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克智 《野生动物》1991,(2):46-47,18
鸟类是唯一的恒温产卵动物,其卵内胚胎需在接近体温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和发育,因此孵卵是鸟类繁衍生存的关键。大多数鸟类由雌鸟孵卵,雄鸟则承担衔食饲喂雌鸟的任务。但在以雌鸟为主的孵卵“队列”中,却有许多巧夺天工的自然选择“佳作”。生活在云南南部的犀鸟,能用衔来的泥土杂物混上胃内分泌物,将孵卵雌鸟的洞口严加封闭,仅留可供雌鸟伸出嘴尖取食的缝隙,卵在雌鸟胸部散放的体热下孵化,经28—40天后,当雏鸟即将出飞时,雌鸟才获准“破门而出”重获自由。犀鸟这种“金屋藏娇”,是确保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养条件下丹顶鹤鸣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宋艳珠 《野生动物》2000,21(4):15-16
国内目前关于鸟类鸣声的研究多为雀形目和非雀形目,但关于鹤形目的鸣声分析与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常规的语图分析基础上,于1998年对沈阳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的成年丹顶鹤及雏鸟不同声行为和鸣声进行多参数的定量分析,为鸟类的声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或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羽髓细胞短期孵育制备染色体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有关鸟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其中大多数方法都对鸟类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过高 ,不利于推广利用。本文报道的羽髓细胞短期孵育制备鸟类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是以鸟类雏鸟羽毛的羽髓或成鸟换羽期新长出的飞羽羽髓为实验材料 ,经含有秋水仙素的培养基短期孵育 ,然后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 ,此方法取材容易 ,操作简便 ,对鸟类无损伤 ,是适用于濒危鸟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换羽是鸟类调节体温、保护机体的自然行为,通常发生于寒冷季节临近、迁徒之前。在野生状态下,鸟类依季节(温度和光照)使换羽和繁殖交替进行。生殖腺活跃期终止换羽,换羽期则主动抑制生殖腺分泌。每年换羽期间都表现出食欲缺乏且体重损失约40%以上。据此,家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鸟类巢寄生是研究寄生者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进化的模式系统。然而,近来开展的一些工作却使人们对褐头牛鹂(Molothrus ater)这一世界上研究最多的寄生性繁殖鸟类产生了误解,特别是在到底该鸟对其宿主鸟类是否会产生危害这一认识上。这些潜在的误解包括:褐头牛鹂是一种新出现在北美的寄生鸟类,其种群正在快速增加;新近被牛鹂寄生的宿主没有防御行为,因此牛鹂寄生导致了目前雀形目鸟类的普遍减少,而对牛鹂的控制管理有效增加了濒危宿主鸟类的种群。而关于协同进化方面的误解则包括:牛鹂是典型的"相容性寄生鸟类";牛鹂雏鸟会拱掉巢内宿主卵或雏鸟;牛鹂具有"黑手党"报复行为。这些误解由来已久,已严重影响了我们对牛鹂这一神奇寄生鸟类及其协同进化过程的认识。为此,本文对所有这些误解一一做了说明,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1991年6月—9月对世界濒危物种──遗鸥进行人工饲养。本文对遗鸥雏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食性、食量、生长发育和羽色变化等做了记述。  相似文献   

7.
松鸡科鸟类属早成鸟,雏鸟出壳羽毛干爽后即能站立和行走,并在亲鸟带领下可自行取食,但这也给观察和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们在大兴安岭呼中和松岭地区,利用围网对黑嘴松鸡、黑琴鸡和花尾榛鸡的雏鸟,进行了行为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 又名仙鹤,是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鸟类。由于其数量逐年减少,现已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如何尽快地增加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是鸟类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其中掌握雏鸟生长发育规律,提高雏鸟的成活率是其重要一环。因此,笔者自1980年以来,对15只丹顶鹤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行为描述和记录的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白鹳雏鸟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白鹳雏鸟生长期行为变化作了充分的描述和记录,对白鹳种群数量的增加和笼养条件下的繁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禽》2007,29(6):59-59
许多鸟类都是雌雄单态的。对于雌雄单态的鸟类,尤其是幼鸟,很难通过外观形态鉴定其性别。对雏鸟而言,通常不能用形态学方法来确定其性别。但鸟类性别的鉴定却是开展鸟类育种及进化研究的先决条件。通过充分运用性别决定基因的相关知识,家禽育种计划就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雌雄单态鸟类常用的性别鉴定方法有翻肛鉴别、腹腔镜检、粪便类固醇检测以及核型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灰眶雀鹛在鼎湖山的种群生态分布情况,并对其繁殖习性作了报导。灰眶雀鹛的种群繁殖期为4—6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巢为杯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中,窝卵数2—4枚,在繁殖期内各月份无明显变化;孵卵和育雏都由双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一般于11—12日龄离巢;种群孵化率为83.3%,雏鸟成活率为91.4%。文中还报导了雏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食性。  相似文献   

12.
1998年4~8月对哈尔滨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雏鸟的体温进行了连续测量。1~11日龄,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枕鹤-蓑羽鹤-丹顶鹤。12~16日龄,其顺序变为:蓑羽鹤-白枕鹤-丹顶鹤。17日龄后,丹顶鹤雏鸟体温调节能力跃居首位,其他2种鹤的雏鸟体温调节能力基本相同。丹顶鹤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全建立的时间为20日龄,比另2种雏鸟体温达到恒定,体温调节能力完善的时间均提前。当3种鹤雏鸟体温调节机能发育完善之后,不再依赖于外界环境温度,靠自身内部器官的调节并借助于羽毛的保温性能,即可维持自身体温。  相似文献   

13.
鸡强制换羽的生理学及效果研究新进展■李文彬李维洁(甘肃省平凉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744000)■陈仲斌(甘肃省饲草饲料技术推广总站)换羽是是鸟类调节体温、保护机体的自然行为,通常发生于寒冷季节临近、迁徙之前。在野生状态下,鸟类依季节使换羽和繁殖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5月,对徐州睢宁养殖场的10只黑天鹅雏鸟的体重、体长、尾长、嘴峰、嘴裂及跗跖等外部特征和体温进行测定,运用Logistic生长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其生长曲线均呈"S"型,显示出雏鸟外部体征发育呈现一定的顺序,符合重要功能优先发育的原则。(1)1~5日龄,雏鸟的体重呈下降趋势;雏鸟的嘴峰、跗跖基本不生长;体温升高迅速但体温调节能力还未健全。(2)6~30日龄,雏鸟体重开始增长;嘴峰生长迅速;体温逐渐上升,体温调节能力迅速增强。(3)31~90日龄,体重迅速增长;跗跖生长迅速,体温逐渐达到恒定。(4)90~120日龄,体重及各外部体征的生长都很缓慢,体型已接近成体,不断完善身体各部的机能。  相似文献   

15.
Anton ANTONOV  B 《中国鸟类》2012,3(4):245-258
鸟类巢寄生是研究协同进化的模式系统。寄生性繁殖的鸟类进化出非常独特、且相对要厚很多的卵壳。关于厚卵壳的进化,主要有以下假说:1)防止产卵损坏假说,即寄生者在巢上将卵产至宿主的巢中时避免损坏;2)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即厚卵壳可以有效防止宿主对寄生卵的啄破,使其无法扔掉寄生卵;3)雏鸟生长能量假说,即雏鸟具有排他性,由于其较大的身体肌肉骨骼系统发育需要大量钙质,导致卵壳的钙富集而变得较厚;4)抗菌保护假说,即较厚的卵壳有利于保护寄生者的胚胎免于被宿主巢内的微生物所侵害。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寄生性繁殖鸟类的厚卵壳进化机制的研究,认为这些假说之间并非相互排斥,但都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尽管防止产卵损坏假说和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对于防止宿主啄破假说,如何去量化宿主对寄生卵的拒绝方式如口吞式扔卵、啄破式扔卵和弃巢等,均直接影响到该假说的检验。对此,我们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灿朝  蔡燕  梁伟 《中国鸟类》2012,3(2):108-112
寄生者与宿主之间可形成一种类似军备竞赛的协同进化关系。杜鹃与其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是迄今研究最多的一个寄生系统,但人们对亚洲杜鹃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中国是亚洲寄生性杜鹃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多种杜鹃鸟类,特别是形态非常相似的 Cuculus属杜鹃同域分布于某一地区,给杜鹃雏鸟的种类鉴别带来很大困难。这种情况在欧洲不存在,因为Cuculus属杜鹃在欧洲仅1种,即大杜鹃(Cuculus canorus)。本研究对同域繁殖于中国境内、外部形态特征非常相似的4种Cuculus属杜鹃,即大杜鹃、中杜鹃(C. saturatus)、小杜鹃(C.poliocephalus)和四声杜鹃(C. micropterus)雏鸟的重要形态鉴别特征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通过采集雏鸟血样进行DNA分析加以确认。结果表明,Cuculus属4种杜鹃的雏鸟可通过嘴裂和羽毛两个重要形态特征加以区分。这是关于Cuculus属杜鹃雏鸟分子鉴定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18.
高原缺氧环境中鸟类蛋壳气体交换特性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鸟类在自然条件下能完成其孵化过程这一现象,逐一从鸟类蛋壳在胚胎气体交换中的作用,以及高原缺氧环境对这一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加以综述,着重从蛋壳通透性上分析了这些鸟类胚胎在高原缺氧环境可能存在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并不是在所有海拔上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变化,而是在某一个关键的高度发生改变,这种适应是一种遗传适应.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北坡林间草地灌丛——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间草地灌丛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一个初级阶段,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对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及鸟类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对林间草地灌丛鸟类的研究尚少。我们于1979年、1980年和1982年5—7月的鸟类繁殖时期,在长白山北坡对五个林带的林间草地灌丛的繁殖鸟类群落结构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工作方法研究面积:在阔叶林带选择两块样地,  相似文献   

20.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鸟类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2009年人工饲养的1只朱鹮雏鸟,将一根直径为8mm、长10mm的橡胶圈误食进入胃里,第2d朱鹮雏鸟中毒发病、精神萎顿和绝食现象,并出现41.7℃高烧。本次采用肌肉注射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使这只朱鹮雏鸟精神好转,3d后,朱鹮雏鸟从胃里吐出橡胶圈,经过细心护理朱鹮雏鸟得到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