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寻不同果袋处理条件下锦绣黄桃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规律。[方法]研究不同种类套袋对锦绣黄桃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套袋果实外观品质、商品果率均明显优于未套袋果实,其中套黄色袋和褐色袋的果实外观较好,套黄色袋和双层袋的采前落果比例较低,其商品果率较高;套袋果实可溶性果形物含量低于未套袋果实,但套黄色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未套袋果实差异不显著。[结论]为提高锦绣黄桃果实品质和市场商品化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2004,(8):22-22
一、采前处理1.幼果套袋花谢后20~30天套袋 ,套袋前先疏果穗。每穗选留相对集中、发育良好和大小一致的幼果3~5个 ,并全面喷一次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纸袋要用杀菌剂浸泡数分钟后晾干再套果。与未套袋相比 ,套袋后除有效防止果实锈斑病外 ,还可明显减少霜害、日烧病和裂果  相似文献   

3.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降低了平均单果重(套一次白袋除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改变果实硬度。套袋提高果面亮度,不同套袋处理果皮色泽差异显著.套白袋果表呈绿色.黑袋呈白色,不套袋果(CK)果锈明显、外观暗淡;套黑袋果皮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果实套袋是指将幼果套于特制的果实袋内,在生长期内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其作用一是防治果实病虫害。生产实践证明,套袋可使苹果轮纹病、炭疽病,葡萄白腐病、霜霉病等导致的烂果率降低在2%以内。二是促进果实着色。对红色品种果实通过套袋可使得果实颜色鲜艳,如红富士着色率可达100%,巨峰葡萄果面鲜红色。三是避免果面荡斑。  相似文献   

5.
日本不同质地纸袋及套袋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ujiminori、Beniizu和Hakata White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套袋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的果实中,套专用袋的果实品质最好;套报纸袋的果实不但着色最差、糖度最低,而且酸度较高,因而品质最差;套报纸袋加采前除袋比不除袋能促进果实着色和糖度增加,表明采前除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葡萄品质。因此,为了提高葡萄品质,应优先使用白纸制作的专用袋而不用报纸袋;如果套报纸袋,则必须在采收之前除袋。  相似文献   

6.
套袋时期与所用材料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了6种套袋材料与3种套袋时期及其组合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材料对芒果单果重、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对果实着色、光洁度及TSS(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一致。无纺布袋套袋处理果面光洁、果实着色好,TSS含量比不套袋处理稍低。红色芒果的最佳套袋时间为第2次生理落果后大部分果实基本转色时;套袋过早,虽能促进果面光洁,但影响着色,并且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套袋时间过晚,果面着色、鲜艳度较好,但不能有效改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8306’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cv.ponkan)为试材,研究套袋后不同拆袋时间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单果重有减少的倾向,果皮厚无变化;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食率、出汁率、种子数及囊瓣数均没有影响。综合来看,套袋可提高‘8306'椪柑果实品质,‘8306'椪柑适合套单层纸袋,最佳拆袋时间为采前15d。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果实套袋有减轻裂果和机械损伤、改善果面色泽、提高果实的商品性、防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等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套袋技术的纸袋选择、疏果定果、喷施农药及套袋时间、方法和套袋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用4种不同果袋在3个梨品种上进行了套袋试验,初步测验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硬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病虫果率降低,果面光洁、色泽艳丽美观.以套外纸内塑双层不透明纸袋的效果最好,病虫果率较对照分别降低5~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对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为害的防治措施,开展套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极显著降低吸果夜蛾为害率,降低率20%以上;但套袋对果实外观色泽有不良影响,果实底色青灰偏黄色,不套袋果实色泽光亮自然橙红色,套白色单层袋好于套黑色双层袋;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及柑橘黑点病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2014年开始,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2种实蝇引诱剂在南宁市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对番石榴、甜杨桃等与蔬菜混栽果园的实蝇进行监测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等4种实蝇;对虫果饲养得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在番石榴虫果中只发现有桔小实蝇1种实蝇,在甜杨桃虫果中除发现以桔小实蝇为主外,还有少量的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在南宁市果蔬混栽果园中桔小实蝇是为害番石榴、甜杨桃等的实蝇优势种,在防治桔小实蝇的同时,也应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12.
套袋对油桃果实裂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油桃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对果实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裂果率显著下降,套袋显著提高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去袋后果面光洁、着色迅速;但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而果实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瓜空腔性状的形成,分析空腔等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提高黄瓜果实品质和商品性及黄瓜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果实空腔性状差异显著的华北型鲜食黄瓜9930和北美加工型黄瓜WI7120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进程中的显微结构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测定。【结果】WI7120果实在授粉后15 d出现明显的空腔性状,为空腔出现的关键时期,至授粉后30 d空腔等级扩大至最高等级。9930果长和WI7120果径的增长呈双S曲线变化,9930果径和WI7120果长的增长呈单S曲线变化。除ABA外,7120果实中激素含量基本上大于9930,且GA>IBA>ZT>ABA。9930果实各部位的GA含量在授粉后15 d内呈下降趋势随后上升,而WI7120则相反。2个品系中除WI7120果实心皮中IBA含量在授粉后15 d后呈下降趋势,其余各部位均呈上升趋势;ZT和ABA含量均在授粉后呈上升趋势。观察石蜡切片发现,WI7120果实心皮细胞在授粉后15 d生长为长圆形,心皮细胞膨大远大于果肉。相关分析发现,WI7120果实的果皮GA和ZT含量与空腔等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果长和果径与空腔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WI7120果实的心皮IBA和GA高于果肉,可能是导致其出现空腔的根本原因。ZT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作用于果实细胞密度来控制果径,进一步影响果实空腔等级。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的生产质量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因其营养和医疗保健功能独特,从80年代起在陕西关中周至县开始人工栽植,并逐步发展扩大,到目前达1.33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猕猴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果农盲目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猕猴桃的内在质量,在猕猴桃的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滥用果实膨大剂和农药,  相似文献   

15.
以有棱丝瓜自交系28-0-0 为母本,普通丝瓜自交系37-0-1-1 为父本,对6 个世代(P1、P2、F1、B1、B2、F2) 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长和果柄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丝瓜果长遗传受到多基因(C- 0 模型)遗传控制,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果柄长遗传受到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 模型) 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F2和B1世代较高,分别为57.60%、61.90%,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为38.10%耀80.00%。  相似文献   

16.
莲雾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雾Syzyzgium samarangense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橘小实蝇对5个莲雾品种(黑珍珠、印度红、大叶、泰国红钻石、巴掌)的成熟果及黑珍珠果的5个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室内接虫研究该虫对5个莲雾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5个莲雾品种成熟果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依据黑珍珠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并结合5个莲雾品种挥发物成分,测试9种合成的单体化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和结论】5个莲雾品种及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对雄虫无引诱作用(P0.05);不同品种对雌虫具有不同的引诱作用,其相对引诱率为黑珍珠(40.75%)印度红(39.40%)大叶(34.76%)泰国红钻石(23.02%)巴掌(15.54%);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强;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结果[黑珍珠(517.0头)大叶(433.0头)印度红(357.0头)泰国红钻石(305.7头)巴掌(200.0头)]与嗅觉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各品种的挥发物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是黑珍珠(12种,80.27%);印度红(6种,23.56%);大叶(6种,69.90%);泰国红钻石(11种,96.97%);巴掌(9种,95.1%),表明品种间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乙酸异丁酯、癸醛、β-石竹烯、莰酮4种化合物对橘小实蝇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α-法尼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种化合物仅对性成熟的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这些化合物中乙酸异丁酯、γ-萜品烯和莰酮对雄虫亦有引诱作用.同一种化合物,对性成熟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强于对性未成熟的引诱作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远大于对雄虫的引诱作用,尤其是对性成熟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满足北京地区消费者对苦瓜的消费需求,推广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生食型品种.[方法]采用国标法对台湾地区主要栽培的4个鲜食苦瓜品种进行果实品质分析.[结果]4个鲜食苦瓜品种品质分析指标中Vc、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水分、可溶性总糖和有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品质优劣依次为:‘美翠’>‘墨绿’>‘月华4’>‘月华3’.[结论]栽培品种‘美翠’的Vc和糖含量较高,而有机酸含量低、口感佳,是鲜食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桂味荔枝为试材,设置大棚覆盖、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3种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品质及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覆盖受到水分胁迫,荔枝单果重降低,果实发育受到抑制,座果率和产量比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模式显著降低,初步认为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模式比较适宜荔枝生长,大棚覆盖需定期灌溉才能适合果实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Ribosomes, subunits and polysome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cells of ripening (senescent) fruit. Sedimentation in sucrose gradients, sedimentation constants, and electron micrographs confirm the physical resemblance of fruit ribosomes to those from other living tissues.  相似文献   

20.
复杂背景下油茶果采收机重叠果实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果机械化振动采摘技术关键在于振动点选取,判断振动点选取取决于果实生长密度测算和分布估计.然而自然环境下重叠果实的识别对判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凸壳识别的分割边界优化方法,提升重叠油茶果识别与分割准确度.该方法先将原始图像转换颜色空间,经过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获得重叠果实的凹区域,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Harris角点检测得到区域的特征点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欧式距离方法分析特征点距离关系得到分割路径,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分割后的目标区域进行拟合重建得到果实轮廓.对比重建的果实轮廓与真实分布图像,该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8.6%,比Hough方法低5.1%;平均耗时为0.52 s,比Hough方法低0.12 s.结果 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重叠油茶果实识别与分割问题,为采摘装置的振动点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