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就乌江流域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了5点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设计程序,在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就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鄂西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西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是坡耕地。本文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经营现状及其重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重组;重视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发展优化的经营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政策扶持和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湖北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  相似文献   

3.
鄂西三峡库区是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是坡耕地。本文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经营现状及其重要性的综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重组;重视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推广、发展优化的经营模式;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政策扶持和优惠;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湖北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有效地解决鄂西三峡库区不合理坡耕地利用、粮食问题、移民安置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立地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退耕还林工作中退耕后林种树种配置等有关技术问题,对永顺县勺哈乡试验示范区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并进行了评价。通过运用数量化理论Ⅳ,以坡度、坡位、土层厚度、植物盖度、耕作方式为分类因子,将示范区分成5个立地类型区,即西部以大坡面型农林复合经营为主的立地类型区、顶部低山山原台地立地类型区、中部中上坡带状坡耕地林立地类型区、中部下坡大坡面型农林复合经营坡耕地立地类型区、东部大字报型坡耕地立地类型区等5个立地类型区,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各立地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农林复合模式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经营类型进行了概述,对其系统结构、生物物种设计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实践中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总结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及模式,综述了国内的研究进展,为农林复合经营在实践中的推广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及模式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面上调查、走访农户、查阅资料的方法,归纳总结了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选择优化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主要有生态型、经济型和复合型3种,不同经营类型含有形式多样的经营模式;根据江苏淤泥质海岸带区域特征,建议选择林农、林果、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模式作为该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化模式,其主栽树种以杨树、水杉,农林比例以5:1、林带结构以复合配置为宜。  相似文献   

8.
农林复合系统在坡耕地防护林中的运用潜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乌江流域复合农林系统的运用背景和研究现状及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今后运用和实施农林复合系统时,应将生产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进行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建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法,对农林复合试验区的建立、林网树种选择、防护林带营造、模式结构和配置方式等方面作了探讨,提出海岸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与经济林树种间作,称为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在乡村林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内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茅岩河风景区等著名旅游景点,兼具服务区与景区,城市与农村的多重特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总结了永定区实施退耕还林的实践经验,对促进张家界等旅游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退耕还林与农林复合经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99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论述了农林复合经营具有综合性、复合性、系统性、时空性、集约性等特点。退耕还林工程为农林复合经营提供了场所,并能促进该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江河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混交等8种配置方式;总结出林—农、林一游等6种经营模式;在对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作业技术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约束下的采伐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广德县林农复合经营现状,进一步分析了该县林农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值得推广的特色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林复合经营在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云南省退耕还林存在着造林树种及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在退耕还林中要保持农户长久、高度的积极性和保证长远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全面推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让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成为退耕还林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沙区混农造林经营连续 4a的试验得出 :林农复合系统能有效改善微生态环境 ,使系统内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分配 ;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共享增益和林木生长增益 ;系统内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旷野农田提高 10 .3%~ 15 .0 % ;混农造林经营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要求 ,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单元 ,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相应的林业综合治理模式 ,通过对库区高效水土保持林、沿江库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型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金衢二地(市)的林业土壤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显示,主要的经营模式可分二类,一类是经营较粗放的林农结构的生态模式,另一类是种养结合的复合生态模式。而后一种模式,强化了生态系统功能,大幅度提高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增加科技、资金的投入,并建立有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开发,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同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朝阳低山缓丘地区实施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措施 ,研究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的效益。2a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荒坡对照区相比较 ,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强。单纯种植农作物 1997年平均减水 40 0 7%、减沙 38 8% ,1998年为 2 5 52 %和 39 1% ;农林复合经营 1997年平均减水 36 4 2 %、减沙 53 9% ,1998年为 44 2 9%和 59 3 %。初步证明农林复合经营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效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经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低山、缓丘良种地貌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的优化模式及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树木与草本、果树与农作物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山区林草复合经营可明显提高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缓丘区枣农复合经营为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