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获嘉县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气温与降水等要素的月际分布,指出该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暴雨、大风、高温等,并提出灾害性天气防御对策,以期促进天气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苏利军 《现代农业》2021,(2):111-112
受大风、降雪、低温冷害、寡照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设施农业生产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如何做好设施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已成为设施农业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加强设施农业监测站网建设,充分了解设施农业生产小气候环境,不断凝练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加强设施农业灾害性天气技术指标研究,对于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保障设施农户安全生产具...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辉县市气象资料中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2016年辉县市气候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辉县市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历年标准值相比属正常,年降水量与历年标准值相比异常偏多。先后出现了干旱、特大暴雨、大风、冰雹、雾霾、高温等灾害性天气,辉县市气候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较大,对农林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科学防御气象灾害是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4.
根据获嘉县各农业气候的气候特征和当前农作物生产现状,分析1963~2001年获嘉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结果表明:获嘉由于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农业危害主要是暴雨、冰雹和大风,而暴雨和冰雹是主要因素。因此,农业气象的最终目标是寻找减少这两种灾害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藏江孜县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处于喜马拉雅山东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江孜县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比较集中,温暖湿润,冬季比较干冷,日照资源充足,日温差较大。近年来,西藏江孜县降水明显减少,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基于此,主要分析了西藏江孜县气候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农业防灾减灾为重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及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1965—2015年普兰店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普兰店市的暴雨、大雾、大风、高温干旱、冰雹等5类主要城市灾害性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兰店市暴雨发生日数呈平缓增多趋势,大暴雨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且降水集中强度较大。大雾发生呈缓慢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增加明显。高温发生日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即每10年减少7.2 d。冰雹发生的日数呈波动起伏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概述济宁市气候特点,并对济宁市主要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灾害性天气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采用绩溪1957~2007年的资料,统计干旱、暴雨、高温和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绩溪县灾害性天气除暴雨强度、干旱和浓雾出现频率增大外,频率变化呈平稳或减小趋势。具体为:暴雨频率线性变率为0.13%/10年,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大暴雨频率总体呈增大趋势,线性变率为0.23%/10年;干旱频率变化率为0.14%/10年,呈增大趋势但不明显;高温频率的线性倾向为-0.02%/10年,呈平稳变化趋势;大风频率呈明显减小趋势,线性变率为-0.46%/10年;雷暴年际频率变化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线性倾向为-0.12%/10年;冰雹频率变率为-0.28%/10年,呈减小趋势;降雪频率线性倾向为-0.06%/10年,呈平稳变化态势;霜频率线性变率为0.10%/10年,呈增大趋势但不明显势;结冰线性倾向为-0.50%/10年,呈显著减小趋蛰:雾频率线性变率为0.29%/10年.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扎实抓好坝区农业气象服务,依据七星关区的气候特征及主要面临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地区的灾害性农业气象服务提出建议,为七星关的坝区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160个气象台的资料统计,1991~2000年全国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足逐年渐少的,1951~2000年线性倾向率为-0.4655mm/年,50年内减少了23.3mm。阿城区降水变化规律如何呢?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本区1961~2005年共45年的气候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出了阿城近50年的降水这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京市农业旅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南京市气候变化对农业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南京市7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业旅游景点进行影响分析。结合综合评价结果,在南京市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若干促进南京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1999—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浙江省2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背景下,浙江省气温显著升高,≥10℃积温增加,气温稳定≥20℃终日延迟,作物气候生长期增长。热量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纬向分布特征。1961-201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年际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金衢盆地与台州玉环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年均降水量增加,降水天数减少,雨日平均降水强度年际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以舟山及嘉兴-宁波-台州沿海增速最大。沿海岛屿及金衢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较高,丽水地区最少。1961-2010年全省平均湿润指数为164,整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农业种植区划、生产布局调整及制定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技术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直接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基本数据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料数据;根据IPPC第5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影响框架的基本思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与农业技术适应情景矩阵;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作物适宜性、水资源条件、光温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等6个方面;应用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可实现农业技术的区域适宜性评估,获得不同农业种植二级区内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近5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该时期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扎龙湿地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干期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宝鸡市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陕西宝鸡市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宝鸡市11个县(区)气象站的1961—2008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等气象要素统计资料,对宝鸡市近50年光资源、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年日照时数以38.95h/10年的倾向率波浪式减少,其中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线性倾向率为-28.8h/10年;年平均气温以0.238℃/10年倾向率上升,冬、春季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夏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最小;年降水量以倾向率为31.187mm/10年波动性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由于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致。2)由于气温升高,各农业界限温度的初日明显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时间明显增多,积温显著增加,以平均气温≥0℃和平均气温≥10℃时各指标变化较明显,平均气温≥20℃时各指标变化较小。【结论】近50年,由于气候变化,宝鸡市农业气候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厦门市气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厦门市1971-2004年34年的基本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市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自的气候突变点,据此分析了该市的气候类型。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年均气温以每年0.0631℃的速度在升高,年均气温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8年;(2)年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呈随机变化,年降水量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77和1990年;(3)34年的气候类型分为暖湿、暖干、冷湿和冷干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方旱作农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1961—1990年(时段Ⅰ)和1991—2010年(时段Ⅱ)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日照时数总体呈降低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92.9 h;研究区域近50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特征;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域年均气温增加了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持续日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8.6℃·d和197.3℃·d;研究期间全区气候变化西部地区总体呈暖湿趋势,东部地区总体呈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选用1956~2005年河池市地面站气象资料,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方面分析了金城江区气候变化特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金城江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最后提出调整种植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培育和选用抗逆性强品种、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以及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等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