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中苦槠合移植试验研究,总结出经济适用苦槠移植技术,促进林区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马尾松单木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过程,提出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数学模型,确定了它的数量成熟龄,进一步分析了各组份生物量比率的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滇中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树干解析资料为基础,采取标准样地法与标准木树干解析法,运用MATLAB统计软件,采用一元幂函数式、抛物线式、逻辑斯蒂式、对数曲线式、舒马克式分别平均木和优势木拟合并选出最优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最优生长模型经检验其拟合总体精度在96.67%~98.97%之间,拟合效果好,可用于研究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生长过程的预测。平均木和优势木存在两个速生期,分别为5~10a和35~40a,建议在10~15a,40~45a之间进行抚育间伐,提高林木生长量。直至50a,优势木和平均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两条曲线尚未相交,林分生长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说明其成熟期在50a后。至50a,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约为平均木的4倍和5倍,可见在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进行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  相似文献   

4.
5.
秃杉生物量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古树目前在我国仅发现在少数地方分布,而湖北星斗山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分布地,为使这一珍贵树种不在华中地区消失,我们对秃杉的生物量及生长规律进行了采样分析,为秃杉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县杨个体生物量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标准木法对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为树干56.12%、干皮7.8%、叶9.5%、枝21.4%、枝皮5.2%,其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枝>叶>干皮>枝皮;地上部分质量、树干质量、树皮质量、叶质量、枝质量等与株高和胸径均呈...  相似文献   

7.
为臭松次生林经营提供技术指导,以汪清林业局臭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96棵解析木数据为基础,采用5种模型分别模拟臭松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并进行模型选优。结果表明:臭松胸径、树高、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Johnson Schumacher、Logistic、Bertalanffy;前30 a臭松胸径生长缓慢,30~60 a胸径生长速度最快,60 a后胸径生长小幅缓慢增加,100 a左右达最大,树高生长过程与胸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前40 a臭松材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很小,40~70 a生长加快,70~100 a生长最快,100 a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达最大,表明臭松林成熟年龄约100 a。  相似文献   

8.
采用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林木分为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应用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过程中优势木株数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34%,但材积占林分总材积的比例达66.58%;25年生优势木的单株平均材积是中庸木和被压木的2.91倍和10.46倍。11年生时云南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83 m,高生长主要在3~11年;33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065 cm。胸径生长主要在11~33年,此期间林分应适度间伐,可促进其快速生长。4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053 693 m3;53年后明显下降;材积生长主要在32~53年期间;60年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说明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主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期长,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缩短大径级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定同乐林场米老排林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解析木对该树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6年是米老排幼林生长的阶段,树高、胸径生长均较为旺盛,6~12年材积与胸径生长迅速,而树高生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12~16年是米老排生长树高、胸径、材积这三个指标的速生时期,28年以后树高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材积与胸径生长还呈现上升趋势。米老排的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排序为干枝根皮叶。  相似文献   

10.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1.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湖北桂花林场4块苦槠混交林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槠为优势树种,多单种聚集生长,其他树种强度混交、极强度混交的比例大;枫香在大小分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他树种则分化严重;从林木水平空间格局上来看.该试验地树种分布格局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3.
吕勇  张江  臧颢 《林业科学》2013,49(7):86-90
提出自然构成指数的概念来描述森林的演替方向与进展演替的差异程度。通过参照树与相邻木生长优势和演替等级的对比,以了解不同演替等级的树种在林分中的优势程度,从而得到自然构成指数。以湖北省桂花林场的苦槠混交林为例,对4块样地进行自然构成指数的计算,给出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自然构成指数为0.76,演替方向为进展演替,4块样地的自然构成指数分别为0.65,0.83,0.79,0.76。结合树种分析,以苦槠、杉木、马尾松为参照树的空间结构单元其平均自然构成指数均较高,说明总体演替方向为进展演替,只有少部分的演替方向为逆行演替;以枫香、小叶栎为参照树的空间结构单元其平均自然构成指数偏低,虽然总体演替方向仍为进展演替,但有相对较多的演替方向为逆行演替,应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使得该林分的演替方向更接近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14.
黧蒴栲人工林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黧蒴栲人工栽培试验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确定了该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早、水平根系发达、树冠叶面积大等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地造林后第10年黧蒴栲人工林平均材积为136.5 m3/hm2;第15~16年平均材积为304.5 m3/hm2,高于杉木、马尾松、木荷、青周等针、阔叶对照树种。  相似文献   

15.
低产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安市福溪采育场低产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1.4 cm、9.8 m、1230株.hm^-2、77.3 m3.hm^-2和1.93 m3.hm^-2.a^-1。林分郁闭度达0.7,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19种,其中乔木幼树10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4.04、0.87和0.07。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53~3.16,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以丝栗栲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在两次弱度间伐(TCR处理)、两次强度间伐(TCQ处理)和不间伐(TCK处理)不同经营措施下,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了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分布曲线。分析结果表明:TCK处理无论是径级结构还是高度级结构,林木都比较集中在低级别范围分布,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分布均呈倒"J"型,具有充沛的后备资源。TCQ处理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趋向于高级别分布,保留木径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得到提高,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关系呈正态分布,单峰偏右,适合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方向。TCR处理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介于TCK和TCQ处理之间,较适合培育中小径级食用菌专用材。  相似文献   

17.
毛竹红锥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毛竹红椎混交林及毛竹和红锥纯林,各林分管理措施基本一致,12年后对比分析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红椎混交林可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林分空间利用率高,混交林各组成树种的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达到68.91 m^3/hm^2,分别较毛竹和红锥纯林提高13.94%和43.50%;混交林的林分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优于毛竹和红锥纯林。毛竹红锥混交经营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 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 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 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9.
闽粤栲天然林生物量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上经天然更新措施后 1 3年生闽粤栲林分的总生物量达 1 1 3 75 8t·hm-2 ,其中活生物量为1 0 8 382t·hm-2 ,凋落物现存量为 5 376t·hm-2 ,地上部分生物量中 ,干材占 5 8 78%。应用多种回归模型建立了闽粤栲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与胸径的回归方程 ,经检验以二次方程和直线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