。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是危害玉米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玉米种植区域普遍发生.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前者包括9个显性基因(Ht1,Ht2,Ht3,Htm,HtP,HtNB,Htn1,NNc和St)和2个隐性基因(ht4和rt),后者包括许多数量抗性基因,遍布10条染色体.本研究从病原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性基因挖掘与定位的角度阐述玉米抗大斑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玉米大斑病的抗病分子机制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鉴定及抗病材料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弯孢霉叶斑 (curvularia Lunata(Wa LKer) Bode.)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主要叶部危害。该病病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 ,一般 0 .5~ 4× 0 .5~ 2 mm,大的达 7× 3mm。发病很普遍 ,严重的叶片病斑密布 ,并联成片 ,常导致叶片枯焦 ,造成严重减产。选用抗病杂交种是防治玉米弯孢霉  相似文献   

19.
品种生育期长短历来是水稻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性状,通过育种方法改变各类水稻的生育期,特别是缩短品种的生育期,不论是过去和将来,对水稻生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