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考察染发膏对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3种不同品牌染发膏(T、S、H)毒染蚕豆根尖细胞,测定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并计算微核指数。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染发膏浓度与微核率都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高于一定浓度后微核率均呈下降趋势,其最大微核率对应的浓度依次为0.10 g/L(T染发膏)、1.00 g/L(S染发膏)、4.00 g/L(H染发膏)。说明3种染发膏均有一定诱变作用和遗传毒性,且3种染发膏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铅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所用,以青皮蚕豆vicia faba L.为试验材料,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分析0.5~30mg·L~(-1)的醋酸铅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计算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随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呈上升的趋势,经30.0mg·L~(-1)醋酸铅染毒6h的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污染指数大于3.5,属于重度污染;经1.0~30.0mg·L~(-1)醋酸铅溶液染毒12h的细胞微核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污染指数均大于3.5,属于重度污染;相同质量浓度醋酸铅溶液染毒处理6h后的细胞微核率均明显低于染毒处理12h组,但仅在质量浓度为1mg·L~(-1)时2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研究显示,Pb2+可以通过蚕豆根尖的吸收而毒害细胞,引起细胞DNA损伤,且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见市售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的3种市售生活用品(花露水、洗洁精、牙膏)为诱变剂,分别处理松滋青皮蚕豆根尖细胞,用微核检测法确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蚕豆根尖经过不同浓度的花露水、牙膏和洗洁精处理液处理后,根尖细胞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根尖长度明显变短,颜色发黄、变黑。微核诱变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生活用品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可诱发不同频率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当洗洁精处理组浓度达到原液浓度时,微核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蒸馏水为阴性对照组所得到的微核率。[结论]日常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家用洗涤剂对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及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优质青皮蚕豆(Vicia faba)为材料,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和洗发水4种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在浓度0.10%、0.20%和0.30%,洗发水浓度在0.05%、0.10%、0.20%和0.30%都会不同程度地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CK),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上升,其中洗发水处理组的细胞微核率最高,除浓度0.05%外,与其他3种洗涤剂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4种洗涤剂均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一定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5.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蓓  许守明  赵丽芸  苏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93-12794
[目的]检测4种试剂处理后蚕豆的微核情况,以此评估一些污染物的危害性。[方法]通过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根据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蚕豆微核的损害程度,镜检计数后计算微核率。[结果]甲醛、丙烯酰胺、硝酸铅、O2衍生物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间期细胞微核频率明显升高,但每种污染物在不同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核现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上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下降。[结论]丙烯酰胺、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硝酸铅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SO2衍生物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遗传毒性效应,高浓度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DNA吸收光谱法和蚕豆微核试验,研究了毒死蜱、氰戊菊酯和马拉硫磷3种农药对小牛胸腺DNA和蚕豆根尖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这3种农药均能使得小牛胸腺DNA吸收光谱在207nm处的吸收峰出现红移现象,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谱图出现了减色效应,说明这3种农药可能对DNA有潜在的损伤作用。微核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微核率均随之升高,当农药的剂量达到10μg·mL-1时,微核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这3种农药达到一定剂量后会对蚕豆根尖细胞的DNA造成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
镍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镍(5~5 1300 μmol·L-1)对蚕豆根尖生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微核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以此评价镍的遗传毒性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应用于镍污染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5 μmol·L-1镍显著促进根的生长,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对微核形成和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影响.在10~5 000 μmol·L-1镍浓度范围,蚕豆根的生长受阻,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先升高,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于100 μmol·L-1和50 μmol·L-1达到最大值;随着镍浓度的增加,两者均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镍引起的染色体畸变以染色体断片和落后染色体为主.这些结果表明,镍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同时表明,在5~5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体系可应用于镍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初步研究了一定浓度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溶液对环境污染的效应.结果表明,TMV溶液浓度与各处理蚕豆根尖微核率的相关性较强(r=0.982),且差异极显著(P=0.003<0.01),即蚕豆根尖微核率随着TMV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浓度的TMV溶液处理蚕豆根尖不同时间后其微核率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1),且蚕豆根尖微核率与处理时间相关性不强(r=0.312).研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应用于烟草花叶病毒遗传毒性监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薰衣草遗传毒性进行检测,同时探究在不同含量薰衣草精油诱导下,细胞微核率与脂质过氧化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0 0 mg·L-1的薰衣草精油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的生长,质量浓度0~0.200 0 mg·L-1的薰衣草精油对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毒性,且表现出不断上升的抗突变性和抗氧化性,其诱导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脂质过氧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3。当薰衣草精油的质量浓度超过0.200 0 mg·L-1时,蚕豆根尖细胞产生了明显的生物损伤,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应激反应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氯酸钾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氯酸钾细胞遗传毒性和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酸钾均会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产生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处理范围内,随着氯酸钾处理浓度增大,其强氧化性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污染指数的增加;但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核的数量。氯酸钾具有明显的环境污染效应,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监测和评价既简便又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1.
利用香蕉皮粉末处理硫酸铜溶液,研究其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增加会导致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当硫酸铜浓度为200 mg.L-1时,与对照相比微核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加入香蕉皮粉末进行吸附可以显著降低硫酸铜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LSD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加入香蕉皮粉末15 g.L-1时,与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已无显著差异。说明香蕉皮有吸附铜离子的功能,可以抑制铜离子对蚕豆的遗传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稻田常用除草剂苯噻酰草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影响。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对斑马鱼24h和48h的LC50分别为0.058mL/L和0.019mL/L,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同体积分数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为0.0167%,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到0.043 4%,各处理组斑马鱼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剂量效应且与染毒时间的长短有明显相关性,而在染毒浓度最高时微核率却明显下降,这表明红细胞微核率的大小还与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Se单一处理及复合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测量不同Cd、Se处理后根的生长速度及微核率。[结果]Cd(1.0200.0 mg/L)对大蒜根有毒害作用,抑制了根的生长,同时诱发细胞微核的形成,浓度越大毒害程度越大。Cd、Se联合合处理时,Se在低浓度(0.5 mg/L)下,联合处理的微核率小于单一Cd处理;但是Se浓度超过0.5 mg/L后,反而加剧了Cd对大蒜根尖的危害。[结论]低浓度Se能缓解Cd的毒性作用,高浓度Se加强Cd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理化诱变剂对芝麻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3)以及物理诱变剂60 Coγ-射线对3个芝麻品种进行诱变处理,研究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表明,5g/L的EMS和2mmol/L的NaN3处理对不同品种芝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和抑制2种效应。但随着EMS、NaN3处理浓度和60Coγ-射线剂量的增加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而且诱发芝麻根尖细胞的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产生单微核、双微核、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染色体团等多种畸变类型。豫芝11号和ms86-1较三黄芝麻对高质量浓度的EMS(15g/L)更敏感,ms86-1较豫芝11号和三黄芝麻对低浓度(2 mmol/L)NaN3更敏感,3个芝麻品种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依次为ms86-1>三黄芝麻>豫芝11号。  相似文献   

15.
卷烟烟气及绿茶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鸿  叶贤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52-1485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卷烟烟气水溶物对蚕豆(ViciafabaL.)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茶添加剂对卷烟烟气诱导微核的抑制作用。[方法]卷烟品牌分别为白沙、中南海和狮牌,类型分别为烤烟型、混合型和雪茄型。烟气水溶物的浓度分别为1/8母液、1/4母液和1/2母液,烟气茶溶物浓度为1/4母液。[结果]烟气水溶物能够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发生明显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强而加强,其中,狮牌〉白沙〉中南海。相同浓度下,各类型卷烟烟气茶溶物引起的细胞微核率低于同种卷烟烟气水溶物。绿茶对狮牌卷烟微核诱导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对白沙次之,对中南海卷烟最弱。[结论]该研究可为将绿茶用作添加物从而降低烟毒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方法]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7.482 08、.017 08、.590 09、.204 0和9.862 0 g/L)和不同染毒时间(81、62、4、324、0 h)条件下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柠檬黄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8.594 0 g/L和48 hLC50为7.173 0 g/L,其安全浓度为1.515 0 g/L。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0.094 7g/L)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一定浓度(>0.378 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柠檬黄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柠檬黄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染毒时间之后对泥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系统探讨了敌敌畏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目的探讨敌敌畏对蟾蜍蝌蚪的致突变作用。方法以敌敌畏为污染物,以蟾蜍蝌蚪为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取血涂片瑞氏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敌敌畏0.500mg/L使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伴随敌敌畏浓度升高,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率明显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敌敌畏对蟾蜍蝌蚪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张江丽  王俊  周星颐  张志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31-16732
[目的]为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蚕豆种子经浸种、催芽后,用不同浓度的食品添加剂胭脂红和分析纯胭脂红处理24h,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样品固定染色压片后镜检,计算根尖细胞的微核千分率和染色体畸变百分率。[结果]当胭脂红浓度为0.02和0.04g/L时,蚕豆初生根色泽鲜亮,与对照处理无差异。随着胭脂红处理浓度的增大,蚕豆根的颜色呈黄-褐-黑的变化趋势。2种胭脂红均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且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纯胭脂红诱导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多低于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结论]过量使用胭脂红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为试验对象,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来检测其对泥鳅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对泥鳅在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6.66、32.86、28.92、27.39 mg/L,安全浓度(SC)为7.92 mg/L。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在处理6 d的最高浓度,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417‰±0.631‰和65.417‰±5.080‰。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选取彗尾DNA含量、尾长、尾矩3个指标作为检测DNA受到损伤的认定标准,结果处理6 d的16.00 mg/L浓度达到峰值,单细胞彗尾DNA含量为43.06%±2.54%,尾长为268.00 pix±8.49 pix,尾矩为89.31±1.82。试验结果为乙氧氟草醚的合理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