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日本单头切花菊‘白扇’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顶芽和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3 min和4 min,初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平均芽诱导率为100%,平均单芽数达1.69个。以无菌苗腋芽茎段进行扩增繁殖,其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5 mg/L,30 d后增殖系数达3.05,有效芽率65.26%,平均株高3.22 cm;瓶内生根培养时,添加了NAA和IBA的1/2MS培养基均能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也可瓶外生根,插穗浸蘸NAA溶液5 min后插入基质,生根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白扇’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种苗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较优的细枝叶下珠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提高湿生植物细枝叶下珠的繁殖系数,满足日益增长的海绵城市发展要求。[方法]利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组织培养,以细枝叶下珠的无芽和一节芽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6-BA、IBA为外源激素,设置3个激素浓度配比处理:6-BA 1.0 mg/L+IBA 0.2 mg/L;6-BA 1.5 mg/L+IBA 0.2 mg/L;6-BA 1.5 mg/L+IBA 0.1 mg/L。[结果 ]75%酒精和0.2%次氯酸钠消毒后不同外植体的存活率相同,不同培养基的存活率也相同,均为62.5%;一节茎段诱导率比不带芽茎段高出73.3个百分点,MS培养诱导率比B5培养基高出28.3个百分点;细枝叶下珠在MS+6-BA 1.0 mg/L+IBA 0.2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达53.8%。[结论]筛选出适宜培养基,为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屏南县棠口乡龙源村400多年‘四季杜鹃’古树的顶芽为外植体,开展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探讨外植体消毒方式、取材时间对无菌系建立的影响,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对芽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配比对无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作用30 s后再用0.1% HgCl2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最佳的取材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在无菌系建立中污染的外植体可采用75%酒精消毒20 s,然后用0.1% HgCl2消毒5 min,再经4次转瓶后成功率可达71%。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WPM+3.0 mg/L ZT+0.1 mg/L NAA+0.5 mg/L GA3 ,平均有效芽数为3.45。在增殖培养中,带腋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顶芽,最适培养基组合为Anderson+0.5 mg/L TDZ+0.1 mg/L NAA,增殖系数达13.23。最适的瓶内生根培养基为:WPM+0.1 mg/L ZT+0.5 mg/L NAA,生根率达92.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四季杜鹃’古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茎段为材料,开展火龙果外植体选择方式、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不定芽诱导培养等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火龙果外植体最好选择无病害健壮的近成熟茎;火龙果外植体最佳处理方式为不去刺座,75%酒精快速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最后无菌水冲洗5~8次;火龙果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为80%。  相似文献   

5.
以甘蔗品种"粤糖55号"为材料,对其离体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带腋芽的甘蔗茎段作为外植体,经0.1%HgCl2消毒7min后,接种到MS+6-BA 1.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启动培养,能够诱导丛生芽。丛生芽继代和生根最优的培养基分别为MS+6-BA 1.0 mg/L和MS+NAA 2.0mg/L。甘蔗组培苗生根炼苗后,移到木糠中进行假植,成活率为90%~95%。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DNS等方法筛选出的生长快、糖苷含量高的甜叶菊品系10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其次是带腋芽茎段;再次为叶片。无腋芽茎段和无菌根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能诱导成芽。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1.0mg/L;带腋芽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采用MS+6-BA 0.5mg/L+NAA0.05mg/L;在1/4MS+IBA 0.1mg/L+NAA 0.1mg/L+1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辣木离体组织培养体系,以辣木嫩枝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炼苗移栽等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0.1%HgCl_2消毒25 min,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能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以辣木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不定芽的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分别为MS+0.5mg/L6-BA+20g/L蔗糖和MS+0.5mg/L6-BA+0.2mg/LNAA+30g/L蔗糖,芽的诱导率和增殖系数分别可达73.3%和5.6。辣木生根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MS+2mg/LNAA+0.2mg/L6-BA+20g/L蔗糖,生根瓶苗经炼苗10天后移栽至泥炭土:珍珠岩=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6%。  相似文献   

8.
以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无菌实生苗的茎段、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消毒采用70%的酒精浸泡10s,再用2%的次氯酸钙消毒8~10 min,效果较理想;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可实现丛生芽增殖;最佳丛生芽苗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1/2 WPM附加0.5 mg/L 2,4-D,其次为1/2 WPM附加0.5 mg/L IBA和1/2 WPM附加1.0 mg/L IBA+ 0.5 mg/L 6-BA;芽苗增值系数达4.8,芽苗诱导率达94%;芽苗生根壮苗培养中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1/4)WPM+0.5 mg/L 2,4-D和(1/2~1/4)WPM+0.5 mg/LIBA.胆木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9.
黄皮白肉火龙果,又名麒麟果,为建立其快繁体系,本研究选取种子萌发长出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增殖继代、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灭菌40 s后,再用5%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0 min,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7%。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 MS+2.0 mg/L 6-BA+1.0 mg/L NAA,芽的诱导率最高可达97%;利用MS+2.0 mg/L 6-BA+3.0 mg/L NAA培养基进行增殖、继代培养的效果最佳,增值系数最高为4.6;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IBA,可最大程度地促进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切花菊‘白扇’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次氯酸钠为表面消毒剂,确定最佳的消毒浓度及消毒时间;以山梨酸钾、次氯酸钠和代森锰锌为抑菌剂,确定开放式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抑菌剂的最佳组合,建立开放式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条件为0.1%(V/V)次氯酸钠消毒15 min;在初代培养基中,抑菌剂最佳组合为50 mg/L代森锰锌、0.01%(V/V)次氯酸钠和5 mg/L山梨酸钾,该组合的污染率较低,为36.7%。开放式培养中芽的生长情况、诱导率均无显著差异;在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阶段,抑菌剂的最佳组合为40 mg/L代森锰锌、0.01%(V/V)次氯酸钠和5 mg/L山梨酸钾,芽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较高,分别为5.93%、80.0%,芽生长良好,与常规组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山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山蒌嫩茎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9 min;适合腋芽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NAA+3 mg/L 6-BA;继代增殖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 NAA+3 mg/L 6-BA;试管苗在1/2MS+3 mg/L NAA+0.1-0.5 mg/L6-BA生根较好;山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福鼎大白茶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外植体褐化及污染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0~25 s+0.1%升汞消毒4 min+无菌水冲洗2遍+0.1%升汞消毒5 min+无菌水冲洗4遍;培养基中加入150 mg/L活性炭(AC)时,能够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在培养基中加入150 mg/L的硫酸链霉素能够有效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  相似文献   

13.
以变叶木‘金皇后’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建立‘金皇后’的离体快繁研究体系,为‘金皇后’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的最适条件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消毒后的污染率为22.63%,成活率最高达72.77%。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2 mg/L,有效不定芽数可达3.75。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10.77。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生根率达100%。最适的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沙+蛭石(3∶1∶1),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沉香是国际上极负盛名的药用和香料资源之一。在亚洲许多国家,沉香产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沉香优良种质的大规模应用对沉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优良沉香种质资源是近年沉香产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但一些优良种质的品质特性无法通过有性繁殖遗传,大规模繁育存在技术障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品种优良性状保持、种子资源保存、快速繁殖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产业发展。为建立工业化生产的沉香广谱再生体系,本文以白木香无菌苗和成龄植株的枝条为材料从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三方面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0.1%多菌灵溶液浸泡3 min,流动水冲洗3 h处理,对采摘自大田的白木香枝条有较好的除菌效果。0.1%升汞溶液消毒6~8 min,可有效保持外植体的成活率。在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灭菌剂也能有效控制材料染菌。无菌苗茎段丛生芽诱导较易,大田枝条的丛生芽诱导较难。WPM + 20 g/L蔗糖+0.5 mg/L 6-BA+0.2 mg/L NAA (G4)有利于无菌苗的丛生芽诱导;1/2 MS+25 g蔗糖+2 mg/L 6-BA+0.01 mg/L NAA (I3),1/4 MS+20 g/L蔗糖+ 2 mg/L 6-BA+0.5 mg/L NAA (J2)和WPM+20 g蔗糖+1 mg/L 6-BA+0.01 mg/L NAA (K2)有利于成龄植株枝条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将膨大的丛生芽团切割后转接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培养基中可促进丛生芽伸长。WPM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蔗糖,并加入0.1~0.5 mg/L NAA可诱导无菌苗和茎段外植体的新芽生根。本研究以沉香2种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为沉香优良种质的无性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热研2号’柱花草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组合对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带芽茎段接种在MS+6-BA 5.0 mg/L+GA3 0.5 mg/L的培养基中腋芽诱导率最高可达90%;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其分化率达1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1.0 mg/L+IAA 1.0 mg/L。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改变了丛生芽的产生途径,缩短了分化时间,提高了增殖速度,是快速繁殖柱花草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其干燥根入药,能够强健筋骨、滋补肾阳、祛风除湿,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在我国主产区主要通过扦插繁殖,品种选育过程中往往受到植物病毒的干扰,造成植物生长受到抑制、产量及品质下降。因此,以巴戟天的组织培养脱毒为目的,对巴戟天进行组织培养脱毒研究,从而提高巴戟天的产量及质量,对保护巴戟天种质资源及巴戟天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巴戟天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巴戟天组织快繁体系,筛选出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利用巴戟天茎段腋芽诱导丛生芽获得巴戟天的脱毒苗并成功驯化移栽,通过PCR技术对巴戟天组培苗与移栽苗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以巴戟天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腋芽最优,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0.2 mg/L,腋芽诱导率为70%;以巴戟天腋芽诱导丛生芽,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0.2 mg/L,丛生芽诱导率达到86.36%,生长状况良好;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移栽于草炭土-珍珠岩1...  相似文献   

17.
对“蜜宝”火龙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对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老熟茎段为最佳外植体,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1 mg/L+琼脂6.4 g+蔗糖30 g,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活性炭1 g/L+琼脂6.4 g+蔗糖30 g。  相似文献   

18.
以神农香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活性炭(AC)对神农香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以建立神农香菊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0.05 g/L AC,增殖系数为45.3,添加AC可有效促进玻璃化苗恢复;生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1/2MS,生根率高达100%;将生长良好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对萼猕猴桃的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方法]以单腋芽茎段、叶柄和叶片作为外植体,探讨其在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及生根培养效果。[结果]单腋芽茎段在MS+1.0 mg/L 6-BA+0.05 mg/L NAA+0.7﹪琼脂+3﹪蔗糖的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最佳,叶柄和叶片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出不定芽的效果较差。生根培养以1/2MS+0.2 mg/L NAA+0.7﹪琼脂+3﹪蔗糖的效果最好。[结论]对萼猕猴桃的初代及生根培养相对容易,单腋芽茎段为最佳的外植体来源,成活率高,综合诱导率可达90.9%;生根培养中添加NAA的效果优于IBA。  相似文献   

20.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明:适合腋芽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KT,腋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