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去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透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6.
大蜡螟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危害尤重。1984~1988年,我们在研究大蜡螟生物学的基础上,根据大蜡螟产卵及幼虫上脾危害等习性,研制成一种阻隔器,安装在蜂箱前、后壁上,控制了大蜡螟幼虫上脾途径,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发生期并为其田间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测定27、29、31、33、35℃五个温度下大蜡螟幼虫龄期、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27~35℃范围内,大蜡螟能正常发育,但低温会使幼虫龄期减少,29~35℃下大蜡螟有7~10龄幼虫,而27℃下,大蜡螟仅有6~8龄幼虫。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低龄尤其1龄幼虫受温度的影响较大,27~33℃下其存活率低于26.06%,当温度为35℃时其存活率高达87.27%。世代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负相关,卵期、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发育历期均在35℃降至最小值,分别为5.00、25.90、7.05和37.95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大蜡螟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1、13.69、19.83和13.19℃,有效积温依次为100.32、514.09、95.13和789.87日·度。雌雄成虫的寿命和雌成虫产卵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  相似文献   

8.
大蜡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中蜂Apis cerdna F.的危害,对研究大蜡螟的防治对策,发展养蜂生产是很有益的。本文报道的是1987~1988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 Steinernema carpocaprae 和 Steinernema anomali 两个种(品系)的斯氏昆虫病原线虫,分别在大蜡螟和鸡什海绵人工培养基下连续传代培养的两个种群的形态、带菌率、发育、繁殖、毒力和寻找寄主能力的差异。试验表明:同一种(品系)长期在蜡螟传代的线虫种群比人工培养基传代的种群的线虫体较大,在寄主昆虫内发育怏、繁殖量大。但细菌保留率、感染率、感染指数、在沙里寻找寄主并使其致死的能力稍低。上述的差异在 S.anomali 这个种尤为明显,S.car pocapsae 则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长尾斯氏线虫,其次是小卷蛾斯氏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的致死能力最弱。在同一大蜡螟幼虫体内时。异小杆线虫的繁殖受斯氏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大,而两种斯氏线虫的繁殖受异小杆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小。两种斯氏线虫对各自的繁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B-Pr-88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自行分离的、对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具有高毒力的Bt菌株B-Pr-8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B-Pr-88可形成菱形、球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的晶体,主要由130kDa和60kDa两种蛋白组成;酯酶型与标准菌株蜡螟亚种和库斯塔克亚种一致,同属于galleriae型;10项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B-Pr-88与标准菌株蜡螟亚种反应一致;B-Pr-88菌株至少含有3种大小不同的质粒,经PCR-RFLP鉴定该菌株至少包括cry2Ab、cry9Ba和多种cry1(包括cry1Cb、cry1Db、cry1Fb和cry1Gb)等6种不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的芽孢对初孵棉铃虫幼虫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可以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幼虫前期体重增加;而后期发育迟缓,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含有HBF-1芽孢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遭到破坏;随着虫龄的增大,微绒毛逐渐脱落,有的部位细胞壁破裂。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初孵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HBF-1芽孢(100μg/g)的饲料后,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变种81—6菌株的晶体毒素感染菜青虫幼虫和家蚕离体细胞 感染早期两类细胞的线粒体都发生内脊膨大鼓起,随后细胞质内出现较大的空泡,感染后期线粒体膜和细胞质膜都发生溶解和破裂,细胞解体死亡。研究结果表明:离体细胞和活体细胞在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毒素后,细胞的病变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爆发已成突出的环境问题。以云南昆明滇池蓝藻新鲜藻泥为培养基,通过接种Bt菌种,测定发酵过程中Bt的活菌数及芽胞数,观察其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杀虫晶体蛋白产量及杀虫毒力效价,并与常规LB培养基比较,探究了利用蓝藻藻泥培养基接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 GIM1.32)制备生物源杀虫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Bt GIM1.32菌种在新鲜蓝藻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完成芽胞和伴胞晶体的合成;当蓝藻含固率为3%、pH 7、接种活化10 h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30℃时,灭菌后直接接种Bt GIM1.32菌株,发酵48 h左右其活菌数可达到相对稳定值(6.79×108CFU/mL),54 h左右芽胞数达到相对稳定值(7.01×108CFU/mL);其130 ku晶体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1 mg/mL,对3龄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180μL/mL,毒力效价为1 600.00 IU/μL;发酵性能较常规LB培养基优良。研究表明,蓝藻作为发酵生产生物源农药Bt的培养基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苏云金杆菌81—6的晶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ELISA法测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ELISA法测定苏云金杆菌四个菌株的纯晶体蛋白和相应的孢晶混合物,通过回归方程可求出各个孢晶混合物中的晶体蛋白含量。HD—1和7216的ELISA法测定结果与用小菜蛾进行生测的LD_(50)值比较,证明ELISA法测定样品晶体蛋白含量的高低基本反映该样品毒力大小。  相似文献   

16.
冀鲁豫和新疆棉铃虫的抗药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次系统报道了苦槛蓝对菜青虫的拒食,毒杀作用和影响生长发育的作用。试验表明,1%苦槛蓝氯仿萃取物对菜粉蝶4龄,5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均在94%以上,对4龄幼虫的AFC50,AFC95分别为0.12%和0.78%;处理后72h,4龄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8%;处理后4d,试虫的平均体重仅为对照的36.74%;经1%氯仿萃取物处理,4龄试虫羽化率仅为3.33%,发育抑制率达88.89%。  相似文献   

17.
试验证明:一些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的杀蚜作用是含有微量的菊酯类农药所致。作者将这些制剂对天敌及其食物链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剂与苏脲1号对家蝇幼虫的协同作用和持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CT—43和YBT—127菌株的孢晶素粉对家蝇幼虫的效果分别为65%和40%,明显高于森田芽孢杆菌的效果(5%),在多种混合应用的组合中,只有CT—43菌株的孢晶粉与苏脲Ⅰ号混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苏云金素混入家蝇饲料中在培养室保存15天,对蝇幼虫的毒力没有下降,其他菌剂和苏脲Ⅰ号的毒效均明显下降。改进苏云金杆菌的孢晶素制剂,用于防治家蛹幼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