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2.
黑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约为12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为3000万吨,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1995~1999年每年化肥用量平均为251万吨(实物),其中尿素和磷酸二铵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80万吨和43万标吨;氯化钾为20万吨,氯化铵仅为8万吨.含硫肥料硫酸铵30万标吨,多数用于水稻育苗和本田施用.过磷酸钙60万吨,基本用作复混肥料的原料肥.硫酸钾仅有10万吨,主要用于烟草使用.元素硫的使用量尚属空白.
针对黑龙江省黑土、暗棕壤和白浆土等8个类型土壤,进行了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的测定和硫肥有效性研究,为平衡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及土壤效应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消耗也随着增加,施用微肥已引起普遍重视.黄土地区属于石灰性土壤,碳酸盐含量和pH都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加之受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可供性较低,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效硫评价方法和临界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从江西、湖北、河南、北京和黑龙江共采取 18种耕层土壤 ,用玉米和水稻分别进行盆栽试验。选用 6种化学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硫 ,所提取的硫采用比浊法 (T)和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ES)测定。另外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膜法和与土壤有机质有关的土壤有效硫评价方法。结果表明 ,各种提取剂不仅能提取土壤无机硫 ,还能把部分有机硫提取出来。NaHCO3提取的有机硫最多 ,其次为KCl-40℃ ,而CaCl2 、Ca(H2PO4)2 、KH2PO4 和Kelowna试剂提取的有机硫相当。在酸性土壤上 ,磷酸盐比氯化物提取出更多的有效硫。不同土壤有效硫指标与植物吸硫量和相对产量相关分析表明 ,Ca(H2PO4)2T是目前最理想和实用的方法。田间试验表明 ,施用硫肥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水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在相对产量为 90 %时 ,用Ca(H2PO4)2 T测定的旱地和水田土壤有效硫临界指标分别为 21.1mgkg-1和 23.8mgkg-1。 相似文献
5.
6.
垄作水稻增产效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为了推广水田自然免耕技术,探索低温、低产田综合配套的增产措施,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垄作水稻增产效应试验。田间试验证明:水田自然免耕垄作水稻,对提高泥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研究旨在探明油菜-水稻轮作制田块油菜季单施有机肥,油菜获得最高经济产量时田块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田块两熟制土壤培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在油菜季一次施用多年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金华市蒋堂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设:油菜、水稻不施肥对照处理(CK);油菜、水稻常规施化肥对照处理(CF);油菜施有机肥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60 t/hm~2(T4)、75 t/hm~2(T5),水稻均不施肥。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油菜经济产量最高,为2 300 kg/hm~2,比CK增产185%,比CF增产11.4%,油菜氮、磷、钾养分总吸收量最高,分别为87.2、34.7、146 kg/hm~2,分别比CK增加224%、427%、477%,分别比CF增加10.7%、230%、175%,以经济产量为依据,试验条件下油菜季单施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0 t/hm~2;有机肥施用一年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均不同程度增加,且有机肥用量达到60 t/hm~2后各肥力值与CK比较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施用硫肥对油菜的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苏北建湖和大丰的潮土尽管土壤有效硫测定值超过临界值 ,但是 ,施用硫肥显著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提高油菜的株高、叶面积、绿叶数等生物学参数和产量。与对照相比 ,施用硫肥处理的分枝数、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显著增加 ,但千粒重无显著差异。施用硫肥后植株对冻害和菌核病的抵抗力增强。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油菜这类需硫量大的作物 ,现有的土壤有效硫临界值不能准确反映其对硫肥的需要 ,其缺硫指标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1990 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 0 ~ 60 cm 土壤,应用等质量计算方法,探讨了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和垄作翻耕(LF)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0 ~ 60 cm 深度内,土壤全硫和有效硫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硫含量及储量为 LM>SH>DP>LF,有效硫含量及储量为 LM>DP>LF>SH。长期垄作免耕提高了土壤全硫及有效硫的含量和储量,与对照 DP 处理相比,LM 处理全硫与有效硫含量分别增加了 20.80% 和 1.31%,储量分别增加了 19.54% 和 5.36%。耕作层(0 ~ 20 cm),DP、SH、LM、LF 处理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分别为 27.15、13.45、31.43 和 24.01 mg/kg,DP、LF 以及 LM 处理为硫不缺或硫丰足,而 SH 处理为缺硫土壤(土壤有效硫含量<16 mg/kg)。对缺硫土壤,应重视硫肥的施用,以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地力和长期施肥对潮土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演变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为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对32个长期定位点、24年(1987~2010)不施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与土壤地力和施肥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1.4%和54.0%,变异系数分别为39.0%和41.2%。不施肥处理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分别下降4.1 kg/hm2和96.6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每年分别增产61.5 kg/hm2和26.8 kg/hm2。施化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常规施肥产量-不施肥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直接作用。同时,磷肥对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在农民习惯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潮土区不施肥处理的产量下降缓慢(含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常规施肥区产量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光合特性、植株养分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合包裹控释肥较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复合肥(CF)及单一控释肥(CCRF)冬小麦中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灌浆速率提高,灌浆持续时间延长,千粒重提高,穗粒数增加,籽粒产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成穗数减少;分别较NPK和CF增产8.93%~16.05%和5.34%~12.23%。复合包裹控释肥使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中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与转移,使植株干重和全氮全钾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包裹控释肥中以WCRF效果最佳,其冬小麦籽粒产量、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及全氮全钾均最高,养分释放更符合冬小麦需肥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对地力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既能培肥地力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油菜籽产量 ,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土壤中磷素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磷矿资源浪费。试验以郑州市高新区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埋土试验,研究γ-聚谷氨酸与磷酸一铵配施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并与常用增效剂草酸、腐殖酸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相同添加量的3种增效剂,均能提高磷肥利用率,且γ-聚谷氨酸的作用效果最好;(2)γ-聚谷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当其与磷酸一铵质量比为1∶1时有效磷含量可提高57.85%;(3)γ-聚谷氨酸能够抑制土壤中Ca_2-P快速向Ca_8-P和Ca_(10)-P转化,土壤有效磷与其它磷形态相关性大小为Ca_2-P(0.871)Ca_8-P(-0.797)Ca_(10)-P(-0.483)Fe-P(-0.414)O-P(0.347)Al-P(-0.102),通径分析表明Ca_2-P(0.759)为主要决策因子,Ca_8-P(-0.087)和Ca_(10)-P(-0.051)为主要限制因子;(4)γ-聚谷氨酸能够降低土壤中碳酸钙的含量,减少石灰性土壤磷的吸附位点。γ-聚谷氨酸能够提高磷肥利用率,在γ-聚谷氨酸与磷酸一铵配施的条件下,限制Ca_2-P快速向无效态磷转化,减少磷的吸附位点是γ-聚谷氨酸提高石灰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剖面中有效硫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估计,到2012年世界农业缺硫量每年达1100万吨,而亚洲和美洲将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缺硫地区[1]。许多研究表明,施硫肥能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等[2-4]。SO42-带负电荷,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对其吸附很少,主要存留在土壤溶液中随水运动,易于淋失[5]。Bardsley等发现,在粗质地近中性土壤上,大雨后易发生缺硫,主要是由于淋洗损失[6]。SO42-淋溶累积及影响因素国外已有报道[7-10];国内,樊军等[11]在北方旱地黑垆土上进行不同N、P配比与用量的长期定位,对试验土壤剖面有效硫的分布与累积进行了研究;南方水田土壤剖面中发生的硫的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