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色微光检验法罗忠明(四川江安县植保站644200)以矢尖蚧(Unaspisyanonesiskawana)越冬成雌蚧卵胚眼点初见预报其第一代幼蚧防治期,在控制柑桔矢尖蚧为害的防治工作中,显著地提高了治虫的预见性和防效。这种测报方法,见于1985年王...  相似文献   

2.
用马甲磷防治柑桔矢尖蚧刘圣河(福建周宁县植保站,355400)近几年,我们从30余种农药中,筛选出用40%马甲磷乳油700~800倍液防治矢尖蚧效果好。只要喷雾均匀周到,对幼蚧防效可达100%,对成蚧防效在98%以上,且一年中只要用此剂防治一次,便可...  相似文献   

3.
矢尖蚧全天均可孵出,白天孵出虫数占69.77~76.98%。90.59%的蚧虫白天爬上柑桔叶片。在光照条件下,雄幼蚧爬行平均15.7小时,雌蚧17.6小时。黑暗能缩短爬行期,提早定居。幼蚧对多种光源均有正趋性,其中黑光灯的诱虫效果优于日光灯。黑光灯加寄主植物诱虫效果优于单独用黑光灯。成熟南瓜是繁殖该蚧的适宜寄主植物。在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上成活率均在90%以上。试验提示,在室内培育矢尖蚧时,通过控制光照诱集,使之直接爬上南瓜,可以减少幼蚧的失散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柑橘矢尖蚧是近年来日益猖獗的介壳虫之一,严重威胁着柑橘生产。1发生特点  矢尖蚧主要以未产卵的雌成虫越冬。雌成虫抗药力强,橘园冬季药剂防治对此虫几乎无效。越冬雌成虫在日平均温度达19℃时开始产卵,产卵期60d以上。经虫情调查表明,越冬雌成虫至第二年产卵前发育成熟度较一致,因此第一代幼蚧发生整齐,其后世代则虫龄不一,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各种不同发育程度的雌成虫随时可见,发生型复杂。因此药剂防治矢尖蚧主要是针对第一代幼蚧,防治效果好。同时可减轻当年为害,有利于柑橘树体的恢复和生长。  据调查资料表明,第一代…  相似文献   

5.
选用3种新型杀虫剂5%吡虫啉颗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开展田间咖啡根粉蚧防治试验。调查发现,药后1~7 d,各施药处理的防效逐渐升高,第7天时防效达最高;药后7~14 d防效维持稳定;药后14~21 d防效逐渐降低;药效持续期可达21 d。各施药处理中,以5%吡虫啉颗粒剂4 500 g/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 mL/hm2混施处理对咖啡根粉蚧的防效最高,药后7 d达最高防效90.70%,药后21 d防效仍保持在7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矢尖蚧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及分布规律,一代幼蚧发生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研究等,国内外都有许多报道。王代武等[1990,中国柑桔(1)]利用孕卵具眼点分级、叶面幼蚧初见日和利用诱集盒诱集越冬代及一代雄成蚧,预测一代幼蚧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等很有利用价值。但这些都不能从量上反映出一代幼蚧的孵化进度情况,及同一年度间越冬雌蚧孕卵量在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着生部位及越冬虫源等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作者自1985年以来,试图利用越冬雌蚧平均孕卵量作为当年一代幼蚧孵化率调查的一  相似文献   

7.
室内观察了上海地区柑橘红蜡蚧若蚧孵化特点,并通过田间试验调查药剂防效。结果表明,柑橘红蜡蚧若蚧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为孵化高峰期。雌成虫有效卵孵化量达412.72~916.10粒/头。供试药剂中,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95%矿物油乳油2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药后10 d防效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8.
柑橘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最主要的虫媒介。为探索杀虫剂环氧虫啶对柑橘的安全性、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等,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梨木虱》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桔全爪螨》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25%环氧虫啶可湿粉剂对柑橘木虱有较好的防效,用4000倍~2000倍液于柑橘木虱若虫发生始盛期施第一次药,连续施2次药(间隔期为15d),第一次药后7d的虫口减退率达59.17%~82.94%,防效达55.22%~80.46%,第二次药后5d的虫口减退率达78.33%~90.87%,防效达83.75%~93.39%,第二次药后15d的虫口减退率达82.50%~100%,防效达89.62%~100%。  相似文献   

9.
针对甘草胭脂蚧[ Prophyrophora sophrae (Arch.)]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取药剂施撒法、灌根法以及旋耕机旋耕土壤破坏卵囊越冬等措施分期进行防治.甘草胭脂蚧珠体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25%噻虫嗪WG 83.3 mg/L浓度下防效最高,为73.66%;其次为浓度500 mg/L的40%毒死蜱EC和浓度为62.5 mg/L的25%噻虫嗪WG,每株灌根800mL的防效分别为69.86%和65.75%,对甘草胭脂蚧珠体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甘草胭脂蚧成虫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40%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防效较高,药后21 d,其防效分别为67.37%和64.53%,辛硫磷GR和毒死蜱GR相对较低.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别调查发现,旋耕土壤处理区甘草胭脂蚧若虫(3.1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1.9头/株)显著少于对照区甘草胭脂蚧若虫(5.9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6.1头/株).可见,旋耕土壤对甘草胭脂蚧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四种杀虫剂对柑桔矢尖蚧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杀虫剂对柑桔矢尖蚧的田间药效试验张永毅邓新平赵志模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重庆北碚400716)选用25%优乐得可湿粉剂,25%扑虱灵可湿粉剂,40%速朴杀水剂,40%氧化乐果乳油四种杀虫剂,对第一代矢尖蚧幼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地点选在重庆北碚北泉镇金...  相似文献   

11.
刘海林 《植物保护》1993,19(2):50-50
10%增效浏阳霉素乳油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制的抗生素杀螨剂,作者用每亩50、75、100毫升和20%螨克每亩75毫升试验,小区面积为20米~2重复3次,结果10%增效浏阳霉素每亩50毫升防治棉红蜘蛛药后2天,防效达86.5%-94.3%。药后5天,达92.6%-95.3%;亩用75毫升,药后7天防效100%。螨克每亩使用75毫升,药后2天防效  相似文献   

12.
试验田设在新乡县荆楼村。于 2000年 8月 20日,大白菜 7~ 9叶,甜菜夜蛾二至三龄盛期时施药。试验结果为①米满 20%胶悬剂 1 500倍液或除尽 10%悬浮剂 1 500倍液,药后 3 d防治效果达 100%。且持效期长,但防治成本高。② 20%绿丹 1号乳油防效也很显著。 1 000倍液,药后 1、 3 d防效分别为 99.1%和 100%, 1 500倍液,药后 1、 3、 5 d防效分别为 90.9%、 92.7%和 97.4%。在田间幼虫虫龄小时建议用 1 500倍液,虫龄大于三龄时用 1000倍液。但在试验时,两种浓度对大白菜在药后 1 d,心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烧症状,药后 3 d症壮…  相似文献   

13.
矢尖蚧的重要天敌-日本方头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日本方头甲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柑桔产区,是盾蚧科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报道1978~198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在重庆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田间观察表明,一年中幼虫出现达7个月左右;成虫周年可见。捕食盾蚧科害虫9种,粉蚧科害虫1种,叶螨科害虫1种,并具有嗜食矢尖蚧雄虫的习性。成虫日取食矢尖蚧一龄末期雄虫70.3头。三氯杀螨醇、石硫合剂、溴氰菊酯和机油乳剂对本种天敌的成虫和幼虫都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虫剂防治柑桔矢尖蚧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杀虫剂防治柑桔矢尖蚧,结果表明,35%快克蚧EC l000倍,40%毒死蜱EC l000倍,40%速扑杀EC 1000倍,40%速蚧克EC l000倍,40%速蚧克EC l500倍喷雾防治,药后10d一30d,防效达90%以上,且对黑刺粉虱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防治吐伦球坚蚧效果好的药剂及最佳防治时机,对吐伦球坚蚧越冬、越夏若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越夏若虫活性最高,LC50分别为31.268 mg/L和22.056mg/L.田间喷雾试验,14.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越夏若虫防效达99%以上.5%啶虫脒乳油对越冬若虫防效为98.76%.注干试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和20%吡虫啉乳油50倍液注干15 d后,对涌散期若虫防效为90.46%和94.16%;对越夏固定期若虫防效为92.51%和82.57%.以5%啶虫脒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对越冬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效果与防治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二双斑唇瓢虫是多种果树蚧类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该虫在贵阳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单雌产卵量平均为94.41粒,最多465粒。成虫寿命平均为124.71天,最多222天。该虫与矢尖蚧的发生期较为一致,能在柑桔园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种群,对矢尖蚧种群有较大的控制作用,田间对矢尖蚧的捕食率以8,9月间为最高,可达48.85%。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种子处理对水稻苗期稻蓟马具有持久防效,药后20d平均防效保持在78%以上.使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盘或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盘均对一代二化螟有良好防效,药后20d防效可以达到75%以上,药后50d防效能保持在30%以上.第二代二化螟...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杀虫剂对苜蓿地蓟马防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6种杀虫剂防治苜蓿地蓟马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苜蓿地的蓟马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5%噻虫嗪水分散剂5 000、10 000、15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效最好,药后3 d的防效达85.63%-93.30%。25%噻虫嗪水分散剂15 000倍液于苜蓿不同生长高度的防效试验表明,苜蓿株高30 cm时喷施药剂,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达90.31%。  相似文献   

19.
田间药敛试验表明,43%的好力克悬浮剂5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朵麦可1500倍液、敌死虫(99.1%矿物油)500倍液处理,第一次用药后10d调查表咧,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1.80%-74.4%,与其它药剂的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期,第二次用药后24d,考查好力克、朵麦可相对防效仍达58%左右,与其它农药的防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对西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0.
哌虫啶悬浮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10%哌虫啶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1~2龄若虫期,用药25~35 mL/667 m2,药后1 d的防效达79.3%~82.8%,药后7 d防效可达到90.4%~91.9%,药后15 d的防效维持在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