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Zimm) KMZW-1菌株3.0×104、 3.0×105、 3.0×106、 3.0×107 、 3.0×108 个/mL 5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若虫和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KMZW-1菌株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雌成虫初期接种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大于其他虫态; 随着浓度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加,在3.0×108个/mL时达到最大; 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 1龄、2龄、3龄若虫和雌成虫初期接种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486 8×105、 3.661 7×103、 9.817 6×104、 2.796 0×104 个/mL, 致死中时间分别为5.21、 5.55、 5.44、 4.87 d。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可以有效防治柑橘棘粉蚧的理想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这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但柑橘棘粉蚧成虫对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啶虫咪对柑橘棘粉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其LC50为83.812 mg/L;三唑磷效果最次,LC50为3 228.579 mg/L,由此可知,高效氯氢菊酯、阿维菌素可以作为防治柑橘棘粉蚧的备选药剂,首选药剂为啶虫咪。建议在生产中应用,需要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测定比较蜡蚧轮枝菌V07、V16063、V3450和Vp28等4株蓟马防控菌株在基质诱导培养前后的胞外酶活性及毒力变化。结果表明:基质诱导培养后供试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蛋白酶活性提高幅度次序为V3450V16063V07Vp28,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幅度次序为Vp28V07V3450V16063,但这种提高不会最终改变他们胞外酶活性的高低次序;基质诱导培养后供试菌株对榕母管蓟马成虫的毒力也均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次序为V16063V3450V07Vp28,但不同菌株间毒力的高低次序也不会因基质诱导培养而改变。可见,基质诱导培养虽可不同幅度地提高蓟马防控菌株的孢外酶活性及毒力,但不会改变不同菌株间孢外酶活性及毒力的高低次序。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菠萝粉蚧有高毒力的菌株,为菠萝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菠萝粉蚧为目标昆虫,从自然感病虫体和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绿僵菌菌株,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这3株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结果]在室温下,用绿僵菌MA4、J813、J86C接种后,菠萝粉蚧的的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在同一孢子浓度(108,107,106)中,绿僵菌3个菌株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顺序均为J813(MA4(J86C。感病的粉蚧行动迟缓,死亡2~3 d后,形成僵虫。僵虫经保湿培养3~4 d后,虫体表面长出绿色的粉状孢子。[结论]绿僵菌J813菌株在室内对菠萝粉蚧有强致死力,拥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蚧侧链孢对黑刺粉虱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从台湾引进高效的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园主要害虫开展致病力与田间防效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后第7d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小绿叶蝉的侵染率为92.2%,对茶丽纹象虫的侵染率为85.7%,对油茶毒蛾的侵染率为93.1%。田间试验表明,不同浓度黑僵菌F061菌株对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虫、油茶毒蛾等茶叶主要害虫的侵染性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黑僵菌F061菌株浓度为1×109孢子/mL即可。  相似文献   

7.
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生物测定证实,蚧侧链抱(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对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具较强致病力。田间调查表明,该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有流行潜能。在14.0~15.1℃和92~93%RH下,对黑刺粉虱越冬代蛹的LC_(50)=1.2×10~8孢子/ml。LT_(50)随菌剂中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中等剂量(1.0×10~8孢子/ml)的LT_(50)=14.85日。处理间致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几丁质酶活性及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液体培养法和琼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了6个绿僵菌菌株的几丁质酶产酶水平与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毒力大小顺序为JF813E>JF86CJ、F883>Ma4>JF83G>JF842;对椰心叶甲成虫的LT50值在6.3~8.0d之间;液体培养法所测酶活变化范围为5.9~38.4 IU/mL,琼脂平板法所得比值在1.37~2.43之间。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的产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产几丁质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几丁质酶活性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对绿僵菌菌种进行初步筛选,但不能完全代替毒力测定而成为菌种质量性状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菌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显小于其他菌株(均在105以上);第6,7天的KM9803F的LC50值仍小于其他菌株,只不过差距缩小;在同一数量级(105,106)下对各菌株的LT50进行比较,都以KM9803F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3~4 d,其余菌株均在4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协调使用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飞蝗三龄蝗蝻为试虫,室内生物测定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对试虫的毒力,并研究了这两种病原物以5种比例联合使用的各方面效果。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与绿僵菌对东亚飞蝗LD50分别是7.72×104个/g和5.04×105个/g。两者联合使用增效显著,其中绿僵菌与微孢子虫以1∶1比例处理试虫,饲养24d的LD50(2.5×104个/g)和LD90(1.99×106个/g)均较其他比例最小,效果最佳。比较7个不同剂量处理组的致死时间,LT50从小到大为2∶1,16∶1,1∶1,1∶2,0∶1,1∶0,1∶29;LT90从小到大为2∶1,1∶1,1∶2,16∶1,1∶0,0∶1,1∶29,若同时考虑接种剂量大小,则1∶1处理组致死时间相对最佳。比较6组处理的存活试虫的蝗虫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各组存活试虫仍可达到较高感染率,联合使用两种病原物在统计学生对微孢子虫感染情况无显著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当接种剂量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为1∶1时,达到防治东亚飞蝗的最佳实验室配比。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和5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1.0±0.5)×108个·mL-1的孢子悬液接菌8 d后,白僵菌B187和绿僵菌Ma1291-2菌株对该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21±3.20)%和(94.70±0.68)%,僵虫率分别为(84.76±1.47)%和(88.06±1.75)%,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57和5.33 d.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2株菌对该幼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在接种后4-5 d.2株菌对该虫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41×106和8.49×105个·mL-1.这说明2株菌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含菌量为1.16×109、0.98×109、0.29×109和0.13×109孢子·mL-1的绿僵菌菌液喷洒橄榄星室木虱的若虫,寄生率分别达到53%、32.7%、19.0%和18.7%.比喷洒清水的对照(寄生率为0%)均有显著的毒力,而且毒力的大小与菌液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绿僵菌液固两相发酵技术的研究,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筛选出玉米粉(2份)+麦麸(2份)+谷壳(2份)为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配方,液体种子发酵周期72 h,初始接种量控制在25%为宜。保持25-28℃的培养温度和83%-94%的相对环境湿度,同时选择合适的覆盖物(可降低杂菌的污染)。固态发酵周期11 d,菌粉干燥温度控制在35℃,时间24 h,可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微小牛蜱的高毒力菌株,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株绿僵菌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存活指数.结果显示,菌株MaAT.4对微小牛蜱饱血雌蜱的毒力最强,其孢子悬浮液推荐杀蜱浓度为1×10~8个·m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喷菌法接菌,测定5株金龟子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10 d后,各绿僵菌菌株对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一定致病力。其中,以Ma1775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最强,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7.96±3.66)%和(60.59±1.31)%,LT_(50)为(7.11±0.52)d;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8.53±2.73)%和(73.55±3.22)%,LT_(50)为(5.77±0.38)d;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2.59±2.48)%和(77.86±3.44)%,LT_(50)为(5.80±0.14)d;2~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46±4.60)%和(69.50±3.87)%,LT_(50)为(6.49±0.12)d。Ma1775菌株对该虫各发育阶段6 d的LC50分别为:3.52×10~8、7.13×10~7、2.48×10~7、7.69×10~7孢子·mL~(-1)。时间-剂量-死亡率(time-dose-mortality,T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各发育阶段幼虫死亡高峰期均为3~7 d。因此,Ma1775菌株在椰心叶甲生物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法测定8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5)×107孢子·mL-1的绿僵菌孢子悬液接种12 d后,各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致病力,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43.08±0.76)%-(76.92±1.72)%和(40.67±1.25)%-(76.67±1.55)%,LT50为6.76-11.48 d。其中,Ma1775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6.92±1.72)%和(76.67±1.55)%,LT50为6.76 d,6 d的LC50为4.156 3×107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Ma1775菌株对该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为3-5 d,该菌株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2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 0 .0 5 %~ 0 .1 5 %浓度范围内 ,2种杀菌剂 ( 30 %氧氯化铜和耐克铜 )对金龟子绿僵菌的菌落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而耐克铜在 0 .0 5 %~ 0 .1 5 %浓度时能显著地增加金龟子绿僵菌的产孢量 ,并有缩短产孢时间的作用 .研究还表明 2种杀菌剂对杂菌 (根霉、曲霉和青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随着浓度的增大 ,抑制作用迅速增强 .试验结果对绿僵菌菌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