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阿拉善牛是蒙古牛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我国宝贵的肉牛遗传资源。为了解阿拉善牛生长和肉质特性。[方法]本研究对47头阿拉善牛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16头阿拉善牛和13头对照牛的背部最长肌的37种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阿拉善牛的体尺指标均较低;阿拉善牛背部最长肌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阿拉善牛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和日本黑毛和牛(P < 0.01);ω-3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日本黑毛和牛(P < 0.01),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P < 0.05);ω-6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 < 0.01)。[结论]阿拉善牛富含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我国开发优质牛肉产品的宝贵肉牛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新疆巴州蒙古牛品种资源的种质特征、分布、产区自然生态条件等。根据品种特点、按照品种资源保种的技术规范开展了蒙古牛的提纯复壮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1 我国肉牛业技术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1.1 资源创新利用、育种水平差距极大 我国54个黄牛品种的资源材料保存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牛种资源不但一直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反而越保越少,1种已经灭绝(荡脚牛)、1种濒临灭绝(樟木牛)、5种濒危(独龙牛、阿沛甲咂牛、三江牛、阿勒泰白头牛、舟山牛),2种牦牛濒危(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引进国外牛种是建国后我国肉牛育种的绝对主流,至今没有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虽也支持黄牛品种选育,但与"引种"的支持力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由此,种牛产业已被国外掌控.而我国对畜牧行业之间不平衡的支持政策,导致肉牛研究资源(人才、设备、设施、场地)严重流失,其中之一是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基础非常薄弱,总体水平比美、加、日、法、德、澳等国落后40至60年.主要在自主专用、泛用肉牛品种、种质提高、后裔测定、商品品质的研究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差距极大.发达国家在种质资源、品种选育与提高的研发上分工明确,相互衔接.我国搞肉牛育种的科研、教学、资质企业不超过100家(从事种牛和精液营销的不超过50家),但都奄奄一息,能够维持已是奢望.  相似文献   

5.
宝鸡拥有优良的秦川牛等肉牛种质资源优势,建有秦川牛"国家级畜种保种场"和"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以及安格斯牛繁育场.本文针对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肉牛种质资源保护、选育提高、肉牛新品种培育措施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早胜牛,俗称东牛,属于秦川牛的一个群体(类群),也是甘肃省唯一大型的优良黄牛品种。近年来,随着对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政策也进行了不断改变,甘肃肉牛产业逐渐被重视,成为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产业,但因早胜牛品种资源保护措施不完备造成了种质不纯等问题。本文从早胜牛品种资源保护措施、肉品质选育改良、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西牛是一个对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很好适应能力的品种,不同于我国其它黄牛地方品种,安西牛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寒、耐旱、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体格虽不大,但上述"特性"是其它品种牛无法与之相比的。安西牛是甘肃省宝贵的牛种资源,保存和发展安西牛并对其进行选育,开发利用研究,对充实全国养牛业育种基因库,发挥我国现有品种资源的遗传潜能,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和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与研究的背景、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研究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保种措施。  相似文献   

8.
热带地区是世界肉牛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婆罗门牛是适应于热带亚热带及干旱、沙漠地带的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耐热、抗体内外寄生虫、耐粗饲、环境适应能力强和生产潜力大的优点,与血缘较远的普通牛品种问杂交优势明显,其优良的种质特性和显著的杂交效果很值得我省乃至我国南方热区肉牛改良与新品种培育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肉牛育种的新趋势是向小型肉牛方向发展。提出了肉牛大、中、小型划分的国际标准;列举出小型牛品种培育的四个方式途径;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型牛的优点或特点;最后根据我国肉牛业牛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当地牛品种是培育中国小型专门化肉牛的良好基础的现状,结合国际肉牛育种的趋势,指出中国肉用牛品种的培育方向为以中小型为主,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小型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10.
平凉红牛是全国优质肉牛种质资源,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是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的祖系,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养牛传统,奠定了发展牛产业的群众基础,加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平凉红牛独特的优质肉牛种质资源。“平凉红牛”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共轭亚油酸含量高,被国家权威机构认定为生产高档优质雪花牛肉的肉牛品种,是国内生产高档牛肉的首选,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国家级运动员和重大赛事直供食品。目前,平凉红牛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77万头和47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8%,研发生产平凉红牛肉制品、革制品、骨制品等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平凉红牛”成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取得了直供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的“通行证”,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1.
德宏黄牛是我国南方肉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统保护完好,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基因,繁殖力、抗逆性强,对肉用性能开发潜力较大。本文对德宏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保护德宏黄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法和技术措施,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其优良特性、利用好这一地方品种资源作一建议性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牛资源(Chinese indigenous cattle breed resources)是中国牛肉产业发展的基础母本资源,对其正确认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性.依据相关动物育种学基本原理和养牛学基本知识,说明前辈科学家对黄牛资源的经济类型界定——为“地方品种”——的科学性,并依据数量指标——牛肉用指数(BPI)和牛品种科技含量(K值)指数证明其客观真实性.这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如:将各种牛(Cat-tle)统称为“肉牛”;有人说本地黄牛品种已成为“优秀的肉牛品种”;还有人不顾国内牛数剧减的事实而极力夸大品种内数量.这些在学术上均属学术不端行为(非科学或伪科学作法).背离前人界定,撕裂已有共识,客观上表现出四方面危害:扰乱国际粮农组织(FAO)通用规则(FAO统计无有“肉牛”项)、搅乱业界内外人心(损害对“肉牛”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抹煞本地黄牛的种质资源价值(冠以“肉牛”而虚化资源意义)、阉割新育成的肉牛品种的种质创新价值(“假似真时真亦假”).对此种种异象应予以厘清,还发展中的中国养牛科学以尊严.本文对黄牛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农业部发布的“2011~2025: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中存有的不周之处也提出了修补意见,以利对黄牛资源的正确认知和持续利用,促进牛肉产业中牛源基础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原县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支撑未来肉牛产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从品种改良技术层面破解当前育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高端肉牛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分析了海原县当前繁育母牛资源现状,从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探索高端肉牛产业的内在含义,提出以西门达尔牛为母本,安格斯公牛为父本的“海原黑牛”育种方向及其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可能性。同时通过现有安格斯纯种繁育扩大母牛和选育良种安格斯公牛,为大量杂交提供优秀的公牛基因资源。希望对当前海原肉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皮埃蒙特肉牛引进及中国肉牛育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以役用为主并缺乏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致使中国黄牛产肉性能较低,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因为优越的产肉性能和与中国黄牛互补的体型,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被引进中国,对中国黄牛有了很大程度的遗传改进。然而要想增加中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培育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意大利皮埃蒙特肉牛的培育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们应立足于本国现有的遗传资源,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专门的育种组织,健全品种登记制度,系统地培育中国专门化肉牛品种,促进中国养牛业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提供优质健康的牛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回顾了日本牛种资源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日本牛的遗传资源状况和各主要牛种的特征特性;从日本牛的遗传可变性和遗传距离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牛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展望了日本黑毛和牛、日本褐牛、日本短角牛、日本无角牛、见岛牛、口子岛牛等日本牛种资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牛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通过对陕西省自然资源、饲草料资源及近年来肉牛养殖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繁育基础及品种改良滞后、养殖规模发展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区域肉牛产业,鼓励肉牛繁育场发展,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发展秸秆饲草收储加工企业等方法,促进陕西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尽快解决通辽地区无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的问题,提高本地区牛群肉用生产性能,制定了科尔沁肉牛新品种(类群)培育方案。本方案是在科尔沁牛基础上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肉用性状进行选育,培育肉牛新品种。育种方案包括新品种定向、育种任务、预期指标、育种方法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作为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性能.本文从秦川牛的分子群体遗传特征及起源、进化、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秦川牛分子育种的前景及目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是全国及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主产区,肉牛育肥是肉牛养殖的最后环节,也是提高牛肉品质的关键环节。从养殖模式、品种特点、牛源结构、销售市场、饲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目前通辽市育肥牛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能为当地政府把握肉牛育肥基地发展现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