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葵三号”是由黑龙江省甘南县向日葵研究所育成,以黑龙江省地方品种黑老鸹嘴为母本,以我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系85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功的又一个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的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无分枝、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商品性状好,适于做炒货。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新品种选育课题是省科委"九.五"攻关课题,我们针对育种目标,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1998年选育出优质、高产食用型品种甘葵2号.  相似文献   

3.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1号是利用泰8553为母本。内蒙品种“大三道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2002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特点。同时提出了龙食葵1号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3号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食葵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2007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好、抗性强.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活动积温约2350℃,籽仁蛋白含量30.37%.株高220cm左右,花盘直径25cm,百粒重19g.结实率80%左右。2004-2005年区试平均产量2682.4kg·hm^-2,比对照增产14.9%.适于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食用型杂交种——凯旋,是我国著名葵花育种专家与美国杂交食葵科研机构及专家联合,历时数年时间,针对东北向日葵生态区的条件最新育成,并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东北生态区及全国葵花生产种植区的高产、大粒、矮秆、食用型三系杂交种。该品种是完全在东北向日葵生态区条件下育成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国内唯一一个适应全国葵花生产种植区、综合性状超过国外杂交食葵的三系杂交食用葵花新品种。凯旋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葵花主产区栽培杂交食用葵花完全依赖国外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2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向日葵的主要产区之一,对我国向日葵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食用向日葵面积占全省向日葵总面积的90%左右,影响更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省食用向日葵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致使我省食用向日葵单产不高总产不稳,而且商品性差,严重影响了我省食用向日葵生产的发展。我所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重点进行了食用向日葵品种和杂交种的选育工作,育成并审定了龙食葵1号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对我省向日葵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品种水平和满足市场对品种需求的多样性,我所又育成了新品种龙食葵2号。该品种具…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7家单位提供的11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有10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好,其中SH1082、LSK14、安0610、LS3968和SH0152已完成两年区试,建议晋升生产试验;CH9148、龙食杂4号、三瑞6号、NB8618和WZ9188是第一年区试,建议继续试验;NB003比对照减产极显著,菌核发病率高,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建议停试。  相似文献   

8.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赤葵2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食用向日葵是我国北方主要休闲食品,目前品种因其籽粒小、皮色不一、有分枝,严重地影响了商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以高产、无分枝、皮色一致、籽粒长为目标,在当地品种“寸嗑“中用集团选择法历经5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赤葵2号,经试验示范,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禹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85-85,189
甘葵2号向日葵是优良的食用型品种,籽粒颜色美观,优质高产,近年来在依安县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品畅销省内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甘葵2号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选地选茬、整地施基肥、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葵1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葵16号(原名康地1033)是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产量高、综合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的早熟油葵杂交种,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经过新葵16号(1098A×1359R)是由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三系配套油用型早熟向日葵杂交种。不育系1098A 是以美国引进的不育  相似文献   

11.
谭丽萍 《新农业》2010,(1):35-35
<正>赤葵2号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的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2003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2004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列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品种选择选择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地种植的品种有"甘葵二号"、"甘葵三号"、美葵系列。1、"甘葵二号",株高246cm,株型收敛呈塔形,繁茂性好,无分枝,生育日数113天,结实率高,籽粒大,黑白花,百粒重12.4克,5月中下旬播种。抗倒伏、折茎率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低,耐瘠薄、抗盐碱、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商品性较好。2、"甘葵三号"株高246cm,无分枝,籽粒大,黑带白边,粒型锥形,百粒重16.8g,生育期为114天。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属中晚熟品种。是做炒货的优质品种。5月中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自1979年开始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工作,现已育成19个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龙食葵系列和甘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种已成为黑龙江省生产上的主栽品种,近年来迅速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力地推动了向日葵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赤葵2号"是赤峰市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种,2003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命名。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田间长势强,较整  相似文献   

15.
<正>龙粳39(原代号龙生01-0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龙花96-1484为母本,龙粳8号为父本,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2013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4年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稻品种,平均主茎11片叶、株高93.3 cm、穗长15.1 cm、每穗粒数96.8粒,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辽嗑杂1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商品性好、抗病、抗旱、耐盐碱等优点,1995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推广。1.特征特性辽嗑杂1号为早熟中秆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下胚轴淡绿色,舌状花杏黄色,平均株高2米左右,叶片33片,茎粗2.8厘米,花盘直径20~26厘米,千粒重129克,籽仁率58.8%,籽仁含蛋白31.2%。种皮黑白条相间,粒长2.1~2.3厘米,商品性好,抗叶部斑病,耐菌核病,空瘪率低。2.产量表现在1991、1992年产量比较试验中,该杂交种产量均列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平均产量3438千克/公顷,比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品种选择选择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来确定。目前我地种植的品种有"甘葵二号"、"甘葵三号"、美葵系列。1、"甘葵二号",株高246cm,株型收敛呈塔形,繁茂性好,无分枝,生育日数113天,结实率高,籽粒大,黑白花,百粒重12.4克,5月中下旬播种。抗倒伏、折茎率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低,耐瘠薄、抗盐碱、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商品性较好。2、"甘葵三号"株高246cm,无分枝,籽粒大,黑带白边,粒型锥形,百粒重16.8g,生育期为114天。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属  相似文献   

18.
龙葵杂系列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龙葵杂6号经全国向日葵鉴定委员会鉴定推广;龙葵杂1~5号和7号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介绍了该系列杂交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广大葵农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龙粳4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龙花99454为母本,空育313为父本,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2015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稻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91.6cm,穗长15.8cm,每穗粒数108粒左右,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向日葵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10号,于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登记推广。杂交种母本为胞质雄性不育系"02102A",父本为恢复系"R5"。龙葵杂10号属中熟品种,生育日数为106d左右,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约为2 245℃。株高为168.1cm,茎粗为2.8cm,叶片数为29片,花盘直径为23.5cm,子实含油率为40.69%。在2015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子实、油平均产量为3 305.7kg·hm~(-2)和1 344.2kg·hm~(-2),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6.3%和18.2%。龙葵杂10号的适宜种植区为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市、县或其它省份相应地区。另外,还提出了龙葵杂10号的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