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项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即定位监测研究和路线抽样调查.定位监测研究是在容易发生草原火的典型草原区和草甸草原区以及黄土高原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每年进行四次定位监测,取得草原可燃物量及其含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路线抽样调查是在进入草原防火期(9月15日以后),草原可燃物量亦达到峰值期或翌年4月下旬草原可燃物量处于最低值时分别进行路线抽样实测,取得草原可燃物量及其含水量在空间的变化.通过进一步研究草原可燃物量及其含水量在时空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草原防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草原火险区划是依据草原火燃烧系统各主导因素和条件 ,将草原区划分为不同等级潜在的发生草原火能力的区域范围。草原火险区划的主要依据包括可燃物量 (牧草 )及其含水量、可燃物的连续性、可燃物细碎度以及可燃物 (牧草 )的高度。同时要考虑风速风向、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以及坡度等自然影响因素。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草原可燃物特征及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 ,将内蒙古自治区划分为无、低、中和高 4个草原火险区。  相似文献   

3.
四种草本植物可燃物含水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平  康春莉  李军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03,11(3):251-255
研究松嫩草原四种草本植物可燃物含水率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草种可燃物时滞在10h之内,时滞与可燃物直径呈正相关。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具有Y=C+AX1+BX2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地区草甸原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新龙 《中国草地》1994,(4):9-11,8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种群的生态特性分布规律及其利用特点,经过5年的定位监测研究,找出了季节动态和年间动态的变化规律,牧草产量受着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水热因子的制约而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找出草甸草原的初级税务动态与温度、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生态因子表出出显著相关性,笔者最后还提出了草甸草原生产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根据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IMGERS)近2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的气候指标:生物温度,降水,可能蒸散和可能蒸散率以及任继周等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气候指标:>0℃积温,降水,湿润度,研究我国典型草原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近2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所在地区有变暖的,冬季增温尤为明显。根据模型计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羊草样地实测的地上生物量值自1993年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增温使该地区春季干旱进一步加剧,并使典型草原的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李永宏  陈佐忠 《草地学报》1999,7(3):173-182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定位站研究不同放牧率,放牧方式和放牧季节对草原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但达到峰值的日前提前了。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无明显趋向性变化。家畜增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下降,公顷总增重与放牧率成二次曲本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连续10年调查新疆玛纳斯县典型草原区蝗虫的组成及数量动态,提出持续控制蝗害的措施。方法:样框取样和扫网法。结果:甲崂和阳山的蝗虫的组成和数量动态变化均不相同,分析典型草原区甲崂和阳山蝗虫数量动态不同变化的原因。结论:控制草原蝗害是长期性工作,需要合理利用建设草原,通过实施围栏禁牧、轮牧,以草定畜以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防止草原退化,采取粉红椋鸟治蝗、牧鸡牧鸭治蝗等生物治理措施,建立化学防治和生物制剂防治示范区,长期坚持蝗情监测,开展蝗虫的资源化利用,可实现对草原蝗害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8.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典型草原区的定点径流测定,区域植被和生境调查,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水文分析方法,将小尺度测定的生态水文参数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相整合,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气候、植被与区域生态水文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以及水文过程的改变对区域植被的反馈效应.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区域径流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是由植被的分布格局所控制;植被退化导致了群落水文格局的变化,使放牧严重区域的低地地表径流大量汇集,也促进了低地周围的草原植被盐碱化过程;植被的退化和生态水文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是一个正反馈过程,由植被退化引发的地表径流的增加,增加了群落有效水分的散失,减少了土壤有效含水量,从而加速植被的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定位站研究不同放牧率、放牧方式和放牧季节对草原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但达到峰值的日期提前了。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无明显趋向性变化。家畜增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公顷总增重与放牧率成二次曲线关系。将放牧率对草原生产力的动态确定为可持续放牧率和改良放牧率。  相似文献   

11.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较全面的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和种群特性及其生产力的变化,发现适度放牧下草原生产力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性生产的现象,且草原植物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何昌茂 《四川草原》1994,(2):1-6,12
<正>锡林郭勒盟位于华北的正北方,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区的主体部分,北与蒙古国相邻,东与赤峰市、哲里木盟、兴安盟为邻,西与乌兰察布盟相连。全盟总面积20.258万平方公里,约合3.038亿亩。全盟辖9旗1县2市59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88.9万,其中蒙古族25.2万人。 1.1.草地资源 全盟天然草原面积约2.95亿亩,占土地面积的97.2%。按天然草原植被的性质和生产力水平可分为三种草原区和一个非地带性的沙地区。东部草甸草原区,面积3590万亩,占全盟草原面积的17%;草甸草原植被由禾本科、菊科、豆科等多种牧草组成,因植被保护较好,成为我国天然草原资源的精华。中部典型草原区,面积1.34亿亩,占全盟草原面积的63%,草群组成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优良牧草占60%。目前,草原生产力已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系统20年定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佐忠 《中国草地》1999,(3):1-10,27
对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站20年的简况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定位,综合,系统的监测,试验和示范,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背景特征,结构,系统生产力的形成,以及物质循环和能流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良,人工草地的建立和利用,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了同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研究了甘肃省不同草原区的最适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反演了甘肃省2005-2009年的草原产草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和反演模型类型存异,其中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RVI、模型类型为对数模型,甘南高原草甸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EVI、模型类型为指数模型,而黄土高原温性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NDVI、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甘肃省2009年草原总产鲜草3 718.30万t,整体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变化过程,形成3个高产中心,分别是甘南高原、祁连山北麓中东段和陇南南部.与1985年相比,2005年草原明显减产(相对变化率V=19.34%),但2005-2009年间甘肃省草原产草量有总体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基于MODIS数据,对我国4大主要草地类型区的退牧还草工程县的草原植被长势进行了监测,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区2005年草原植被长势虽然差于2004年的面积有上升趋势,但是总体长势良好,明显好于2004年;2)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区2005年草原植被长势较差,虽然生长季节草原植被长势差于2004年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总体相对比较稳定;3)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区2005与2004年相比长势持平的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大,比较稳定,呈现出长势好差交替的时序变化格局;4)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区2005年草原长势好于2004年的草地面积占本区总草地面积的48.07%,长势差于2004年的草地面积占本区草地总面积的32.56%,与2004年持平的占19.37%,由此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区草原长势明显好于2004年同期,长势差和长势好于2004年的草原面积波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镶黄旗、察右后旗气象站1993-2003年的温度、降水及牧草生物量监测资料,利用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预测1993-2003年典型草原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且通过实测地上生物量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较了模型在同一个植被类型区域不同点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以点代面去预测一个区域的牧草产量会导致估算结果较粗,误差较大;(2)当地的气候生产力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降水,温度的变化对NPP值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重要草原区之一,据20世纪80年代全省草原资源调查统计,全省现有各类草原5000多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2.2%,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已完成草原确权面积1300余万亩。随着国家和省里对草原的投入逐步加大,全省相继开展了天然草原改良、草原确权承包、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集中连片的草原逐渐增多,地表可燃物较多,草原高火险区域不断扩大,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也频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尤为突出.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甘肃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是草原资源大省,也是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起步较早的省,在监测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了甘肃省草原资源调查的历史与现状,论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草原不同类型及其分布面积测定,草原植物量监测及草畜平衡测定,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草原自然灾害监测,草原生态工程监测及效益评价,气象因素监测。从网络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专题技术规程3个方面阐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该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地面调查方法,遥感影响采集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建议要提高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机构,设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专项经费,整合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和社会资源,从而保证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20.
荒漠草原生物量监测研究中植被指数选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内蒙古草业》2006,18(1):35-37
荒漠草原是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带与荒漠区之间的狭长过渡带,呈东北—西南走向。荒漠草原在生态和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对荒漠草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与基础调查数据结合对荒漠草原进行研究方面还有欠缺。本文对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行介绍,概述了常用的植被指数及其优缺点。探索选择适合荒漠草原监测的植被指数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