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电商物流配送的体验.物流配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是企业发展的大动脉,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也是物流配送的短板,要想彻底发展好电商物流以及农村电商物流,首先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三种模式——电子商务与连锁店的结合、电子商务与邮政物流的结合、电子商务与货运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浅议地震中的应急物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我们以非凡的实际行动进行了一次较为成功的应急物流实践,但是仍暴露出我国应急物流的一些问题:整体秩序混乱、基础设施被毁,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灾区、救灾物资配送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文章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生态分区与城市森林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 ,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 ,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之一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同时根据水系及道路交通系统的等级 ,提出上海城市森林布局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鹏 《技术与市场》2008,(5):109-110
1.现代物流理念的阐述 既然有现代物流,那么就相对应有传统物流.让我们先从对传统物流的考察入手,由此及彼地推出现代物流理念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它们是水果中的“移民”,它们远度重洋来到中国。面对这些新奇的面孔,你不妨敞开你的“胃口”,饱饱口福。夏威夷木瓜产地:马来西亚。木瓜富含十七种以上的氨基酸,铁、磷、纳、钾、镁、β胡萝卜、维生素C含量很高,接近于奇异果。而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润肺, 还可以帮助消化,治疗胃病。木瓜中的木瓜碱具有抗肿瘤功效,能阻止致癌物亚硝胺  相似文献   

7.
贾帆帆 《绿色科技》2020,(6):116-118
针对东莞垃圾围城现象,运用现代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东莞城市生活废弃物物流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奖惩制度、企业层面的积极参与、居民层面的环保意识以及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物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电话之后引领世界信息产业前进的另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物流系统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物联网技术的起源和内涵,分析智慧物流技术构成,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物流系统的概念,初步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物流系统架构体系。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国内在二维码运输执法监查、RFID车辆识别与抓拍、机器视觉木材运输量识别和GPS车辆行为监查等关键技术林业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智能可追溯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林业物流系统等今后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区和自然生物区的分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来 《林业科学》1995,31(3):200-210
提出了我国保护区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即区分有功能的自然和近自然生物群落单元、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有等级的分区系统、为资源保护和管理服务的原则和以气候状况及其顶级植被和气流和/或海流的季节性活动和性质作为区分生态区和自然生物区的依据。据此,我国的分区系统:陆地生物群落──2个生物地理界→4个生物群落区→32个生态区(包括86个生态类型区);海岸生物群落──1个自然生物界→3个自然生物区;海洋生物群落──1个自然生物界。最后,对按这一分区系统建立的保护区网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海尔物流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维  肖生苓 《森林工程》2009,25(6):88-91
介绍海尔物流系统的相关内容,构建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物流工程角度对海尔物流系统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海尔物流系统中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为该物流系统应优先改进哪些指标,如何进行利润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森林防火扑救指挥的业务工作,论述了如何利用ArcGIS平台构建扑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并具体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技术路线、总体结构、功能架构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方法,并结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应用,从技术角度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和基于GIS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的系统可以支持林业资源动态管理及森林防灾减灾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亦可为系统软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研究建立了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森林资源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相结合,分析并设计了基于G IS的森林资源评价系统.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G IS基本功能、数据管理、森林资源评价等功能服务,实现了直接在数据库中获取评价指标,进行计算机化的森林资源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地与实际的地理信息相联系,为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GIS的发展,使得森林经营决策工作变得简化和准确,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应用,使得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班的具体情况,决策方案的编制和选优过程变得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15.
谭伟  冯仲科  张雁  姚山  石丽萍 《林业科学》2006,42(Z1):106-110
以林场造林规划设计中立地类型划分为目标,以小班为基本单元,以获取小班的立地类型为目的,在嵌入式组件GIS软件--MapObjects(MO)的支持下,讨论立地决策支持模型的基本组成及建立过程.其由二级决策支持模型组成,即立地区划决策支持模型和立地类型决策支持模型.将造林地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运用MO所提供的空间分析模块,结合MO的空间SSQL查询语句,对基于立地因子的立地类型知识库和基于行政区划的立地亚区知识库进行操作,实现造林地小班的立地类型自动决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C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1987.2000年长白山地区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区域景观生态过程和森林景观格局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7~2000年间,经营总面积减少1663.87hm^2,斑块数目增加4240个;受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形成以有林地景观为主导的疏林地、灌木林地、沼泽地、非林业用地等呈补丁状散布之中的区域景观格局;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王皓  王红崧 《绿色科技》2015,(2):263-264
指出了随着地理空间信息化的发展,通过空间数据获取空间知识越来越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空间数据挖掘已然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主要概括了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其进展,进而探讨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据库构建、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路面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共享.建立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模型,为各级养护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初步实现路面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本文以林场1∶5万的地形林相图及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森林景观二级分类体系;利用GIS技术,选取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类斑近圆指数、分维数)、景观异质性指数(斑块边缘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指数(联系度、聚集度),系统地分析了林场的森林景观格局,以期在此基础上实现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数字林业信息化水平。介绍和评述了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在森林防火、营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GIS,ES和DSS在林业中应用所存在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林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