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俄罗斯铵钾镁肥,含K2O≥2O%,N≥5%,Mg O≥6%.为探索铵钾镁肥对秋茄的施用效果,我们于2000年9月至10月在宦溪镇创新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秋茄施用铵钾镁肥增产效果略高于加拿大钾肥.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质,分局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在各农场科技园区开展寒地水稻最佳施肥模式的研究试验,为建立本地区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今年试验研究表明:施用七水硫酸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实现增产作用,其中亩施用水稻基肥5kg/亩的七水硫酸镁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施用氮肥和硫肥对水稻产量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施用氮肥和硫肥的试验结果显示:(1)仙居县下各镇下怀农场和埔滩乡板桥村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培泥沙田施用硫肥平均稻谷产量分别为6.730和6.670t/hm^2,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1.9%和5.7%,施用硫肥的增产效应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2)仙居县博滩乡埔滩村发育于河流冲积物的培泥沙田,在不施用硫肥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增产稻谷3.6%-12.1%,而在篱用硫肥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增产稻谷仅为1.0%-5.4%,表明施用硫肥减弱了氮肥对单季晚稻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4.
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喜硅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硅素。土壤中能被水稻利用的有效硅含量相当低,只有通过硅肥的施用,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硅素养分的需求。在水稻栽培中,特别是在高产栽培中,移栽期每亩施用含枸溶性硅20%(其中水溶性硅5%)的多效硅肥8kg,能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改善水稻的营养状况,增强水稻的抗倒、抗病性能,改善后期光合条件,促进后期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使有效穗增加、结宵率和  相似文献   

5.
6.
7.
8.
镁是水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微量元素,同时能加速水稻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提高免疫力,促进早熟和丰产。最近由于部分老稻田呈现酸化的趋势,水稻出现了缺镁肥的症状。为了验证营口宏伟硫酸镁有限公司生产的镁肥在缺镁稻田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9.
硫酸钾镁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硫酸钾镁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5个不同施肥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施用硫酸钾镁肥652 kg/hm2,晚稻施用978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稻谷品质和施肥效益较好.在氮、磷肥基础上合理施用硫酸钾镁肥,能增加水稻的产量,改善水稻植株的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促进水稻植株对氮、磷、钾、硫、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稻镁肥肥效及土壤镁肥力的丰缺指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1.
从2000~2002年进行的不同移植方式和不同密度,对水田环境影响的试验结果得出:加宽插秧行距和减少插秧密度都有利于提高水温、地温和增加光强及透光率,效果明显。这一措施可以减轻冷害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防止。因此,预防冷害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 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红壤地区水稻土施硫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红壤地区水稻土施用硫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探讨了水稻施硫的最适用量,最佳硫源,氮硫交互作用,研究了土壤肥力对硫肥效应的影响,并对施用硫肥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植株的氮通量变化,并应用差减法计算排入环境中的氮通量,植株氮通量与排入环境氮通量与施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叶和茎中氮通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前几周,然后降低,在孕穗期后呈负值.穗氮通量在孕穗期以后呈正值,穗成熟后趋于零.叶和茎的氮通量与施氮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穗在施肥量超过150 kg·hm-2后,不同氮处理水平间氮通量相差不大,穗氮通量与施氮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排入环境的氮通量由于大量施加基肥氮而在返青期值很高,而且与施氮水平呈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减少基肥氮增加分蘖肥对环境有利.从植物吸氮来说,过高的氮肥并不能提高穗吸氮速率,说明过量施用氮肥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氮素形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湘南丘陵区红壤稻田上进行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田间氮素动态、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既能快速提高稻田有效氮含量,又能长久保持土壤氮素含量,提高氮素利用率。早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产量要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晚稻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3.50%、22.88%;单施有机肥处理早晚稻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1.04%、32.4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早晚稻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0.07%、3.5.60%。  相似文献   

16.
七种杀虫剂防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种杀虫剂对三化暝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敌百虫三唑磷EC1500ml/hm^2、15%天剑EC1200ml/hm^2,连续用药两次对水稻三代三化暝白穗,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0%左右。和其他药剂处理相比具极显著差异,两种药剂的保产效果和杀虫单,杀虫双等对照药剂相比也具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土壤Fe2+含量及其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增加2.2~4.8 cmol·kg-1;土壤Fe2+含量增加10.8~40.8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23.2~96.5 mV。其中,当秸秆残茬量超过5.0 t·hm-2时,秧苗移栽-返青期土壤Fe2+含量增加88.2 mg·kg-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196 mv,不利于水稻生长。(2) 在低温潜沼性稻田中,与无秸秆残茬田(T0)相比,随着秸秆残茬量的增加(2.5~10.0 t·hm-2),T1,T2和T3处理的稻谷产量降低1 140~1 560 kg·hm-2;当秸秆残茬量高于5.0 t·hm-2时,稻谷千粒重降低0.2 g,结实率等显著降低4.2%。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油211为材料,测定不同密度水平下油菜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研究了密度对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与密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密度分别为35.1万、27.3万株/hm2。在本研究条件下,密度为33.7万株/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湘南红壤山地的基本情况和红壤山地桔园生态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通过这些建设的实施,保护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稻田红壤水旱轮作中磷素有效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田红壤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变化及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揭示了变化产生的成因。模拟培养试验表明:供试的两种土壤均表现出土壤淹水后速效磷提高,落干后明显下降的规律。采用NaHCO3浸提法测得的升降变幅小,而采用0.03mol/LNH4F-0.025mol/LHCl浸提法测得的变幅大,能较好地评价对作物有效的实际情况。盆栽试验表明前作水稻施磷效果不明显或仅有微效,但在后作油菜上施磷效果非常明显,前作水稻或油菜施磷后对后作均有明显的后效。通过对不同水分状态下土壤不同形态磷的测定表明,上述干湿交替情况下速效磷的变化与土壤中非晶型铁铝结合态磷氟化物(特别是铁结合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