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矮变一号”的矮秆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农林10号、奥尔逊矮、矮宁和矮变一号为矮秆亲本,分别与高秆品种 Glenlea、鉴15-1和半矮秆品种选七进行杂交。根据 P_1、P_2、F_1、F_2、F_3和 BC_1、BC_2各世代的株高变异,分析并比较这4个矮亲所携矮秆基因的遗传特性。同时,通过4个矮亲之间的互交,分析各自所携矮秆基因之间的等位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矮变一号和 相似文献
2.
3.
矮兰麦属于圆锥小麦(T. turgidum),原产于我国四川省进宁一带。秆矮,株高75—85厘米,与圆锥小麦的其它变种不同,金善宝定名为T. turgidum var. hnmilicum King。研究确定,它具有两对隐性矮秆基因。与农林10号,大姆指矮等普通小麦的矮秆基因不同,对赤霉酸的反应是敏感型的,是小麦属中一个新的矮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已定名的10个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作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3个未定名的矮秆基因。作者认为我国小麦的矮源丰富,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麦几个“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选用矮变1号、冬协2号为主要矮源,通过株高的常规遗传分析、单体分析和赤霉酸(GA_3)鉴定,分析了矮源品种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矮变1号受一对不完全显性矮杆基因控制,其株高和胚乳皆对 GA_3不敏感。蚰包的衍生系冬协2号、CA8333和农林10号的衍生系 G-230携带有相同的一对隐性矮秆基因 Rht2,且位于4D 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四倍体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ssp.turgidum)地方品种矮蓝麦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矮秆基因资源,经鉴定其矮秆特性对外源赤霉酸敏感。2012年配制矮蓝麦与2个高秆圆锥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12—2013年在四川绵阳分别种植F1、F2代和F2:3家系,对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矮蓝麦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构建高秆和矮秆池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对矮蓝麦/青稞麦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将目标基因定位于7AS染色体上,与标记GWM471的遗传距离为2.5 c M。矮蓝麦与矮秆番麦正反交的F1和F2群体表现非常相似的株高变异特征,初步推测矮蓝麦的矮秆基因是Rht22;进一步用高通量SNP和DAr T标记对两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二者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8.7%~99.3%。因此认为,历史上矮蓝麦和矮秆番麦可能是同一品种,是通过人为交流而传播到不同地方。矮蓝麦携带的矮秆基因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中降低株高能力中等或较弱,在育种中需要聚合其他矮秆基因而被利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不同矮秆基因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小麦,则表现出较高的千粒重,通过半大收获指数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秆组内,籽粒产量与株高之间,粒数/m^2与千粒重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就矮秆组而言,在籽粒产量与粒数/m^ 相似文献
14.
15.
16.
矮败小麦连锁特性的遗传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春小麦和中国春phlb突变体为轮回父本,分别与我国特有遗传种质矮败小麦杂交并连续回交5次,实现了矮败小麦连锁特性向中国春小麦和中国春phlb突变体的遗传转移;育成了同时含有Kr、Ms2、Rht10基因的矮败中国春小麦和将基因Ms2、Rht10、kr、phlb集合于一体的矮败中国春phlb突变体。组合矮败/CS^4//黑麦、矮败/phlb^4//黑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4.1%和67.8%。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小麦矮秆遗传型幼苗对赤霉酸(GA_3)的反应。GA_3对不同小麦矮秆遗传型的幼苗形态、第一叶高度和芽鞘长度具有不同效应。幼苗形态是一个比较好的GA_3反应指标,品种间差异明显,具有快速、稳定和易于鉴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从株高平均、超亲优势、回归和配合力等方面,比较不同矮秆系的致矮力。并对控制玉米矮生性的基因类型及微效多基因矮秆系的基因效应和基因对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用材料中,以隐性单基因矮秆系出现的频率最低,微效多基因矮秆系次之,而大部分矮秆系则是隐性单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的重叠效应系。当这些矮秆系与中、高 相似文献
20.
矮秆CHA杂种小麦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个矮秆CHA杂种小麦产量及相关因素的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产量最高优势为6.1%,穗粒数普遍表现明显超标优势,亩穗数表现负优势,千粒重优势很不一致。穗长增加,结实小穗数增多,穗粒重有很强的优势,表现出大穗,多花多实特性,主茎旗叶,倒二叶面积增大,光合能力强,收获指数高,库源关系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