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的获取能否保持较好的原状性对相关土壤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因而主要研究了取土器取土筒在入土时造成土壤扰动的原因。土壤是不透明的物质,不能直接观察取土筒内部土壤的扰动情况。为探究取土筒内部土壤扰动情况,先做取土筒入土时其外壁表层土壤的扰动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EDEM软件对取土筒入土时外壁表层土壤进行模拟仿真,对仿真进行结果后处理,对比察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所得的结论是否一致,如若一致,则可用EDEM对取土筒入土时内部土壤扰动机理进行仿真分析。试验采用电动取土器,用高速摄影仪记录取土筒入土时其外壁土壤的扰动情况,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所得结论大致相同。对取土筒内部土壤进行仿真,结果表明:①在垂直方向,土壤的上部及下部扰动较大,上部土壤容易出现向上隆起(即涌土现象),下部土壤易受挤压变形,中间土壤扰动较小。②在水平方向,从筒中轴线到筒壁,土壤扰动逐渐增大。综合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土壤扰动规律可知:筒轴线中层处的土壤原状性保持最佳,进行土壤分析时最好以此处土壤为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省时、省力、精度高的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黄土高原区6种质地241个田间原状黄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HYPROP仪器测定了原状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Hyprop Fit软件中的不同模型对实测所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确定各土样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并通过模型计算出实测土壤吸力所对应的含水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最终选择Frelund-Xing模型作为原状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优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棉花移栽机栽植器进行了理论分析、虚拟样机分析和物理样机试验分析。根据棉花移栽的特殊需要设计了分土靴式栽植器,减少了移栽过程的钵苗损伤,并保证了立苗率。通过分土靴式栽植器三维造型,建立了分土靴式栽植器的虚拟样机。在该栽植器的虚拟样机试验中确定了弹片的弹性系数、弹片的作用点以及机组行进速度的最优值,并通过物理样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三轴剪切试验的原状黄土结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对陕西杨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进行研究。基于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对邵生俊提出的结构性参数进行改造,这样就避免了计算时人工插值求参数的繁琐和不准确性,以及克服了该公式在ε1=0和ε1=15%时没有意义的缺点。然后以此改造后的结构性参数为基础分析围压和含水率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饱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参数随应变增大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在相同的含水率下,围压越小,结构性参数越大;在相同的围压下,含水率越低,结构性参数越大。最后,在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中引入结构性参数后该曲线表现出了较好的归一性,说明了此结构性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结构免耕开沟器对土壤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免耕播种过程中,免耕开沟器的结构形状能够影响前进阻力,从而影响拖拉机的动力消耗,因此制作了不同入土角、不同入土隙角以及不同侧翼的开沟器,并在土槽中试验测定不同角度开沟器的受力情况以及开沟后的土壤扰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角度开沟器对侧向力和垂直反力的影响不大,对前进阻力有明显影响,开沟器的入土隙角在5°左右时有最小的前进阻力,有侧翼的开沟器比无翼的前进阻力增加了17%,但地表土壤扰动不明显.有前刀的开沟器比无前刀的前进阻力降低了27.3%,而且地表的土壤扰动明显降低.因此,在设计开沟器时必须考虑到有较小的入土角、入土隙角以及锋利的前刀,以降低前进阻力,这为新型开沟器主要参数的选取提供了试验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 3种主要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结果表明 :3种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在 5 .95×1 0 - 6 ~ 1 .0 8× 1 0 - 2 cm/ s之间变化 ,并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土层高、中间土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 ;扰动土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差异较大 ,达到极显著水平 ;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全盐含量等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能反映田间水分运动以及孔隙状况 ,对研究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土保持有重要的意义。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在农业工程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壤液化原理的荸荠采收船是集挖掘、清洗、装箱于一体的荸荠采收设备,可大大提高荸荠的采收效率,其核心结构是挖掘器。挖掘器的挖掘齿和振松齿周期分布在筒体上,即挖掘器是周期对称结构。但因各种因素,实际上的挖掘器并不是理想化的周期对称结构,而是存在小量失谐的类周期结构,即失谐周期结构,失谐使结构出现模态局部化现象。为此,分别建立了质量失调和刚度失调有限元模型,用ANSYS Workbench分别研究了质量失调和刚度失调对挖掘器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挖掘器微小的失调量会产生模态局部现象,且对各阶模态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对整地机碎土器和震压器轴承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整地机碎土器和震压器密封轴承。该轴承采用"带座外球面轴承结构"形式,改进注油方式,设计新型双层骨架式油封,有效地改善密封润滑性能,更好地满足整地机碎土器和震压器轴承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尤晓东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4,(11):37-39
在介绍种床开沟器土壤回填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计算分析的方法,详细探讨土壤回填过程中,开沟器工作时的土壤颗粒受力情况及土壤颗粒向沟内回落的情况,为不同结构类型的开沟器设计及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提高植物灌溉效率、节省人工时间,笔者设计了一种自动浇花器,其设计关键是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作为系统,YL-69作为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光敏传感器作为光照量传感器控制模块,LCD1602作为表明数据库的控制模块,功能键用于设置标值。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浇花器有以下三种运行方式:一是可以用YL-69湿度控制器进行土壤湿度的收集,再利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对信息内容进行修复,导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再通过控制开关操纵离心水泵电源开关,进而进行全自动浇水。二是利用单片机设计进行精准操纵,在设置时间内执行浇水动作。三是在系统里加入一个光敏传感器,当检验到有光照时,即白天情况下系统检测出土壤湿度小于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浇水;当检测出无光照即夜晚时,检测出土壤湿度小于预设值系统不会运作。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器多行环槽推送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稻麦等小粒农作物条播的一器多行环槽推送式排种器,分析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种子在出种口的受力情况,确定了排种盘的理论最大转速。以烟农19号小麦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单行种子排量、单行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破损率与排种盘转速的关系。试验表明,单行种子排量随排种盘转速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加关系。单行排量均匀性变异系数、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都随排种盘转速的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并在转速为2.5 r/min时最小,分别为28.5%、1.33%和0.51%。种子的破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在转速高于2.5 r/min时,破损率增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