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了确保果桑生产的安全、高产、优质,在田间条件下以树龄15年的果桑品种大10供试,将生防真菌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防治桑椹菌核病,调查防治效果及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木霉菌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到99.49%,比单独使用木霉菌的防效提高24.56%;桑椹始熟期抽样检...  相似文献   

2.
液态地膜+药剂防治桑葚瘿蚊和菌核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早春在桑园地面覆盖塑料薄膜将桑葚浆瘿蚊和葚菌核病灭于地下的防治原理,作了液态地膜+药剂喷洒桑园地面的防治试验。在处理50d时调查表明,喷洒液态地膜区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枝叶生长量增加15.02%~19.33%,单粒椹质量提高21.77%,显示较明显的抗旱效果;液态地膜与甲基对硫磷和甲基硫菌灵配合使用,葚瘿蚊危害期短3d,发生率低19.04%,病葚率低16.81%。其中,药剂起主导作用,液膜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3.
4.
选择桑椹菌核病严重的桑园,利用套袋法进行病菌入侵期与药物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病菌入侵期主要是桑椹盛花期,在此时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还显示进入3月后,喷洒药物对此病的防控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蚕桑产业的升级,果桑的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果桑极易感染致命性真菌病一茵核病,从而导致大量减产。为防治茵核病的发生,本文从分布、病症、病原、侵染过程、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防治药物。经过多年使用,有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生产上急需效果可靠的替代新型农药。为了筛选有效的新防治药物,对扑海因、凯润、世高三种新药进行了大田筛选试验,结果证实世高和凯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宏 《江苏蚕业》2012,(1):40-40
<正>桑椹果肉多汁,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糖、苹果酸以及各种维生素,既可生吃,也可加工熟吃。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延年益寿等保健作用,并是耳鸣、便秘、风湿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药,因此桑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近几年逐渐被人们青  相似文献   

8.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2017年春季在陕西临潼果桑产区进行了新型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叶将30%SC 15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的校正防效为90.91%;喷施甲基硫菌灵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妆颜45%SC 750倍液的相对防效为89.66%。两种新型农药制剂虽然比喷施"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1000倍液相对防效低,但都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交替防治及不同比例混合防治桑椹菌核病,试验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交替和混合使用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5.00%以上,且各药剂处理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按1:3比例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7.85%。  相似文献   

11.
由石榴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roa punicae (P.Henn.) Deighton)引起的石榴褐斑病是石榴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P.punicae在5~35℃,pH3~8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10min。24h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丝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麦芽糖和尿素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药剂间的EC50各不相同。其中毒力效果最好的是40%氟硅唑乳油(EC)。  相似文献   

12.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危害桑椹的真菌病害。为了保证果用桑椹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探讨利用中草药抑制该病病原菌的效果。采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检测36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内外抑制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白癣皮、五倍子、诃子3种中草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0.025 g/mL白藓皮提取液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较好,对菌丝的生长抑制率达86.12%,并且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显著,桑椹染病率下降至0.80%。家蚕食下分别喷施3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桑叶后,对生长发育和吐丝营茧亦无不良影响。初步认为,白藓皮提取物可进一步开发为防治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不同架式覆盖薄膜,研究了桂林贡柑果实留树越冬保鲜的成本和效益、树冠温度变化、落果率、果实品质变化及对翌年花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薄膜能显著减少低温和雨水造成的落果,较大幅度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含量,保持酸度,对翌年花量与质量无明显影响。采用半躺开架式覆盖的综合效果优于半封闭架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覆膜种植对春播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在春播雨养条件下,以“等行距+不覆膜”处理为对照,测定了“调整株行距+不覆膜”、“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下的出苗率、单株干重、干草产量以及播后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P<0.05);与对照“等行距+不覆膜”处理相比,“调整株行距+覆膜”处理可使一个月内0~20 cm土壤温度平均升高2.3℃,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3.8%,出苗率提高32.3%,干草产量提高15.6%。综上所述,高丹草“宽窄行、双株、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青南地区对碱茅和星星草进行4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2种牧草适应能力强,抗寒能力强,均可在当地安全越冬;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是该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16.
早春低温及干旱是限制西北荒漠灌区苜蓿高产的主要因子。覆膜种植技术可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及作物生长状况,已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本试验以覆膜(FM)为处理,不覆膜(CK)为对照,研究FM对2龄、3龄及4龄‘三得利’紫花苜蓿(Madicago sativa L.‘Sanditi’)每茬初花期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提高了2龄苜蓿第1、2和第4茬草的株高(P<0.05),第2茬草的干草产量(P<0.05,340.19 kg·亩-1)和第3茬的干鲜比(P<0.05);提高了3龄苜蓿第2、3茬草的株高(P<0.05)和干草产量(P<0.05,257.18 kg·亩-1,250.68 kg·亩-1);提高了4龄苜蓿第2茬草的株高及鲜干比(P<0.05)。同时,在一定程度上FM显著增加了不同年份不同茬次苜蓿的Ca含量和P含量(P<0.05)。总体而言,FM使苜蓿年总产量比CK分别提高11.81%,17.48%及0.43%,分别达到1 053.06 kg·亩-1,946.97 kg·亩-1,1 045.50 kg·亩-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 A(PEA)受体结合区蛋白在不同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将该蛋白纯化后免疫了小鼠、家兔、山羊等动物。对小鼠进行了攻毒实验 ,通过 EL ISA方法检测了家兔、山羊血清中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对小鼠的保护情况为 :最后 1次免疫后 14 d小鼠对 3倍 L D50 的 PEA攻毒保护率为 10 0 % ,2 1d保护率为 5 0 % ,2 8d后无保护效果。家兔和山羊免疫后 7~ 14 d达到峰值 ,2 1d后逐渐降低 ,2 8~ 35 d后降至免疫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殿宇  陈丽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33(4):167-168,155
液态奶生产中的单效降膜式蒸发器浓缩比比较小,蒸发温度不得过高,浓缩后的奶液浓度要求严格不得有较大的波动,因此其蒸发参数要求必须稳定,无论是自动控制还是手动控制其进料质量分数、进汽压力必须稳定,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几种促摄食物质对南美白对虾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敏  罗琳  曹海宁  冯云 《饲料广角》2003,(13):27-28
通过摄食行为学装置,观察南美白对虾对九种促摄食物质的反应和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Agua savor对南美白对虾具有强烈的引诱和促摄食作用,其次为甘氨酸,然后为Squid 1650和DMPT,其它如蛋氨酸、赖氨酸、甜菜碱的作用较缓慢,苯丙氨酸和丙氨酸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同发素 P.C.6 0 0注射液由血促性素、绒促性素配制而成 ,可刺激卵泡发育、促进排卵和黄体的形成 ,促进母猪发情 ,明显提高母猪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和总产仔数。为验证同发素 P.C.6 0 0对不发情母猪的催情和同期发情效果 ,我们在杭州某种猪场进行了临床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