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菜心种质资源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27份菜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利用株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4.01%,主薹粗度、主薹重量、叶重和单株重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7份种质资源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由主薹因子和叶片因子来表示,优异种质资源表现为主薹增高、增粗和增重,叶片数量减少和重量降低。聚类分析将27份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种质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遗传基础狭窄。第1类包括18份资源,8个性状的性状值偏低,第2类7个资源的性状值高于第1类,主薹的粗度和重量最大,第3类2个资源除了主薹的粗度和重量低于第2类外,其余性状值都是最高的。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27份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第2类是比较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为菜心表型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27份菜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利用株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4.01%,主薹粗度、主薹重量、叶重和单株重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7份种质资源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由主薹因子和叶片因子来表示,优异种质资源表现为主薹增高、增粗和增重,叶片数量减少和重量降低。聚类分析将27份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种质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遗传基础狭窄。第1类包括18份资源,8个性状的性状值偏低,第2类7个资源的性状值高于第1类,主薹的粗度和重量最大,第3类2个资源除了主薹的粗度和重量低于第2类外,其余性状值都是最高的。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27份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第2类是比较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为菜心表型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韩国34份杂草稻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颈长、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8.071%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4大类群第1类群属于早熟、矮秆、小穗多穗型;第2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大穗型;第3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少穗型;第4类群属于适熟、中秆、多穗型.  相似文献   

5.
外引黑米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江苏地区30个丝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其亲缘关系和分类特征.丝瓜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68%~64.73%,其中瓜形变异系数最大,为64.73%;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叶宽与叶长、瓜棱与瓜皮色、瓜顶形状与近瓜蒂端形状、瓜棱与叶色呈极显著性正相...  相似文献   

7.
周伟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56-59,69
利用多元分析法,对引进的48个二棱大麦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前4个主成分的大小依次排序,穗下节间长与株高、穗粒数与穗长、千粒重和产量,可衡量每个性状在某个材料中所处的位置与份量,能较直观地判断某一材料性状优势或劣势。通过系统聚类方法,把所有参试材料分为6类:第1类为高秆短穗材料;第2类为多粒材料;第3类为高秆大穗材料;第4类为大粒材料;第5类为穗大粒多材料;第6类为高秆大穗粒多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进行薏苡品种选育,以25份不同薏苡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叶 片数、茎粗、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率、总果粒数、实果粒数、空果粒数和实果粒率共12个性状,对得到的各种质性状数据采用SAS,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因子、产量因子、有效分蘖率因子、实果率因子和总分蘖数因子等5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可达9536%,依据主成分向量可将25份薏苡种质系统聚类为4类。本研究为云南薏苡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优良薏苡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24份南通地区芋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9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种质材料的品质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7.92%,属中等变异;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属弱变异,其他指标均为低等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9项指标反映的芋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积贡献率达91.045%);在欧式距离D~2=8.96时,可将24份芋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以如皋地区为代表,第Ⅱ类以海门地区为代表,第Ⅲ类以通州等地为代表,说明芋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受土壤、气候等地域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6%。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对113份引进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Ⅰ类群属高纤维、低产种质;Ⅱ类群属出苗发株差、低产种质;Ⅲ类群属强宿根、高产种质;Ⅳ类群种质可作为能源甘蔗育种亲本进行杂交利用;Ⅴ类群属于高产、低糖种质;Ⅵ类群属低产、高糖种质;Ⅶ类群属于丰产、高糖种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不同筋力新疆自育和引进的春小麦品种,分析其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品质性状等指标,为育种家进一步开展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0个春小麦品种,分析23个品种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23个品质性状归于8个主成分,分别是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直链淀粉含量、面筋指数、峰值时间和Zeleny沉淀值,以品质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8个主成分其分别决定总变异量的44.00;、14.49;、8.52;、8.25;、5.46;、4.07;、3.30;和2.74;.把30个春小麦品种聚成4类:第一类小麦品种的面粉L*、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粉质参数上表现突出,面筋指数和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好,而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吸水率偏低.第二类小麦品种中的淀粉糊化特性好,湿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面粉b*含量高,但面筋指数含量低.第三类小麦品种在面粉L*、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差.第四类小麦品种的灰分含量、面粉吸水率偏高,而形成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表现较差.[结论]通过对新疆自育和引进的30个春小麦品种的23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类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春小麦品质的8个主成分,对这8个品质指标的选择有利于小麦品质育种和改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分析影响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品质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旨在探讨利用甜糯玉米软罐头挥发性成分指标对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进行表征和区分的可能性,也为目标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6个不同品种的甜糯玉米软罐头中主要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甜糯玉米软罐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均有其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龙粘2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是2,3-二氢化苯并呋喃、2-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醛;京甜紫花糯1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3-甲基-2-噻吩甲醛;江南花糯玉米软罐头的主要赋味成分是(Z)-2-庚烯醛。【结论】这些风味物质组合,形成了各自的风味特征,其存在与差异决定了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风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奶牛评定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八五一一农场奶牛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奶牛评定及分类是可行的。具有其它分析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应用此种分析方法进行奶牛评定表明,在奶牛评定的10个指标中,体高、尻角度和后房高度3个指标是影响奶牛评分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部分地方鸡种蛋品质与生态环境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2种聚类方法对我国11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资料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0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3.17%),根据各品种的10项指标值计算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聚类方法均可将11个地方鸡品种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也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冠果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文冠果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0.26%,根据各性状对主成分影响作用大小及主要指标组合,将12个生物学性状分为5类,分别称之为树形因子、叶形因子、果形因子、花序因子和综合因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12个数量性状聚为6大类。2种分析共同揭示了这几类因子对文冠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吉林省中北部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充分了解土壤本身的特性,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本研究对55个耕层土壤(0~30 cm)进行采样,测定分析了土壤pH以及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最佳分区数为6种养分类型:第Ⅰ类为缓效钾、有机质、锰和硼极低型;第Ⅱ类为速效钾、锰、铁和硼偏高,全磷偏低型;第Ⅲ类为有机质偏高,其他元素适中型;第Ⅳ类为速效钾偏低,缓效钾较高,硼偏低型,其他元素适中型;第Ⅴ类为速效钾、铁含量偏低, 其他元素适中型;第Ⅵ类为速效钾、全磷、pH偏高,锰偏低型.6种类型占比分别为40%、5%、24%、13%、13%和5%.为了简化施肥操作流程,也可把其分为更少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优良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为玉米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杂种优势理论建立在亲本遗传差异之上,因而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该研究利用一批从国内外引进玉米优良种质资源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材料,为有效利用这批新自交系,明确其应用潜力,采用了表型性状分析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7份自交系间表型性状变异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各自交系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变幅为1.010 8~11.078 7,平均遗传距离为4.934 5。当遗传距离为5.41时,可将57个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自交系各具特点,其中3号材料、9号材料植株较高,果穗较粗大,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表现良好,是一个很好的高产育种潜力亲本;46号材料生育期较短、植株矮小,可在选育早熟、矮秆玉米组合上重点应用;其余自交系系各具特色,可结合不同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良和利用,对玉米育种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SAS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对土壤有机质的16个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所包含信息的主体可概括为三个主成分:一是土壤有机质数量、活性和品质的综合量度;二是土壤有机质不同组分与矿物质复合状况的量度;三是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19.
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91份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S.)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栽培二粒小麦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单株有效穗多、千粒重较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其中株高与穗长、生育期,有效穗与抽穗期,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数与生育期,抽穗期与生育期间相关和偏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中抽穗期、穗长、有效穗及粒重等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8.16%,以抽穗期因子的贡献率最大(38.12%)。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50水平上聚为4类,其中类Ⅰ为高秆大穗晚熟型,类Ⅱ为高秆寡分蘖晚熟型,类Ⅲ为矮秆粒多早熟型,类Ⅳ为粒多强分蘖早熟型,其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地理来源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红小豆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申慧芳  李国柱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10-313,385
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3.56%~2.37%,其中,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生育期。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荚型因子、单荚粒数因子、生育期因子和产量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48%。聚类分析把13个红小豆品种分为4类,各类之间单株产量差异明显,占主导地位的因子各不相同,在育种中应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考虑。研究发现,在红小豆的辐射诱变高产突变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把单株荚数作为选育的重点标识性状,同时把不同性状综合考虑进去,才能够真正选择出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