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 、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近20年来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20年期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于拥有资源优势的县域经济体来说,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霍山现象”的霍山县对此作了完美诠释。将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霍山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笔者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从特色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洁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16-120
文章对"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看法,对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510-515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不可能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政策模式和措施在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作者采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昆设计的标准模型,构建了当前全国及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评价指标,对中国各地区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总体上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中,有8个省与中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判断一致;仍有17个省、区、市尚未进入“以工补农”政策转折期;有6个省市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制约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寻找其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当地实际,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3个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中部各省仍有部分农业弱县、工业小县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在分析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中部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提出中部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未来中部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的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选取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分析评估了2010—2013年烟台市的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各年度之间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二级指标得分为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X10到X12表现为上升的趋势。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差异,各县域之间和各级指标的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并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漳州县域经济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困难等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合理确定县级政府职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私营企业竞争力,有效推进漳州市县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恩惠 《种子科技》2020,(8):99-99,102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而县域经济要想得以有效发展,关键还是在于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就县域经济视角下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措施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01-305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吴春雅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4):258-264
旨在通过对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找出其经济发展差异背后的原因,以期丰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范围,为科学制定县域发展政策提供借鉴。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江西省80个县(市)从2000—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细分的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从整体状况、内部结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4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从内部结构看,江西各个县在“落后型”、“实践型”、“泡沫型”和“创新型”4种类型中都有分布,其中以“实践型”为最多;从时间趋势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阶段性波动特征,不同阶段生产率变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从空间分布看,江西县域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中间高南北低”倒U型特征。表明江西县域经济增长更多来源于要素投入增长而非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最后提出了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计划,各县“市”也要从自身产业和资源特点出发,找准特色与定位,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本研究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地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均GDP、第二三产业比重等12项相关指标建立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ESDA法对1995—2015年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的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甘肃省经济明显增长,但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差异明显,排名靠前及靠后的县域在20年间变化不明显,省会兰州及河西地区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地区县域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低值聚类的显著性更强;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单核型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很小,地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填补相关理论研究空白。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经济和城乡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对青烟威城市群县域经济与城乡协调性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威海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相对最好,青岛其次,烟台相对落后;在县域经济与城乡协调性之间的耦合关系上,青烟威城市群各城市间总体差异不大,青岛最好,烟台其次,威海最差。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完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雨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594-594
县级科技能力的强弱关系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研究的目的是千方百计的加强县级科技能力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农民落后、封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考察了县域科技支撑能力、科技转化能力、科技需求水平与科技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现状,针对县级科技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3月29日,中国城乡统筹与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陕西省召开。国务院参事刘坚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县域经济是重要抓手,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载体,要从县域经济的主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县域经济”。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温总理多次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奔小康,构筑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有10亿农民,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极其英明的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多措并举,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指导下,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  相似文献   

18.
吹响农产品加工的号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列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2条,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一重要战  相似文献   

19.
余辉  刘春  张波等 《中国种业》2011,(Z1):19-20
本文针对当地花生产业品牌战略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技术服务、贸易加工、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为提高花生产业化整体水平,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的重要成果,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县域经济是以县内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的各种经济成分的有机构成。而农产品加工业恰好具有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它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呈现出原料基地化的趋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