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效果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解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设效果,填补有关研究空白,本文以北京为例做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政府在参与建设和政策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社会力量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及合作方式还相对简单,建设项目偏重直接的经济投资,对医疗卫生、精神文化和社会公益等项目投入不足,一些建设还存在形象工程、破坏环境等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政策鼓励、舆论引导和组织保障等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我国快速展开,作为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毋庸置疑,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化唯物主义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何以可能,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性.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整体提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充分保障和尊重农民的文化发展权,自由发展与外部输入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权益,这将非常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文化的被动受众,未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传统文化的裂隙和现代文化的陷阱制约着农村文化自身的发展等。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避免现代文化的陷阱,建设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农民的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丽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78-181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组织实施的“新村运动”中,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文章总结了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经验: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重视农民的“精神启蒙”;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注重村容环境的改观;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等。指出中国当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该落实政府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创新农村人文生态环境,打造新村镇。  相似文献   

6.
农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培养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关键。由大学和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共同实施的“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 探索出“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 的科技培养新模式,搭建了科技培训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7.
韩芹  朱继东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33-53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日趋形成。培训众多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致富创业能力的新型国际化农民是提高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本文旨在结合日本农民的培训模式、立足我省省情,阐述了教育培训新型国际化农民对我省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法治文化是以权利为根本目的、以法律至上为根本表征、以自由、平等、民主、限权等为现实要求的进步文化形态。培育法治文化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政府应在新农村法治文化培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洗脚上楼"进社区,成为新农村里的"新居民"。但是,他们依然身为农民,不少社区农家居民仍然耕种着土地,他们是"居民型的农民"。农民进社区,加之不少地方实行"村委改社区"、"街道变社区",农民、农业、农耕元素大量加注进社区天地里,构成了新型独特的社区板块。此情此景之下,社区里的各种农事、保健、科技等"告示文化"悄然兴起,渐渐地成为新型社区文化的又一道别样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新型农民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应突出培养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技能强的产业工人队伍。通过培养五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要完成新型农民培养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系统阐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差距,明确了现阶段新型农民教育的思路和重点,并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评估体系及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2015年山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计划培育1 0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通过培育青年农场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血液,这也是全省为积极响应农业部制定的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所推出的一项新举措。据了解,山西省以产业需求和农民意愿为导向,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七大产业振兴工程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在全省遴选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概述了韩国“新村运动”把农民的思想启蒙作为起点、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的成功经验;分析总结了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培养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乡村自理和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建设新农村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要加强农村保障体制和组织化程度建设,要重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导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地位,这样才能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普期刊起到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读者对象是广大农民,农业科普期刊更多的是承担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农业公共信息,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建议把农业科普期刊纳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下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培育的困境及化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镇化持续推进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致使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急剧下降,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本缺口,加剧了留守农民贫困化,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发展。为此,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提高其运用社会资本能力以脱贫,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路之一。但是,城乡发展对资源的争夺、留守农民自身资源的不足以及民间组织与农村精英的自利,使得培育与开发留守农民社会资本陷入诸多困境。为有效培育留守农民社会资本,宏观上,应进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且重点向农村统筹;微观上,通过各类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民间组织组建等各种途径,加强有利于社会资本培育的基础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农业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2017年我国将培育各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100万人,并且首次尝试在线系统报名。据了解,有意愿参加培训的人员可登录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www.zhynm.cn),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在线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山西省和顺县紧紧围绕山西省农产品加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一村一品"的建设规划要求,以立足强农业,面向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大农机为工作理念,以增强农产品加工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油磨坊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突出项目扶持和技术培训,全县农产品加工装备水平有了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食品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产品加工的受益者也应是农民。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与农业、农村、农民脱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首先是使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